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国有两大奇事:男性被阉割,女性被缠足。称之为“古”稍有点过分,也不过是百十年前的事,咱爷辈们遇到的事,算不上古老,说古只是留老祖宗点面子。阉割和缠足是国耻,是传统观念的糟粕。可那时人们并不这么认为,能净身入宫或拥有一双金莲般的三寸小脚是祖上修来的福。世事往往就是这样反复无常,善恶颠倒的,全凭观念作怪。 (一)男性阉割。 阉人不是华夏特产,国外也有阉人,公元前古希腊和古印度就有过阉人的记载,不过中国使用阉人的年代早过其他国家。据甲骨文记载,在奴隶制的商代中国已经使用阉人了,国外的阉人技术是否从中国传去,已无法考证。 大家熟知的阉人典型代表人物是皇宫里的太监。由于男尊女卑,男女授受不亲等传统观念,生活在皇宫内的男性的主子通常须同性的奴才来服侍,其中不乏有隐私和通情的成分。再者,宫内的一些重活也要男佣来操办,太监这个职业就这样产生了。又因宫内嫔妃宫女无数,青春期的男女易性冲动,难免会做出些越轨之事,故男佣须阉后才可入宫,意在禁欲。太监这个职业随着帝制的崩溃而消失,目前中国已无活着的太监。不过现代医学有变性手术,变性之人也算是古阉人的继续吧。 早期使用阉人并非以禁欲为目的,而是去势。人们从动物的阉割中得到的启发,最显而易见的是从公鸡和公猪的阉割上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被阉割之物生长快,肉质松软,味道可口,这是其一;其二是优胜劣汰,将体质弱的雄性动物阉割,阻止它繁衍后代;其三,雄性动物的特点是好斗,特别是在争夺性资源方面。斗鸡在影片中常见到,斗至亡的也有。早年务农时我曾见过两雄性水牛生死斗,场景很恐怖,上吨重的黑水牛奔跑起来连地都震了,社员们四散奔逃。雄激素亢进往往会诱发战斗,是战争的祸源之一。大体上说,男人热衷打仗,女人偏爱和平。另一种观点认为阉割的意义是解决男多女少的社会问题,阉割可以达到性别平衡,避免骚乱。我认为这个观点有点牵强,在弱肉强食的野蛮社会里,怎可能有一夫一妻制?所以早期对人的阉割主要目的是去势,失去斗志的阉人对主子较为忠诚,也易于驾驭,符合“君为臣纲”。也许有人不同意我的观点,东汉末年不是有五候十常侍等阉人集团乱政,导致汉朝灭亡的事吗?这得看主子的强弱了,如幼主登基,后宫主政等特殊情况时,太监犯上作乱的现象也有,但自始至终都处于附庸的位置,为主子充当鹰犬的角色。 以公鸡的阉割为例,我们可以看出被阉的公鸡呈雌性特征:鸡冠与母鸡一般大小,羽毛也像母鸡一样的垂着,但个头比母鸡高大健壮,样子也漂亮。通常阉鸡的售价比母鸡高出几倍,母鸡次之,公鸡最廉。阉人会不会像阉鸡一样?不知道。我只是在宫廷影视剧中见到太监公公个个都是女人腔,估计一半一半吧。 (二)女性缠足。 女子缠足是中国的专利,国外没有女人裹脚的记载。对女子缠足的起始年代也有争议,明代已盛行女子裹脚,大概是从宋开始吧。本人有幸在农村见过缠足的女人,是庚兴的媳妇,那婆娘约五十有余,一双三寸小脚,行路颠簸如残疾,她经常来我们知青院子晒衣服。由于脚太小无法务农,生产队给不起她工分,也不要她出工。不禁记起“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那句,伤残可避祸啊。顺便说一趣事,那年我在赤日炎炎的“双抢”战斗中割破了手指,因不能沾水足足歇了十天左右,那些同学们累得趴下了,感叹要是他也割破了手该多好啊!嘴上虽这么说,只是缺乏自残的勇气。 对于男人来说,希望女人在家相夫教子,有个温馨的家比什么都强,享天伦之乐嘛。缠足可限制女人自立,使她必须依靠男人而活着,这就是裹脚的意义,意在去势。对于女人来说,不受风吹雨打,不必砍柴挑水,将自己弄残不见得是坏事,何况在一个以脚小为美的年代。那时不是每个女子都有条件缠足的,只有富家闺女才会缠足,穷苦人家的闺女连饭也吃不上,不劳动谁养你?想自残也不行啊。 缠足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身心修炼的进程,类似苦行僧行径,一旦修成正果,便苦尽甘来。读过《女儿经》的人都知道封建礼教对女人的约束有多严厉,现在还有些国人将它作为衡量女子贤淑的标准,不信你看那些政府官员,或节目主持人大赞某某女难得,某某男有福之内的话,鉴别的标准仍来自《女儿经》,可见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已深入骨髓,非一日所致。所以缠足意义也是去势,是削去女人的斗志,使她无法自立,终身依附男人,符合“夫为妻纲”。 (三)去势教育。 综上所述,男阉女缠是对人的生理上的摧残来达到对人的心理上的改变,令其颓废至丧失斗志,从而对主子忠诚俯首,易于驾驭,这才是阉和裹的真正意义。现代文明社会已没男人被阉女人被缠的事情发生,但统治者奴役平民百姓的思想从未改变,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必须给平民百姓从精神上去势,最明显的方式是奴化教育。要取功名首先必须被去势,成为一个可以被统治者利用的工具。 我们所熟悉的四书五经被称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儒学的精髓。内含政治、经济、历史和地理等学术知识,是为官之道,为人之道的启蒙书,堪称东方圣经。帝制时期的科举应试凭的是它,考题必出于它,是学子们的必读必修之物。五四时期倡导新文化教育,造反者们称四书五经为封建专制社会腐蚀人民的毒书,反对教育体制采用强制灌输的去势方式奴役人民。我们一直主张弘扬中华文明,那中华文明包含什么内容?无疑是那些张口三纲五常,闭口忠孝仁义的孔孟之道,中国的传统思想基本上来自儒家哲学。令人不解的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华传统文化却在屡次大革命中遭到批判,过后又捡起来再用,并视之为治国之宝。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统治者爱孔孟,造反者恨孔孟,其中的奥秘不言而喻。 我认为,不仅是中国的儒教,世上任何教派或哲学流派都不该采取强制性的方式来灌输它的思想理念,要有推崇,有批判、有扬有弃,选择性地接受。很遗憾,去势教育从未停止,不是吗?
休里 April 22,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