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诺贝尔奖各奖项中,文学奖最引人注目,和平奖最易引起争议,而今年文学奖和和平奖都很引人关注,也都引发了争议。万维网上对中国本土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争论很激烈,但似乎还没见到有人对欧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发表意见。 欧盟可能是诺贝尔奖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得主了,奖金平摊到人头实在不算什么,但其意义十分重大。欧盟上下对获此殊荣非常惊喜,也非常重视,据说将派“三巨头”前往挪威首都奥斯陆领奖。 欧盟之所以得诺奖,是因为在二战之后一直积极促进欧洲的和平与和解、民主与人权,并为此作出了贡献。用欧洲议会议长马丁-舒尔茨的话说,“欧盟是一份独特的事业,它用和平取代了战争,用团结取代了仇恨。”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欧盟确实成为世界和平的典范,尤其是世仇法德两国抛弃前嫌,建立政治互信,通力合作,共建欧洲和平,更为世人所称道。 欧盟目前的确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不少国家深陷主权债务危机之中。但世人的眼光仍在注视着欧盟,希望他们能为人类解开世代怨仇,摆脱战争恐惧,实现和平共处闯出一条新路。虽然有人讥讽,欧盟带来了和平,却失去了繁荣,但与摧毁一切的残酷战争相比,欧盟遇到的暂时经济困难实在算不上什么。二战期间,法德两国伤亡人数高达三千多万人,约占两国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战争废墟历经几十年才得以重建,战争创伤令人痛彻心肺,教训至为深刻,欧洲人正是从血的教训中才认识到了和平的宝贵,因此不惜代价促成欧洲的统一。 反观亚洲,显现的却是另一种可怕的景象,领土争端日益激化,各国民族主义怒潮高涨,战争的危险正在迫近。东亚的中日韩,个个为领土争端红了眼,积极扩军备战,摩拳擦掌,大有不大干一场誓不罢休的架势。有人发现,这一地缘危险态势和一战和二战前夕欧洲大国之间的博弈非常相似。 “中日友好”、“中日不再战”曾是饱尝战争之苦的老一代的良好愿望,许多人为此做出了辛勤的努力。但遗憾的是,中日两国并未能像法德那样抛弃前嫌,握手言欢,建立政治互信,通力合作,共建东亚和平。随着中国的强势崛起,日本的恐惧感日益加深,处心积虑遏制中国,必要时不惜一战似乎已成为日本朝野的共识。对某些日本战略家来说,如果“中日再战”不可避免,那么这一战宜早不宜迟。中国方面也有人预测,中日终有一战,很可能发生在2015年至2020年之间,因此必须积极备战,严阵以待。可以预料,只要中日之间的死结不解开,两败俱伤的战争已经离我们不远了。 中日非打一仗不可吗?兵凶战危,结果将如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