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8
常见的矿物蓝,分为铜蓝、铁蓝、和钴蓝等三个种类。
第一、铜蓝。
在说以硅酸铜钡化合物为基础合成秦紫汉紫或中国紫(BaCuSi2O6)的时候,提到过从西周时候汉人的祖先就开始使用,但东汉以后就失传了的汉蓝或者中国蓝(BaCuSi4O10)。汉紫颜色不稳定,在1050摄氏度以上高温条件下就开始分解,形成比较稳定的汉蓝或者叫中国蓝:
3 BaCuSi2O6 → BaCuSi4O10 + 2 BaSiO3 + 2 CuO
和中国蓝比较近似的蓝,叫埃及蓝(CaCuSi4O10),二者的差异是古中国蓝是钡铜硅酸盐,因为先天不足缘故,所以蓝里透紫。埃及蓝是钙铜硅酸盐,蓝色更纯正。二者都是人工合成的染料,只是古埃及蓝历史更早一些而已,说起来有点儿伤害国人非常脆弱的神经和感情,所以一般人都不怎么说。
|
古中国蓝 - 钡铜硅酸盐的颜色,有一点紫的背景(Han blue, also known as Chinese blue, is a synthetic barium copper silicate pigment, taken from China and used throughout some of the most ancient paintings in the country).
|
|
古代画家使用的最早的蓝颜色,是一种架状硅酸盐矿物产于阿富汗的青金石(Lazurite)(Na,Ca)8[(S,Cl,SO4,OH)2|(Al6Si6O24)],但比较昂贵。和青金石容易混淆的蓝颜色是方钠石(Sodalite),俗称蓝纹石和苏打石,也是硅酸盐矿物,被广泛作为装饰用。而蓝铜矿(Azurite)(Cu3(CO3)2(OH)2)或绿松石(CuAl6(PO4)4(OH)8·5H2O)则都是铜蓝。但是蓝铜矿也要从阿富汗进口,一般人用不起,而且蓝铜矿的颜色不稳定。所以最早从不含铅的玻璃或者瓷器釉面上溶解下来的颜色,都是绿松石的淡蓝绿色为主。
Left: Polished azurite mineral; Center: Coarse-ground azurite; Right: Fine-ground azurite.
二、铁蓝
其实比古埃及蓝更蓝的人工合成的蓝染料是近代德国人发明的普鲁士蓝,是铁蓝,学高中化学或生物学的时候就已经众所周知,也是画家们的首选。尤其是当普鲁士蓝被出口到了日本,导致了日本浮世绘绘画上的颜色革命。
普鲁士蓝的发现堪称偶然,18世纪有一个名叫迪斯巴赫的德国人,他是制造和使用涂料的工人,因此对各种有颜色的物质都感兴趣。有一次,狄斯巴赫将草木灰和牛血混合在一起进行焙烧,再用水浸取焙烧后的物质,过滤掉不溶解的物质以后,得到清亮的溶液,把溶液蒸浓以后,便析出一种黄色的晶体。当狄斯巴赫将这种黄色晶体放进三氯化铁的溶液中,便产生了一种颜色很鲜艳的蓝色沉淀。狄斯巴赫经过进一步的试验,这种蓝色沉淀竟然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涂料。因为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牛血中含有碳和氮两种元素,这两种物质发生反应,便可得到亚铁氰化钾,它便是狄斯巴赫得到的黄色晶体,由于它是从牛血中制得的,又是黄色晶体,因此更多的人称它为黄血盐。它与三氯化铁反应后,得到六氰合铁酸铁,也就是普鲁士蓝。所以该反应被称为普鲁士蓝反应:
4 FeCl3 + 3 K4[Fe(CN)6] → Fe4[Fe(CN)6]3↓+ 12 KCl
在简中网上,包括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的中文版,还有北京大学和中南大学的网站,都称普鲁士蓝为中国蓝或华蓝。例如百度百科:
而英文维基百科的原文:
而维基百科的中文版,已经开始被掉包:
这是典型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强盗风格。
|
普鲁士蓝的颜色发暗,但是画家们的首选(The first man-made blue to rival indigo is called Prussian blue (although indigo can be made synthetically now, too). Unlike many mineral pigments and early man-made blue pigments, Prussian blue has a vibrant color and a very fine particle size.)
|
三、钴蓝
钴蓝的主要化学组成是CoO、Al2O3,或称为铝酸钴(CoAl2O4),按照化学式理论,Al2O3含量为57.6%, CoO含量42.4%,或含Co 33.3%,但有些钴蓝颜料的含氧化钴量还要低一成或一成半,因为还有可能含有少量其它元素的氧化物。例如历史上著名的苏麻沥青,就是一种富含氧化钴的铁矿石,低锰、高铁,含硫和砷,无铜和镍,和唐宋青花、明青花的青料成分都有区别。现代生产的钴蓝同早期产品的质量有着本质的区别。只是到了唐朝之后,尤其是元朝之后,大量的苏麻沥青氧化钴蓝颜色,从中东地区进口到中国,才使中国的瓷器制造,从三彩到青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The flourishing of the Silk Road trade route saw imported cobalt introduced to China and its application, with other lead-based glazes, on low-fired earthenware, leading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ree-coloured sancai wares. The Samarra Blue (sumali qing) or Sumatra Blue (suboni qing) cobalt used for Yuan wares was rich in iron, which yielded a glaze with darker blue spots. This so-called heaped and piledeffects was caused by the accumulation of iron oxide in the cobalt pigment in certain areas of the surface.
虽然国人爱面子,尽量把祖先使用钴蓝颜料的日子往前推,可是仍然没有中东的阿拉伯人早。
钴蓝的化学合成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方法是用22份氧化钴(Co3O4)和72份氢氧化铝[Al(OH)3]混合成炉料,在6份氧化锌(ZnO)的催化下,于1100~1200℃高温煅烧两个半小时,失水失氧而生成,终点以颜料颜色来判断。煅烧完毕降温后,加水成浆,在球磨机中研磨至细度达到要求,再用真空吸滤、干燥、粉碎而得钴蓝成品。
2 Co3O4 + 12 Al(OH)3→ 6 CoO·Al2O3 + O2↑+ 18 H2O↑
|
|
现在公认的中国蓝,就是青花瓷上的钴蓝,发色蓝中带紫,多铁锈斑锡光,就是历史上的苏麻沥青,是一个舶来品(One of the most popular hues in the blue spectrum, cobalt blue is actually created by sintering aluminum oxide and cobalt oxide. The chemical reaction creates an extremely unique shade of blue, with elements of brightness and vivacity).
|
好在后来在明宣德和正德年间,国人也自己开发出了含锰的石子青、回青、平等青,等到了晚明和康熙年间,又开发出来了浙青、珠明料等本土钴蓝青花料,其中的石子青又称石青,产自江西,是低铁高锰的钴土矿,含钴4%。平等青是一种含有钴、锰、铁、铝的矿物,含钴2%,最早出现在明中期天顺、景泰两朝的江西乐平地区,常使用于成化、弘治、正德三朝的官窑之上,共使用年限大约70年。这两种青料的成分中含铁量较少,使它的色泽柔和淡雅、几乎没有晕散现象,与苏麻沥青料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珠明料的特点是含锰量偏高,色彩稳定,颜色鲜艳,灰中偏蓝,层次感较强,在与石子青混合到适当比例时,在瓷器上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层次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墨分五色龙飞凤舞的效果;当与适当比例的浙料混合时,会产生一种更为奇特像蓝宝石一样的效果,就是所谓的翠毛蓝。这才多少可以给祖上,挣回来一点儿脸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