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动力是个很有意思的概念。人们为什么辛勤劳动?为什么创新探索?为什么献身宗教?为什么追求名利?后面都有个动力存在。人们对动力的研究比较多,但其动力的控制系统是什么组成的呢?我们从道家的观点谈谈动力和定力。
古语有“人定胜天,天定亦胜人”之说,定力是一种坚持。就像车辆需要车闸一样,动力与定力搭配,有动有静,才能达到既定目标。但定力又从何而来?
道家认为个人利益需求是自然动力,如追求社会地位,竞争,拥有稀缺资源,满足个人欲望等。既然是自然动力,它必然是永恒的。人追求个人利益同一只虎在虎群中争夺虎王地位,树木之间争夺阳光,植物生长需要养分没有什么区别,均为客观存在。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即为此。
正常的个人利益需求无可非议,甚至与道德可以没有关联。
问题是多数人不满足于做自然状态下的刍狗,不满足于个人利益的正常需求,连佛教徒都梦想修成菩萨正果。在人的自然动力之外,有一个诱惑力:智慧知识,五色五音五味,财富权力,总是越多越好。这种诱惑力容易使人脱离其自然本性,比如军事将领为自己的荣耀,在其它国家对本国没有实际威胁的情况下开战,牺牲本国和他国的士兵,为自己提高声誉。
定力起于自觉,是对诱惑力的对冲。
定力的确定
定力的确定,首先要划出界限。就个人来讲,要划定个人基本利益需求的内容。这种界定扩展到商业法人是有限责任公司;扩展到经济领域是各种平衡关系;扩展到中国的政治领域,在邓氏时代为四项基本原则。
确定定力的第二个要素是找出产生动力的原始变量。定力就是控制这个动力变量停止或不再增加的力量。原始变量,很多时候是不可替代力,是生存或谋求一个目标时不可替代的力量。
需要指出的是,定力并非否定人更多地获取智慧财富及权力等,而是说,额外的收获需要重新考虑定力的界限,像自行车的车闸和汽车的车闸一定有所不同,动力必须有相应的定力,不然风险极高。
定力的修炼
清心寡欲法:将欲望减少到生存的最低点,是修炼定力最笨的一种方法。从这个角度看,定力是反诱惑力。此法大概仅适用于个人,佛家及许多宗教使用此法。
顿悟法:有些人心生定力,不是修炼而来,是经历了人生大风大浪之后的顿悟。老子认为,功成身退,天之道。
不争法:坚持不玩零和游戏。如果你不玩零和游戏,并生存得很好,是天生得道。
老子有云:“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定力与动力都重要,但定力有时可能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