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儒学十大悖论
儒家之说,乃是一个天大的渔网,漏洞百出。因为大,好像天底下的事儿,它都罩得住。可是,由于眼儿太多,一只小鱼也逮不住,百无一用。所以,当其时,孔子及其弟子,惶惶如野狗,还是拿不到一个聘用合同。
我不想把儒学和西方学说比较,因为,没有可比性;也不想让孔子和墨子PK——事实上,儒墨势不两立,在和墨家之辩论中,儒家从来也没占上风。我要做的,是让儒学内讧——看看,儒学是如何自相矛盾、左右开攻的。左右开攻,不是打别人,而是自己打自己,左手打右手。
写文章之前,我写过多年程序。程序中之错误,谓之Bug。下面,我们一起从儒家思想中,揪出致命的Bug。
1. “礼”与“仁”之背反
“礼”和“仁”,都属儒学中最最核心的概念。可是,这两者,恰恰是打架的。因为,“礼”是一种差序结构,“君臣父子夫妻长幼”,都要依序而立;以尊卑贵贱亲疏远近,而构建。“仁”却是一种平等结构,要求“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在《红楼梦》里,依“礼”,贾宝玉就要比贾兰尊贵,因为,贾宝玉是王夫人生的,贾兰是赵姨娘生的,一个嫡系,一个庶出,待遇肯定不一样。
依“仁”,贾家就应该像对待贾宝玉一样,对待贾兰;贾兰也应该和贾宝玉一样尊贵。这是“礼”所不容的,是坏了规矩的。显然,“仁”与“礼”是唱对台戏的,“礼”是“仁”最大的敌人。既然要“仁”,何必有“礼”;要是依“礼”,“仁”岂不假仁假义吗?
儒学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互为天敌,还扯什么啊?儒学之伪善,也在于此。对比一下基督教,就更明白了。基督教中,没有“礼”这种差序格局,国王和乞丐在上帝面前,一律平等。那才是真正的仁爱和博爱。
2. “阴阳二分”与皇权独大之背反
《易经》是儒学的哲学基础,《易经》最重要的思想就是阴阳,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生、阴阳相克,阴阳既相互对立、又互相妥协,阴阳相因,循环不已。这就是说,儒家的哲学基础是“阴阳二分”的两极结构。
然而,儒家是如何设计其政治结构的呢?君主至高无上,和太阳一样,君临天下。大权揽于一身,万事决于一人;他说的任何一句话,都是圣旨,无人可以辩驳;他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正确无误的,无人可以质疑。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组织,在已有的体制框架内,都不可能挑战皇帝的权威。要是皇上圣明,大臣和人民的日子,尚可得过且过;要是遇到一个混账王八蛋,人民,就只有自认倒霉了。
中国历史上,只有残酷的暴力革命,可以对抗皇权。除此之外,我们所看见的,都是高高在上的皇权的独舞。如果,阴阳两极是权力平衡与社会和谐的不二法则,儒家设计了哪些机制和力量,去平衡皇权呢?如果,只有皇权肆虐,其余的力量只有匍匐下跪的义务,这难道不是“单极结构”吗?这难道不是与儒家的“阴阳两极”思想,南辕北辙吗?
儒家的哲学基础,与其政治结构设计,背道而驰,这难道不是儒学体系的死穴吗?
3. 五行平等与“礼制”差序格局之背反
金木水火土,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也是儒家哲学的基础之一。五行,除去朴素地解释自然起源之外,有一个不被人重视的内涵:平等。五行是一个首尾相继的循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再生水。无始无终,无限往复。既然是一个循环,哪一行高?哪一行低呢?可见,五行平等,万物平等,人人平等。
在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里,儒家的社会结构是如何设计的呢?“礼制”也。“礼制”的核心思想和根本目的,就是维持一个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差序结构。这一点,无需赘言。五行是平等的,“礼制”是不平等的,两者都是儒家所遵循的,这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吗?这岂不是儒学体系的大漏洞吗?
4.和与一元制之背反
和是什么?是两者共存,如和声、和弦。个体、单一、孤家寡人,谈什么和啊?儒家以及儒家爱好者说,儒家理想和对世界的贡献是“和”。可是,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上,“天下一统”,皇权唯一独大,没有任何个人和团体可以对抗皇权;经济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也包括超级动听的“天下为公”——没有私,何来公?没有阴何来阳?相对相生也。没有其他学术、权力和利益主体的存身之地,和从何来?
