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友讨论哲学是否已死,但缺乏对哲学死亡这一概念的明确定义:其所指哲学发展到一定阶段,没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其学术因成熟而死亡?还是指现代哲学已走入歧途,失去了其追求智慧或求道的原始意义,哲学因此丧失其从前巨大的社会功能?我们不能让活生生的哲学死得不明不白。 思维的坐标 哲学生来具帝王之象,它最初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万象。中西方哲学建立之初,均把整个世界分为自然和人类社会两部分,继而探讨理性,最后涉及语言和逻辑。哲学研究的对象庞大,出于不得已,哲学家把世界微缩,画成一幅类似地图的东西,用抽象概念标注,术语称之为形而上学。既然是地图,人们在寻找方向时就离不开它。从这个角度理解,形而上学是思维的坐标。 形而上学是思维的坐标,理论上,你属于人类,只要无智力障碍,你就能够理解这个坐标。但这不等于说,现实世界只可以有一个坐标,只允许一个哲学体系存在;或者说,唯独一个坐标是最好的。事实是,坐标是人为设定的,仅作为一种思维参考系而存在,它可以使思维更有效率,但不能替代思维,也不是思维本身。 在西方看来,伊斯兰教几近是愚昧落后的代名词,但是人们不解,信奉伊斯兰教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多。伊斯兰国家地处资源极度贫困地区,资源共享极端重要。伊斯兰首先是个有效的社会组织,然后才是宗教信仰。而伊斯兰哲学一定是立足于其客观生存环境之上的东西,是对现实的抽象写照。伊斯兰因此有自己的思维坐标,其哲学所设的坐标点与西方哲学有所不同,属正常现象。不可否认,面对伊斯兰世界现实落后的尴尬局面,一定会有不少的伊斯兰人热心于引进西方哲学,祈求得到新的思维,重振伊斯兰世界。但为何至今没有效果,因为一个思维坐标在失去了真实的地面目标之后,将只是个语言游戏,这就是西方哲学在伊斯兰世界的命运。 东西方和种族之间,大家习惯上所设的原始坐标点是不同的,其各自创造的哲学体系自然有所不同。历史上看,世界个地区的人种,宗教,科技,经济是相互融合的,只不过有时融合得慢些,有时快些,因此,世界各大哲学思想体系之间也一定存在着交流关系。近三个世纪以来在中国发生的种种重大事件,几乎无一不带有东西哲学之间碰撞的痕迹。 当我们找路的时候,顺序首先应该是确定现实的位置,然后找到当地的地图,使用地图作为参考,达到目标。你目前所处的位置和你手中的地图,是现实和历史传承的结果。现实中,许多人不清楚自己的位置,身处异乡还误以为是在家乡,手拿新加坡地图还当真成上海地图。 面对普通人,哲学的首要任务是认识自己,尽管哲学还有其更宏大的目标。 哲学的敌人 有记载的过去两千多年间,哲学家把诺大一个世界抽象成什么模样了呢?实际上,哲学家仅完成整个世界抽象的部分内容,即一般性结论,而许多论证,需要专门的学科来证实。诸如古老的人性论,几乎是每个人都思考过的问题,但总结下来,人性理论不超过10种,主要有性善说,性恶说,先天说,后天客观环境造就说,教育结果说,人性是否可以改变说等。哲学家勾勒出每个学说得大致轮廓之后,其作用基本已经完成,后面需要科学家对某些论点从生物学或心理学等角度来实证。 人世间和自然界任何类似人性论一样的哲学问题,只要你肯读书,至少八九不离十,基本上已经被几千年来的哲学家诠释过,而且诠释的很到位。哲学家已完成其使命,最终答案在科学家手里。进而,类似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出现,其没有哲学专著,却被世人视为大哲人,主要原因是他把整个物理重新做了抽象的定义,其结论成为物理研究中比一般哲学概念更精准的坐标。 哲学家完成其诠释世界的任务,不是哲学死亡的主要原因。哲学死亡,是因为它失去了自己的敌人,或者它自我放逐,逃离了战场,变成了脱离现实和历史,悬浮到空中的楼阁。 传统宗教一直是现代西方哲学的天敌。因为西方宗教带有排他性,哲学一直是对西方宗教的挑战。当西方哲学达到其鼎盛之时,也正是用哲学用理性坐标全面替代宗教信仰的过程。从前,人类思维的坐标在上帝手中,是康德,洛克,培根,休谟,笛卡尔,马克思等大师等,使其回归理性。这是个改天换地的过程,人类因此对世界的认识有了一次更新和飞跃。 哲学生命的延续也许在于找到自己正确的敌人。网友们,发现敌人,精确打击,争取让万维出现哲学家数量呈井喷式增长,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