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家不远的一个乡下小镇,只有几条街道,其间散布着几座外表看起来有点破旧的厂房。走进工厂参观,是一家小型鸡肉加工厂,职工约三百人,三班轮换工作制,每年屠宰加工生鸡的能力为24万只。确切的说,工厂只有三百人,包括管理销售人员,每年屠宰24万只活鸡。车间里布满了不锈钢制的鸡肉加工生产线,每只鸡从出生到这家屠宰场为42天,一天也不多,一天也不少。鸡爪子从前被当做废品垃圾扔掉,现在有一台专门割鸡爪的设备,鸡爪出口香港,堪比精肉的价格。
在这个三百人的鸡肉加工厂之外,其它的配套专业公司负责鸡种的选择,鸡雏孵化,鸡的饲养,鸡饲料供给,禽类疾病的预防,运输等等。这是一组严密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将农业转化成规模化工业生产,生产效率极高。
由于极高的生产效率,鸡肉产量大,产品的绝大部分用来出售。同时,这些人也需要其它的生活用品,因此,商品交换发生,市场出现。这就是所谓的工业社会。
老家的一个乡村,村民们以种地为生,收成的好坏要看老天爷的眼色,风调雨顺时收成好,否则可能闹饥荒。收成好时,余粮存下来,为饥荒之年做准备,卖出去的很少。好年头多了,人口增长得多,人均可耕地面积越来越少。一旦粮食不够,或逃荒,或者战争。这是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
直视不可避免的工业社会
当人们从狩猎社会发展到农耕社会时,种植技术的出现保证了人类稳定的食品来源,男耕女织,春种秋藏,结束了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那么,工业社会的出现改变了什么?
农耕时代,几乎所有的民族都把土地视作母亲,太阳视作父亲。这毫不奇怪,因为,土地为农作物提供营养,太阳为农作物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能源。到了工业社会,能源,机器,信息与技术,资本,规模化生产,商品交换等多种生产要素,部分取代了原来土地与太阳的地位。
工业社会的生产率大大高于农耕社会,主要的原因在于工业社会大量利用科技和自然能源,如石油,煤炭,天然气,各种矿石等。科技将人们从传统的土地上解放出来,营造出人工可控的生活环境,摆脱对自然界的直接依赖。
工业社会时代,土地依然重要,但没有原来那么重要。一是土地利用率增加,如建造楼房,集中供水供暖供应生活资源等;二是在土地植物自然生长之外,开辟许多取得蛋白质的其它渠道,如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等。而在能源方面,人类社会一直依赖于太阳,地球至今99%以上的能源来源于日照。但是,未来社会不远的将来,有人预计在50年之内,发展出完善的可控核聚变技术,将产生出一个个人造小太阳,这类能源革命将部分改变目前人类的生活状态。按某未来学家的说法,人类将进入机器人时代:未来的自动化工厂里,看守工厂的只有人和狗,人负责喂狗,狗负责人不要触动机器。
农耕社会里,人失去土地和阳光将自然灭亡,而工业社会正在慢慢却坚定地改变这一状态,人类很艰难,却一步一个脚印地经历这一过程。李鸿章百年前所说的中国三千年来未有之巨变,在今天看来,真相是整个中华民族从农耕社会走进工业社会。
当人类从农耕社会一步步迈入工业社会的时候,许多人选择式地忘记汗洒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艰难劳作,而留恋农耕时代诗意般的田园风光,记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记住园艺的美妙,春天土地冒出的芬香。但是,靠天吃饭的农耕社会根本抵挡不住靠科技吃饭的工业社会洪流。
挨饿的担心
有人担心年轻的农民进城打工,看到乡下荒芜的土地,担心国人挨饿。在纯农耕时代确实如此,一人不耕田,有人会挨饿。现在数千万中国农民进城打工多年,国家粮食并未出现粮食紧缺。你可以想象传统农业工业化的下一步,未来的食物可能会种在高楼里,可能会种在目前荒无人烟的沙漠,可能会种在海上。
大多数农民没有机会受到良好的现在教育,往往缺少工业化社会所需的高等技能。他们在从农民身份转化到城里人身份的过程中,第一代人肯定会受到诸多磨难,有的也许终生迈不过城里人这个坎。但是,脱离农村之后,他们会变成一无所有的流民吗?回答应该是否定的,因为等着他们的是工业社会。
农耕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过程大概是不可逆转的。当我们考虑中国社会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以哪个坐标来思考?农耕社会还是工业社会?
当我们从农耕社会的角度看待工业社会,包括中国现在的经济政策,所有制,财富的性质,道德标准等等,有些必然是扭曲的。因此,理解现代社会,必须调整好自己的视角。必须清楚,我们不会再回到从前那个农耕社会,就像到城里打过工的年轻人,即使他们自己这辈子不能成为城里人,他们也要想方设法让他们的后代成为城里人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