和,是多元的,意见、权力和利益,都是多元的;承认多元,然后,以求和;但是,儒家在政治、经济、学术领域所推行的,都是一元制,都是将其他元素彻底搞死的独裁手法。这是逻辑背反呢?还是明知故犯?
5.家国背反
家,是儒学的核心概念,儒家的所有道德规范都是家庭伦理之推演。以国比家,以君臣比父子。可是,张家和李家,如何才能抛弃血缘之界,组成一个无关血缘的大家庭呢?有范例吗?一个也没有。别说政治组织,即便是经济组织,在儒家文化圈,也只有家族企业,而没有公司。
中国有数不清的家族企业,却没有打破小家而成为公众公司,即便在今日,即便在受到西方文化洗礼的香港,李嘉诚的企业,也是以家族的形式存在的。小家不破,大家何成?经济组织如此,作为政治组织的国家,何尝不是?林语堂以及许多学者,均指出:中国看上去很大,实际上,从来没有成为一个整体的国家,而是无数小团体的集合。
这个小团体,就是家。
6.忠臣与孝子之背反
这是家国悖反之逻辑必然,家和国目标不一致,必然导致“忠孝不能两全”,何也?秦之后的体制,是官僚制。铁打的皇帝流水的臣民,既然臣子是流水,谁当皇帝就无所谓了。于是可见,前朝重臣今天还在朝堂之上痛哭流涕,明日已经长跪于德胜门外,恭迎新主子了。
7.天人背反
一方面,高唱“天人合一”,天与人,合二为一,二位一体;另一方面,却生出“存天理灭人欲”。天和人到底是啥关系啊?要说好,则天人合一,好像两人穿一条裤子;要说差,则不共戴天,一存一亡!天人合一,天理和人欲,却针锋相对。这是多么变态的关系!
人,不是天的一部分吗?否则,如何天人合一啊?灭人欲,所消灭的不是天理的一部分吗?
8.忠君和革命之背反
忠君和革命,在儒学体系里并存。商汤和周武,都是以灭掉夏桀与商纣而成为革命成功的典范的。可是,忠君,是儒学的另一重要概念和道德准则。忠君?还是革命?这是一个难题和悖论。君王到底该坏到什么程度,才可以革命?诸葛亮如果取代刘禅,是篡位?还是不流血的革命。
对这个悖论,儒家也发现了。汉景帝时期的辕固生和黄生之辩,就是此背反之集中反映。可惜的是,这一辩论,因为汉景帝的一席话,被扼杀了。也因此,这一背反至今犹存,始终没有解决。
9.选贤与亲亲
儒家的描绘的大同世界,要“选贤与能”;可是,另一方面,亲亲又是一个牢不可破的、有组织保障的铁律。“选贤与能”和亲亲不是自相矛盾吗?儒家也不全是大傻瓜,有人发现了这一漏洞,就打了一个补丁,这一补丁叫“选贤不避亲”。可怕的是,这一补丁一出来,贤人就全变成自家人了,外人如何染指?历史上之裙带,今日之权贵,无一例外。
10.性善与小人背反
性本善,是儒学的出发点,也是儒学大厦的基石。孟子高论:人性之善,犹如水之就下。既如此,又何来君子小人之别呢?人类初祖,必是善的;每一个人,生来都是善的;所有善人形成的,也必是一个善的环境。既如此,小人从何而来?因何而来呢?
每一个Bug,都是致命的;十大悖论的儒学,如何继续混下去呢?一种学说,无论好坏,一个最低的要求是,自圆其说。即:从自身的假设、概念或理论出发,不能推导出相反的结论来。否则,这种学说,就不成立,就是胡说八道,就必须彻底被抛弃。
古往今来的大儒小儒,其实,可怜到家。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发现儒学内在的逻辑背反。我也曾经对儒学抱有一点点幻想,可是,当我发现不止一个、触目惊心的儒学Bug后,我绝望了。绝望的,不止是对儒学,而是对这个民族。但凡,有基本的思考能力,何至于让这些Bug祸害千年啊。
儒学的Bug,不止是儒家的,它是这个民族的;也不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梁漱溟大儒、穆宗三、杜维明、季羡林、秋风等等当代人,也没发现。我为发现而骄傲,但不为此欣喜。我一点点的高兴,都没有;一点点,都没有。有的,是无限的伤感。
2014年6月3日星期二,北京望京
法网1/8决赛,德约克维奇V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