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幾年前,我曾調侃過漢語詩詞中的平仄規則,諷其為跛腳老者,一步一個音,老者高低起伏行進的姿態頗具美感,跛腳人可以起伏,但正常人去模仿,無異於邯鄲學步,最終被折磨瘸了,落得個小品《賣拐》中范偉的下場。 以上只是說笑而已,讀者不必在意。 聲調起伏確實具有樂感,樂感令人心情舒暢,引人入勝是作者所追求的目標。同樣,對聽者來說也是一種享受,長聽不厭倦,久坐不腰疼。中國官話只有三種聲調,除去了入聲。發音短促的入聲在古代很普遍,現僅保留於閩粵地區。據說普通話源於明代的南京話,而翹舌音則是寒帶地區人們的發音特徵(由於寒冷,開口小利於禦寒,南方人反之,開口大易於散熱),現代普通話明顯加入了北方少數民族的發音習慣。古代的官腔是怎樣的?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之前的唐宋,更早的秦漢,遠古的夏商周呢?無論怎樣,已淘汰了的入聲要避用,更不能作為自己開脫的的理由。 不僅詩詞歌賦要講平仄,平時我們說話和寫文章也要有平仄意識,使句子如行雲流水一般暢通無阻,寫者一氣呵成,閱者賞心悅目。詞彙量要多,變換着使用,不至於平淡乏味,英文在這方面就做的很好,一種意思有多種表達方式。昨夜上網觀一視頻,講解員在一分鐘內說了不下十個“非常的不錯”。雖說油多不壞菜,總會膩吧,我看不下去了。 平仄是死的,人是活的。由於平仄規則限制詩人發揮,那就來個“一三五不論”吧,放寬限制。還是不夠,怎麼辦呢?拗救,上救下救隔行救,仍然捉襟見肘。關鍵是漢字數量太少了,儘管一字多義多音,但無濟於事。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要跳出束縛,從外面看問題更清楚。用現代人的眼光去揣測先人,為大師的失誤開脫圓場,大有“今不如昔”的自卑感。要知道,按進化論推斷,前人沒有後人聰明進步,我們是踩在他們的肩膀上上去的。 回歸正題,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之一,難學難懂,能保留至今實是不易。相比之下,世界上其它古老的象形文字都被簡單易讀易懂的拉丁字母所代替。拉丁字母的最大優點是具有拼讀功能,即使不認識這個字也可讀出來。另外,詞義伸縮性功不可沒,前置後綴大致上可以猜出意思來。更重要的一點,無限造字!尤其是在科技突飛猛進的今天,從宏觀到微觀,大量科技成果需要標註名稱。從這點上看,拉丁字母明顯優於象形文字。 有位奇葩演說家吹噓中文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字,他無比自豪地說:“各種語言版本的書放在一起,最薄的那本書必是中文的!”我問:“如用文言文寫呢?”其實我內心很想說甲骨文,後一想,給人家留點面子吧。結果他不吭聲了。 字少,難學,複雜,以少為奇!拜託,你以為是收藏古董啊?別人都用槍用炮啦,你還在耍刀劍,醒醒吧。 字少不一定是件好事,那麼後來還要提倡白話文幹嘛?古代因為節省資源,不僅要求字句精練,連標點符號也省略了。當然,古人不是故意的,是迫於無奈,但我們後人去模仿就是愚鈍了。 舉個例子,我閱讀了一位中文作者的長篇小說,記錄話語時省略了引號“”,這種寫法也有過,一般用於訪談記錄。記者力求公正,不加入個人的感情因素。張三說:,李四說:,王二麻子說:,等等。但必須隔行分段,當主人公的話說完了,就是一個自然段落。如果在一個自然段落里同時出現幾個人之間的對話,就會令讀者頭暈,因為表示句子結束的標點符號有多種,句號,問號,嘆號等都能作為句子的結尾。更重要的是,言情小說感情色彩濃烈,說話有前置與後置之分,之間會有停頓,這時作者有必要表明主人公說話時的動作,位置和心情變化等。如果還是張三說:,接着李四說:,最後王二麻子說:就乏味了。 【“我們就在這歇會兒吧,”戎禛就地放下挑子,找了個稍微乾淨的石凳,對着石面猛吹了口氣,把撒落在上面的樹葉刮掉,示意舒慧芳坐下,又接着說,“可累壞了。你知道嗎?越歇越累,想儘快趕到公社,所以一路上不敢停。路上我一直鼓勵自己,不能停,要學習當年紅軍的長征精神,堅持,堅持,再堅持,直至勝利!”】 【“你終於肯叫我‘芳’啦,”這個姍姍來遲的字,已期待很久很久了,舒慧芳含笑着用那枯枝般的手指往戎禛頭上輕輕碰了一下。她記得曾打過戎禛兩回,第一回是真打,下手重,打疼了這個冤家。第二回是輕打,鬧着玩的。今天是第三回,也許是最後一回了,她很想使勁,但已無力可用。她嘆了口氣說,“豈止這些,當時我恨你。不過,現在回想起來卻是一種享受。