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喧嚣、拥挤和紧张令人厌倦,我向往乡野的恬淡、纯净和宁静。
受朋友之邀,我来到一个远离尘嚣的湖畔小屋,享受自然的美好。
湖水湛蓝、清澈见底,空气清凉、沁人心脾,四周唯闻虫唧鸟鸣,让人顿生陶潜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喜乐释放感。
美国著名作家、自然主义者梭罗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他说,“美的趣味最好在露天培育。”可是,重归自然并非易事。这不,刚下车两分钟,便领教了林中蚊子的厉害,胳膊上被狠狠咬了几口。
可是自然依然让我向往,我喜欢湖边那份宁静的美。傍晚坐在湖边,看夕阳西下,霞光万道,彩云纷飞。凌晨,和友人一道驾着小船到湖上看日出,云蒸霞蔚,突然,一轮红日喷薄而出,从远处林子后面冉冉升起,和湖里的倒影渐渐分开,渐行渐远。
梭罗在瓦尔登湖畔也看日出,但他告诉我们,“不仅要观日出和黎明,如果可能,还要瞻仰大自然本身!”在英语中,“自然”(NATURE)有时是大写的,它代表着创造,而创造肯定是有意识,有计划的,否则如何解释宇宙万物的奇妙和井然有序?汉语中也有一个词,叫做“造化”。杜甫诗云:“造化钟神秀,阴阳割分晓”,也是把“造化”当作一个有主观意志的主体来描写的。
陶渊明在归田园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田园,而梭罗也在瓦尔登湖畔建造木屋,独自生活了两年多时光。而我们只不过在湖畔度过一个周末,然后就要匆匆赶回城里去工作。梭罗用他的实验得出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其实每年只需工作六周”。他断言,“一亿人中,才能有一个人,生活得诗意而神圣。”而更多的人是“花了一个人的生命中最宝贵的一部分来赚钱,为了在最不宝贵的一部分时间里享受一点可疑的自由。”
我想,独自一人在湖畔木屋生活两年多,梭罗一定会感到孤独和寂寞吧?不过,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梭罗却说,“我并不比湖中高声大笑的潜水鸟更孤独,我并不比瓦尔登湖更寂寞。我倒要问问这孤独的湖有谁作伴?然而在它的蔚蓝的水波上,却有着不是蓝色的魔鬼,而是蓝色的天使呢。……我并不比一朵毛蕊花或牧场上的一朵蒲公英寂寞,我不比一张豆叶,一枝酢酱草,或一只马蝇,或一只大黄蜂更孤独。我不比密尔溪,或一只风信鸡,或北极星,或南风更寂寞,我不比四月的雨或正月的溶雪,或新屋中的第一只蜘蛛更孤独。”
这里,梭罗不厌其烦地罗列了一大串花草虫鱼、自然万象。我相信,他在写这段文字时,正在感受孤独的滋味,他如此写,正是要排遣自己心中的孤独感。据说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的时候,就带着这本《瓦尔登湖》。我也知道,本书的翻译者徐迟先生也是自杀身亡的。徐迟先生认为,梭罗“之要孤独,是因为他要思想。他爱思想。”因为梭罗“向往于那些更高的原则和卓越的人”。但是,梭罗这部书显然并没有为他们指出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方向,以及如何排遣生命中的孤独感,甚至也没有揭示什么是生活中“更高的原则”。
在书的最后,梭罗说,无论一个人阅历多么丰富,知识多么渊博,生存能力多么强,他都应该听从古代哲学家的一句话,“到你内心去探险。” 就是要反求诸己,返归本心。可是, 我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 返归本心可能会让人心更封闭,而人的灵魂向往着飞升。
远离尘嚣,亲近自然,会让人的心安静下来。我享受了安静,虽然很短暂。
我的体会是,人在自然面前永远是一个弱者,真正的人应该成为自然的崇拜者,追求生活中“更高的原则”,生命才会更有意义。
摄影: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