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国人旧友每年远道而来看我。进门后我热情招待,总是端上一碗热面条,因为我记得他爱吃面。
多少年后有幸见到他的母亲,她告诉我,这个儿子出差从来不带回礼物,这才让我想起,多少年来我也没见他给我带来什么礼物,而且每次他离开前我塞给他什么物件,他也从来不带走。这种往来的方式竟自然到了让我忘掉礼物那回事!这样的国人朋友只有他一个:不把我当外人。
喜欢简单从事的我,来到美国后远离了国人的礼尚,轻松多了。可是最近几年随着国人签证唾手可得,我的麻烦又多了起来。由于我在家里时间很多,既能当司机又能当导游兼翻译,所以每年都接待国内来的亲朋好友,最多每年有五、六个月在家里招待人。
接待友人光有善心肯定不够。如果你不打算每天在餐馆里款待人,就得自己为他们做一日三餐,而且每餐不能同于自家人内部的便餐,否则提不上善待客人。然后你很清楚人家不是来吃饭,而是来旅游的。你必须挖空心思找“景点”,满足他们的观感享受。除此之外你还得尽量安排当地的活动,让他们近距离地了解美国人的生活。最后你得带着他们完成出访的重头戏也是我最痛苦的环节:疯狂采购。
虽然其中多数来访并非我主动邀请,然而我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受之。可以肯定地说,在海外生活的同胞中这么接待人的,我算是个特例。把人接到家中加以冷落的事,我肯定做不出来。而当别人称赞我热情好客时,我心里却总有一番苦涩。
除了接待我的客人,有时还得接待别人的客人。有些虚伪的海外同胞,隔着大洋三番五次把客人“热情”地邀请到美国,居然家门都不让进,就开车带着他们长途跋涉来到我们家,美其名曰来度假、庆祝生日或参观画廊。还有的主人来找我帮忙,说自己实在抽不出时间,让他的朋友在我这儿暂住二日,然后转去纽约。客人到了纽约才知道“主人”早出晚归打工,在外边吃了晚饭才回家,客人便无颜继续往下住,所以还是回到我这儿来。
这些年接待了数不清的客人,而成为我名义上朋友的却寥寥无几。他们人在时,同我亲如家人,他们离开后,基本音信杳无。对此我已习以为常,不会很伤感。
在美国这些年我在当地从事了很多义务劳动,当然不介意适当地为同胞奉献。而这么多年过去,我总觉得在国人的礼尚中有让人不能承受的负担,有虚无缥缈的亲情友情,有混杂着单纯和复杂的、永远纠缠不清的联系。
最后当客人离去时,我总会长长地舒一口气:还是跟美国人相处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