記得那時你還咒我早死哪,如今,你如願以償了。”】 以上兩段取自《涼亭志》。很顯然,如果把前置放在後面一起,效果就遜色很多。 更有甚者,另一位演說家說,中國的綠卡是世界上最難得到的。依我看,世界上最難得到的綠卡應屬朝鮮和古巴。難得不一定就好,這說明了什麼?在“正能量”的虎皮下自我意淫是毛習時代的典型特徵。不由使我想起了大躍進時期的“畝產萬斤糧”,知青那會我問社員,他們的回答令人大跌眼鏡:“一千斤也沒有,每畝能出兩百斤就不錯了。”儘管謊話連篇,狐假虎威下誰奈何得了胡說八道的他? 追根尋源,人類最早與動物一樣,靠動作或聲音作為載體來傳遞信息,言傳身教成了唯一傳承方式。後來有了繪畫,將所表達的意思記錄在石壁上供後人借鑑。再後來,發明了甲骨文,把複雜的圖案進一步簡化成簡單的文字。但是,一幅畫包含着很多內容,如果用文字完整地表達出來,大概需要幾個甲骨文字,或幾十個文言文字,甚至幾百個白話文字才能表達清楚的。按那位演說家的話去推理,返祖到原始社會才是正理。 為什麼平常時說話多,而寫的字又較少?因為資源消耗比例差別大,說話不過哈口氣,寫字費時費力。人類最早將信息留在石頭,動物骨頭和陶瓷瓦罐上,雕刻難,搬運不方便。後來用竹簡,仍是沉甸甸的一大卷,肩挑背扛累壞人。再後來,雖然絲綢紙質輕些,可粗毛筆又霸占了不少空間。總而言之,中文的語言與文字不能同步,關鍵在於資源消耗極不對等。從這點來說,如果中文不進行改革,不推出新字,不簡化字體,被淘汰是遲早的事。對比之下,英語每年都會推出新字,特別是在科技突飛猛進的今天,新的科技成果都要標註新的名稱,牛津字典更新快。漢語嘛,還是靠老字組合。據說以前越南,朝鮮和日本等國家都使用漢字,如今或多或少棄了。這種趨勢值得大家警惕,不是危言聳聽。 世界有沒有統一國家,統一文字的那天?假如有,文字應該是數字化的。信息革命的今天,數字貨幣,人工智能,量子通訊等。文字是信息記載工具,不是繪畫,不是娛樂消遣。而象形文字如同一幅畫,筆劃繁多,彎彎繞不規則,難以向全世界推廣。 文字又是該民族文化得以傳承的手段之一,每個漢字的縫隙中無不散發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專制氣味,難怪有人說要拋棄中文,孔子學院在海外遭驅逐。昨天就讀到一篇文章說,中國不適合搞民主,原因是奴性基因,傳統專制文化根深蒂固,儒家思想深入骨髓,可悲,可憐,可惡,可恨。 我也看過幾位海外民運分子的受訪視頻,受訪者無不透露出內心的專制隱患。國民黨推翻清朝,共產黨推翻國民黨,加上現民運叫囂着要推翻共產黨,起始的宗旨都是反暴政爭自由。結果怎樣?奪取政權後又重複前朝的治理方式,繼續執行獨裁專制。魯迅先生說得好:“至今為止的統治階級的革命,不過是爭奪一把舊椅子。去推的時候,好像這椅子很可恨,一奪到手,就又覺得是寶貝了,而同時也自覺了自己正和這‘舊的’一氣。”他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歷代的改朝換代革命都是換湯不換藥的,無外是以一個專制來代替另一個專制。 我的子女已西化,中文只聽不說,更談不上寫了。在校時嫌中文難學,必修外語,一個選意大利語,一個選西班牙語。孩子們不吃狗肉,為什麼?家家養寵物,死了還要厚葬,怎忍心殺,甚至吃它:“西方人吃狗肉等同中國人吃猴子肉一樣,你會吃猴子肉嗎?”我露出猙獰面孔:“中國人什麼都吃,蝙蝠,蛇蠍,鬧饑荒時連人都吃!”“哦嗚···”全嚇跑了。 “你一直用中文寫文章,反倒調侃起漢字來,不是打自己的臉嗎?” 沒法子,我前半生大好時光學中文,如果有得選的話,肯定會那個,那個,什麼的。 “中國有十三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五分之一,中文是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語言。你知道嗎?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後解放自己,英特納雄耐爾一定要實現!” 當下誰無產了?共產黨員比老百姓更有財產,黨官的職位越大財產越多。我真不知道中共黨校的老師們如何用馬克思理論來解釋當下中國之現狀。明擺着是掛羊頭賣狗肉嘛! “漢奸,走狗,賣國賊!”對方黔驢技窮後,終於使出殺手鐧。 唉,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休里 2021-0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