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5-3
自从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和郭沫若等甲骨四堂之一的董作宾在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的指导下于1928年开挖安阳殷墟遗址之后,国人就开始喜欢上了挖呀挖呀挖呀挖,从清东陵一直到挖到明定陵,再到秦始皇兵马俑: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乐此不彼。
在所有的考古博物馆中,最喜欢的还是濮阳博物馆,濮阳原属平原县,既不属于新乡,也不属于安阳,是中原油田所在地,挖墓就在所难免,历年来所挖掘出的汉墓中几千个俑人彩色陶俑的库房,没有解说词,也不标示年代,只是看一眼,就会琳琅满目,无比的震撼。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汉朝人希望死后成仙,选官实行举孝廉,大书特书二十四孝,于是汉承秦制,流行厚葬,一直到曹魏。上自天子,下到庶民,每家每户在丧事上都做足了表面文章,视生如视死,把岁入的三分之一和好吃好喝好玩意儿都埋在了地下。
再看各种各样的彩色陶俑。古代墓葬中用俑类物品始于春秋战国,秦献公元年,秦国首先废除了人殉制度。是用来代替活人殉葬的;人们制作各种身份的俑人,包括侍婢、卫兵、歌妓等等来陪伴自己;而且发现俑类不仅能制作成人形,还有车马、农具,家畜等。于是守旧复古的孔子惊呼: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不过俑殉代替人殉,大大的解放了生产力,对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意义。旱俑体型基本上是仿生大小;在已发掘的秦汉朝墓葬中,小型俑类非常少见;一般而言,汉墓规模讲究大,越大越好。
这些出土的汉俑中不仅仅有汉人,还有黑人,应该是最早的昆仑奴,在汉代或汉代以前就应该已经出现了,比史籍中记录的要早很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