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3-24
看龍應臺2009年寫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這本書,才知道1945年去台灣代表國民政府接收的第一波部隊,是湘軍李覺手創的抗日勁旅第七十軍。
也難怪台灣綠營中的政治翹楚諸如宋楚瑜馬英九劉兆玄李元簇龍應臺輩,都是湖南籍,因爲無湘不成軍嗎!可是在龍應臺的筆下,70軍入臺,在台灣當地人眼中,是頗爲不堪,甚至可笑的:
但即便如此,究竟誰是第一個接收台灣的軍政大員這樣淺顯易見的歷史,也是頗有爭議的,也能夠大規模集體作假。直到看見這一篇報道:陳頤鼎年譜(六):第一個率軍登上台灣的將軍。
陳頤鼎(1906-1995),黃埔軍校第三期步科畢業。別字又新(一說文新),江蘇宿遷人。江蘇省立第十中學、上海法政大學肄業﹐陸軍大學將官班第七期畢業。歷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教導一旅見習官、排長,第一師第一團第二營連長、營長,第二師第六團十營中校營長。1930年任第三師第十八團團長,中央警衛師第十八團上校團長,中央警衛軍八十七師五二一團團長,第二六一旅少將旅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八十七師二六一旅旅長,鎮江警備司令,第七十一軍八十七師副師長兼旅長,第三戰區第六十七師師長。1941年7月任第八十六軍副軍長兼六十七師師長。次年改任第九戰區第七十軍副軍長,1944年6月升任軍長。先後參加“一二八”淞滬抗戰、南京保衛戰、像東會戰、武漢會戰、第三和第四次長沙會戰。1945年10月率部赴台灣接收。1946年9月任整編第七十師師長。1947年7月在山東金台被人民解放軍俘虜。後任解放軍軍訓部軍事研究員,南京軍事學院教員。1957年轉業江蘇省,任省參事室參事,省政協委員、常委。1985年4月任南京市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1993年11月被選為全國黃埔軍校同學會理事。著有《第八十七師在南京保衛戰中》、《衢州保衛戰親歷記》、《楊樹浦、蘊藻浜的八一三抗戰》等。
洋洋灑灑這麽多字,注意這兩個時間點,一個説是1944年6月,一個説是1945年6月之後,70軍的副軍長陳頤鼎被扶正,無過乎想鐵板釘釘説他老爹陳頤鼎,是馬關條約割讓日本之後,代表中國登陸並接收台灣的第一個軍事將領。
|
日軍投降時以陳儀爲首的台灣受降官員
|
可是事實如何呢?龍應臺的書中沒説,但是維基百科上有一張第七十軍主官人事異動與部隊調動,說在台灣登陸之前的10月15日,陳頤鼎已經代替陳孔達擔任70軍的軍長,而陳孔達則升任台灣警備司令部副總司令,和上面的説法時間點不一樣,但結果還是一致的。真的是無恥之尤,莫此爲甚。
軍 長
| 任職日期 | 職務變動 | 李 覺 | 1937年2月~1941年8月
| 升任第25集團軍副總司令
| 陳孔達 | 1941年8月-1945年10月15日
| 升台灣警備司令部副總司令
| 陳頤鼎 | 1945年10月15日-1947年7月14日
| 黃埔三期
|
即便是網上的一張照片,擬似萬維無所不知的體老博發出的,也以訛傳訛,說登陸台灣的時候,陳頤鼎是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七十軍的軍長。
那麽領頭下船位於左一的那一位高級軍官呢?竟然都視而不見,人家可一直都是走在了第一位,也第一個踏上了台灣的土壤,而且在軍艦上,是由美軍第七艦隊艦長親自陪同的。這在論資排輩的軍中,身份是不同尋常的。
這人就是當時七十軍真正的軍長陳孔達中將,而陳頤鼎在這個時候,還只是副軍長。
何以見得呢?看下面這一張1946年2月1日台灣報紙《民報》的報道:
1946年2月1日發行的民報第一百一十四號,明確說自1946年2月4日開始,原第七十軍軍長陳孔達中將升任台灣警備司令部副總司令,並代理警備總司令(陳儀)。而陳孔達空缺出來的第70軍軍長一職,則由時任第70軍副軍長職務的陳頤鼎升充,並於2月3日舉行履職儀式。而且文中並沒有説,陳頤鼎是中將。
這並不是孤證,當時(1945年10月31日)第70軍入臺軍官住宿表上,明確標明陳孔達是70軍司令部的軍長:
上梁不正下梁歪,之所以出現如此明顯篡改歷史張冠李戴偷梁換柱的情況,看一看陳孔達和陳頤鼎後半生的簡歷就一目瞭然了,前者去了美國隱名埋姓,後者留在大陸,成了江蘇黃埔同學會的會長和解放軍軍事學院的教官,是我黨統戰的對象和工具,生前光鮮無比,死後備極哀榮。
這和鄧小平親自領導親自部署親自參加百色起義,親手創建紅七軍紅八軍,和獨自指揮淮海戰役,以及只是個副總理就能越過英明領袖黨主席和國務院總理華國鋒,一個人拍板決定恢復高考制度,是一樣的明火執仗巧取豪奪和吃相難看。
事情過去還不到八十年,就已經面目皆非,任人塗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