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冲绳人是如何与中国做生意的?
琉球孤悬海上,地狭人稀,艰难度日——中国古人,把东海三山想象成神仙府邸,是极大的无知。台湾也好、日本也好,更别提琉球,经济都是极为落后的。为什么?因为,当时的技术水平,无法从海洋中获取任何财富。海洋的功能,只有一个,供人洒泪,所以,才有望洋兴叹之说。此一时彼一时也。今天之海岛,旧貌换新颜,曾经的荒僻之地,已经成为阳光沙滩棕榈树、美女云集、别墅成片的人间天堂了。
为了过更好的生活,琉球很早就和中国建立了“朝贡贸易”。据史料,明清两代,朝贡最勤快的,非琉球莫属。日本学者村井章介在《从亚洲看中世日本》一书中,统计了《明史》中有案可查的亚洲各国朝贡中国的次数,琉球,171次,高居第一位;越南,89次,第二名;哈密,76次;吐鲁番,41次;爪洼,37次;朝鲜,30次;日本,19次;苏门答腊,16次;等等。
不过,有一点要说明的是,1609年之后的“朝贡”,起主导作用的就不再是琉球中山王,而是日本萨摩藩藩主岛津家族了。1609年,萨摩藩入侵琉球群岛,并将琉球置于萨摩藩的管制之下,在其给琉球国制定的“法律”中,第一条写着:没有萨摩藩的命令,不许给唐朝进贡。“唐”的影响太大了,此时,虽是明朝,日本人依然把明朝说成是“唐”。
对日本人的侵略,明朝并没有袖手旁观,而是,以断绝贸易往来为制裁。萨摩藩侵略和兼并琉球的目的之一,就是经由琉球,分享“朝贡贸易”的利润,为日益不景气的萨摩藩经济寻找亮点。
琉球的朝贡,每两年一次。萨摩入侵琉球的第二年,正是朝贡年。萨摩藩也派了一个使者,到北京,希望和明朝进行直接贸易。明朝万历皇帝回复:让琉球国王回去,朝贡贸易继续。至于和日本的贸易,就算了吧。使者将这一消息,带给了当时的将军德川家康。家康当时,想闭关锁国呢,明朝不想做生意,他也无所谓。
迫于明朝的压力,1612年,琉球国王尚真,从萨摩藩回到琉球。之后,马上派朝贡使到北京,一是谢恩,感谢大明朝使他恢复了统治,二是继续做生意。此时的琉球国王,已不再是独立的琉球国王,他在考虑琉球利益的同时,也夹带了萨摩藩的私货。对此,大明朝廷明察秋毫,不冷不热地回到:琉球受了萨摩的侵略,经济疲软,民不聊生。大明皇帝皇恩浩荡,体恤民情,你们就专心致力于恢复经济吧。为减轻你们的负担,每两年一次的朝贡,就改成每10年一次吧。
这,可如何是好?琉球国王和萨摩藩主,都傻了眼。十年一次,不等于断绝往来了吗?还美其名曰,减轻琉球负担。
怎么办?
装和骗!装得和萨摩藩人,全都被赶跑了一样。然后,骗明朝;明朝垮台了,再骗清朝,一直骗到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政府将琉球国王废了,琉球改冲绳,正式成为日本最南方的一个县。
主要做法是:中国大陆不来人,一切照旧。萨摩藩人,在大街上,大摇大摆,很有派头。可是,只要明朝、清朝的册封使,到了琉球,日本人以及和日本有关的所有,都预先隐藏起来了。
日本在琉球的官员,都去浦添岛的城里,藏起来;日本船,都去冲绳列岛的北端运天港出入;日本书,禁止在市面上出售;日本年号和日本货币,禁止使用。也不能唱日本歌,但,可以说日语。——因为,琉球岛一直说的,就是日语。
外国船一旦靠近日本船停泊的港口,就马上把它们拖拽到看不见任何日本标志的海域去。朝贡使如果被问起和日本的关系的时候,就回答:为了从中国购买货物,不得已从日本本岛进了点银子,仅此而已。别的,可啥也没有。
这么“去日本化”,显然,是经过萨摩藩同意的,也是在日本方面的积极配合下才可能进行的。
要说,日本人为了做生意,为了挣钱,也是很能忍的。将军足利义满,可以对大明朝俯首称臣,为此,不惜被大名和贵族在背后说三道四指指点点;萨摩藩主和驻扎琉球的日本人,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玩“人间蒸发”。这一切,只为了两个字:利益;而所有的人类行为,必是基于一定的价值观的。于日本人而言,就是功利主义,即:一切以利益为取舍,在利益面前,其他的原则,都靠边站,都不值一提。(2015年3月16日星期一,北京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