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万维网友在争论“中国没有哲学”这个问题,争论得很激烈。http://blog.creaders.net/GUDU/user_blog_diary.php?did=146615提出问题的网友沽渎受到严重的质疑以至于人身攻击。这个现象本身就使人疑惑。既然哲学是一种说理的学问,为什么中国人一碰到该说理的地方就要激动,以至于丢掉自己说理的传统文化来动粗,抑或根本就没有说理的传统文化?
中国到底有没有现代世界通用概念中的哲学,这个提问仅仅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后面还跟着一长串问号:中国到底有没有世界现代概念的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逻辑学,医学,还有更多,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社会学,音乐,体育……这个列表可以很长。
因为中国的情况非常特殊。作为一个封闭的系统,中国是几千年与世隔绝的。鸦片战争国门被打开,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西方文化的引进,至今才不过百多年。估计今后的一百年,中国还将以关闭为主。从日益强化的信息封锁,看得出中国的政治精英们已经意识到继续开门对自己的统治地位不利。关起门才利于天朝的长治久安。
简言之,中国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无法和外界交融的“哲学”或“科学”体系,假如硬要这样称的话。由于每一个概念都由一些基本要素组成。比如,哲学必须俱备与其他学科不同的要素才能被称为哲学,否则就要用另外的词汇来表达,因此是不是硬用哲学或科学来称呼,这也值得推敲。
梁启超写过一本《儒家哲学》。但他自己也承认,“哲学”两个字不过是借用。因为哲学的原意是为“求知识的学问”,Philosophy,爱智。古人看到大自然的千变万化,从惊讶,进而怀疑,继而研究,最终成就哲学。中国则不同。中国先哲虽不看轻知识,但不以求知识为出发点,亦不以求知识为归宿点。Philosophy的含义不适于中国。若勉强借用,只能在上头加上个形容词,称为人生哲学。中国哲学以研究人为出发点,讲的是何以为人之道,人与人相互有什么关系。探索的领域有限,发现也很有限。
对中国有哲学这个观念最有影响的大概是胡适,他写了一本《中国哲学史大纲》。这是当时科学救国、教育救国、文化救国、学术救国等民族自强思潮的产物:别人有的,要么我们原本就有,要么我们现在也应该有,要么我们将来一定要有。别人有哲学,我们也有哲学。别人有哲学史,我们也一定要有哲学史。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中国开始了以西方哲学来剪裁中国史料的学科。很多人认为,胡适所确立的这个经典范式本身或许即是一个历史性的“错误”:中国有自己的传统学术和学术传统,西方有他们的传统学术和学术传统,为什么一定要用西方的传统学术和学术传统来重新规划(甚至取代)中国的传统学术和学术传统?作序的蔡元培写道,西洋哲学已取代“宋学”成为指导思想和方法,因为“我们要编成系统,古人的著作没有可依傍的,不能不依傍西洋人的哲学史。”
大概因胡适的“错误”,时至今日,中港台的学人们仍旧在中西学之间纠缠不清。比如谈论作为存在主义者的庄子,或讨论朱熹的“理”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这样非驴非马的课题。同样道理,沽渎引出的话题,也无法再向前进一步。
今天的中国,已经不自觉地在“脱亚入欧”的道路上走出很远,全凭着“摸石头过河”,到了河中央激流深处,退是退不回去了,一旦全盘放弃西方的科学和经济体系,就会总体失去方向,险象丛生。更糟糕的是,在认识体系或价值体系上,是不是也要跟着走,在抗拒性的民族心理下,则完全无法确定。假如自己不能确定,就意味着听任不可知的席卷,或听任灾难的安排。
总而言之,中国人正无可避免面临这样一个巨大的困境,他们的选择将直接左右中国的未来。用一句话来讲,中国在正处在十字路口,到底是回到祖先那里去,还是走进今天的现实世界?也就是说,是回去骑驴,还是继续驾车?这是一个问题。
2013-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