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即效率道德一直是一个被人束之高阁的深奥话题,除了专门的学者和大专辩论会之类纯粹磨砺思维的场合之外,是很难找到卖点的。处于大变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公众的目光更多地聚集在社会的公正、法律的规范和政府职能上,而忽略了作为社会基石的道德在推动经济运行中的潜力--或者说忽略了道德的效率。
先看一个实例。
黄山是国之瑰宝,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无论是国人还是外国朋友无不为黄山秀丽壮观的景色所陶醉。黄山风景除了自然的恩惠,也有人力所为。方圆1200平方公里,大小72峰,峰峦挺拔,云雾缭绕,却看不见其它风景区常有的白色垃圾、易拉罐、纸屑、烟头、面包渣和矿泉水瓶等等人类生活的痕迹,难道是黄山游客都羽化成仙,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天外来客了吗?不是!这是因为黄山风景区管委会管理有方。一支身穿黄马甲的保洁队伍,无论雨雪阴晴,深涧绝壁,都不避风险,不辞劳苦地捡拾各种废弃物。有了他们的劳动,才有了黄山一尘不染的清洁,才有了黄山天然人工相得益彰的天下胜境。可是,说起那些不辞辛苦的黄马甲该是令国人感到骄傲还是应该感到惭愧呢,话已至此,无须点破。
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幅员比黄山还要大,但偌大一个公园却没有一个清洁工人,相比之下,鄙人汗颜不已。有好事者说:“游客且走且丢的习惯给保洁工人创造了就业机会”。殊不知这种就业是没有意义的。保洁工人的薪水实际上是从游客身上赚取的。
如果每一个客人都能洁身自好,自己料理自己,那么游客肯定会在两方面得到实惠。或者是游览门票降价,或是花同样的游费可以得到更好的服务。更浅近的道理是,双职工家庭差不多都会为孩子请保姆,原因是幼儿吃喝拉撒太随意,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幼儿为保姆创造了就业机会,这种就业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你的孩子乖巧到起居有序,生活自理,付给保姆的工资自然会成为丰富你生活的一笔资金。要求小儿乖巧是不现实的,但每一位游客难道愿意将自己降格为需要保姆的幼儿吗?不幸的是,在洁净的黄山风景区游客的行为并不能令人释怀。
每一个人覆行自己的公德义务可为黄山风景区带来效率,推而广之,如果900万平方公里幅员人人覆行自己的公德义务,效率之大不言而喻。也许有人担心,环卫工人岂不是又要下岗了。环卫原本是吃财政的,保洁的目的既然已经实现,可不可以让环卫工人放假回家工资照拿。公德的效率由此可见。
一个有效率的社会必是一个道德昌明的社会,可冷静地观察我们周围:斑马线形同虚设,行人大摇大摆斜穿马路,闯红灯、超速、逆行--我们为交警创造就业机会,而且交警越来越多,交通越来越混乱;随处乱停、乱放、乱摆摊设点、乱搭违章建筑--我们为城市管理监察人员创造就业机会。考试舞弊、弄虚作假——我们为监考人员创造就业机会,全国每年花在反考试作弊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究竟有多少,有多少机构、多少手段、多少机关是为反作弊而设置的呢?
这让人想起了林肯总统的一句话:“历史是由两个人创造的,一个是建设者,而另一个推倒建设者从头再来”。如果没有或是减少起抵销作用的人,社会进步的速度肯定会大大增加,道德的效率正在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