不想说中国大陆的家长们是怎么糟蹋孩子们欢乐的童年了。那块土地上连背什么样的包穿什么牌子的鞋都赶时髦,估计对孩子们迫害的方式也大同小异。放学后上奥林匹克数学补习班、钢琴提琴双簧管课、书法绘画拜师、数理化强化训练。如果精力还有富裕,就背圆周率小数点后的数字,能背多少背多少....
炎黄子孙也不会因为移居他乡而忘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我在北美看到华不少华人,尤其是聚居在华人密集社区的华人,孩子们有着跟大陆学童同样忙碌的日程,外加冰上训练、英文阅读和写作。
我用“糟蹋”孩子来形容家长们的锲而不舍,是因为他们的执着到了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地步。多少亿人口中出了个朗朗,于是让孩子学钢琴;又怕孩子将来成不了朗朗,所以还得让他(她)多开辟几个渠道,多上几门其他的课。我猜朗朗的家长当时肯定没给朗朗开辟第二渠道。他要是上了绘画班,就不会成为今天的朗朗了。一个孩子被开发的“渠道”越多,他(她)的先天优势越可能受到干扰而不能顺利伸展。人的钟爱是经过对事物的表层认识到深入熟知,熟知了才会真爱。许多孩子没等走到钟爱的地步就停止了,因此为之所有的付出前功尽弃。
许多家长情愿让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就卷入人生的争战,说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把他们的话释义为:知道自己的孩子天资一般,所以才需要提前多少年对他(她)施以“恶补”以至于不落在正常孩子的后边。一个从幼儿园就开始受到额外栽培的孩子,上大学时进了哈佛,而另一个普通人家从来都上公立学校的孩子也进了哈佛,前者可不是早就输在起跑线上了嘛!
千万别说自己不是想“糟蹋”孩子而是由于爱他们才让他们这么活的。是为了爱他们还是为了爱你们自己,且有待考证。孩子们今天这么活果真会感到很幸福吗?将来其中有些孩子会实现你们的初衷被绑上永动的战车,那时他们果真就幸福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