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时常有人把中国的经济成就归功于人口红利,即大量便宜的劳动力推动出口,导致经济高速成长。由此推论,一胎化计划生育政策后果严重,中国将面临劳动力短缺,低工资竞争优势丧失,人口老化,经济将出现大危机;而纠正这场危机的唯一办法是改变现有的计划生育政策。
中国的土地究竟能养活多少人?
在谈论任何政治经济制度之前,有一个常识必须清楚,任何生植物种群的生存都需要资源,即能量(Energy),物质(Matter) 和空间。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中,从植物到动物,某一物种的数量与其自然资源之间有一个客观的比例,或者说,每个物种都有其数量的极限。一旦该物种的人口过大,超过自然界的承受能力,该物种或者存在一个机制,自动减少新增人口,或者因生存资源匮乏而自相残杀,甚或集体灭亡。
自然界中的大象少有天敌,据说当象群过大时,雌象的性成熟会推迟,老鼠也有同样的现象。而许多禽类,当食物不足时,就干脆停止生育。但人类似乎缺少这种完美的自动调节机制,取而代之的往往是瘟疫和战争。
中国的土地和资源都有限,人口自然有个极限。
据有人研究,如果不使用煤和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要保持美国人中等家庭的生活水平,整个地球的人口承载能力应在一亿以下。事实上,中国每个朝代的末期,都是人口的高峰期,清朝末期近四亿人口,赤贫者无数。人口数量过大,导致生存资源匮乏,内斗内战不可避免。
没有科学研究,我们不知道中国国土究竟能够承载多少人口。每次回国的路上总是心情沉重,因为美加俄甚至日本的土地都是由森林及绿色植被覆盖,而中国则处处裸山黄土,感觉上中国的土地承载近十四亿人口确实是太多了。
好的经济政策是否能够解决人口难题?
当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其追随者众,认为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一种自动调节机制,市场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包括人口问题。斯密有两位大信徒,一位是李嘉图,另一位是马尔萨斯。李嘉图和马尔萨斯是终生好友,但据说李的智力高出马许多。但马尔萨斯提出了经济学两大难题,至今无解,一是财富积累必然导致经济危机,二是人口增长必然超过资源限制,导致人类种种灾难。
转眼之间,目前的全球人口超过七十亿,马尔萨斯的预言没有实现,许多人还在乐见印度无节制的人口增长在某一天超过中国。他们乐观的原因是,日本本土没有自然资源,因为好的经济政策和社会制度,照样过上富裕的生活。其它国家为什么不可以是日本呢?
马尔萨斯的人口难题并非由于好的政治经济制度出现,得以破解。世界人口问题现在没有马氏想象的那么严重,主要是因为在1780年之后,世界广泛地使用了煤和石油两种自然资源。煤和石油的使用,使得世界人口问题得到了暂时的缓解,但马氏提出的问题依然存在。煤和石油均为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存量的减少,除非新能源技术出现重大突破,不然,人口和资源之间的冲突将逐渐显现。
中国的农业日益依靠石油能源。从播种到收割,从化肥农药到食品加工,没有石油,中国的农业难以养活十四亿人口。另外的吃穿住行,无不如此严重依赖石油和煤炭。可以说,没有足够的能源,没有石油和煤炭,中国的十四亿人口就是一颗定时炸弹。当人们因为生存资源而自相残杀的时候,再大谈什么生命珍贵,就未免太过虚伪。技术上讲,要拆除中国人口这棵炸弹,只有大量减少人口一途。
生命也许同其他东西一样,因为稀少才更有价值。
劳动力少并不可怕
温州一个城市生产的打火机占全世界总用量的95%,美国5%的农民生产的粮食足够全民食用,其中40%的玉米用来提取润滑油,剩余的粮食还能大量出口。据说可乐饮料生产线的灌装速度类似发射子弹,自动化程度极高。现代生产技术之下,一个劳动力借助机器和动力,可以养活数以百计甚至千计的人口。
机器人正在许多生产领域取代人的位置,并比人类做得更好。在2050年之前,自动驾驶系统将取代卡车司机,飞行员;机器人可以取代工厂中的大部分劳动力,甚至将取代体育记者,部分医生。当机器人可以取代劳动力时,劳动力减少并不可怕。怕的是能源短缺,人类目前使用的能源不可再生,难以替代,怕的是能源供应无法支持大量人口的消费。
人口政策的选择
中国近三十年来的经济成就更多地来源于大量使用新技术和能源,包括进口石油煤炭和矿石等。大量的农民工对经济有贡献,他们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但是必须知道,农民工为整个经济贡献的能量远远低于使用石油和煤炭释放出的能量。
中国的人口多是大问题,是定时炸弹,是潜在的灾难。而人口大量减少顶多只是短期的经济问题,为维持短期的经济增长而取消一胎化政策,是短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