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个老领导有忠心无文化,有耳听不懂,有嘴说不好,有眼不能阅,有手不能写。怎么办呢?开会前需要秘书拟发言稿,代讲代转,这秘书就是那言不由衷的典型代表人物。一般说,凡被动地接受指令的人,多存在抵触情绪,如何克服自己的不良情绪去迎合指令是文职人员具备的基本素质。 言不由衷的意思是心口不一,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致。在一个信息相对封闭或言论相对限制的国度里,较易产生言不由衷的行为。言不由衷行为分主动与被动两种。一种是环境所迫,主观思想通不过的东西被逼说出来,不得不说,否则大祸临头,如文革时期为了避难几乎人人说过假话,互相揭发问题;另一种是主动说违心话,当说假话对自己有好处时,如为了参加某些组织来当官获利等。由此可见,言不由衷是主观条件与客观环境相左时产生的非正常行为。 言不由衷行为也可通过训化的方式来建立。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为了培养辩论人才,经常举办辩论会比赛,从市级,省级到两岸三地打擂台。辩论会通常由主办方命题,指定一方为正辩,另一方为反辩,评委团打分。然后正反方调转位置再辩,看哪方的口才好。辩才是鉴定胜负的唯一标准,不是问题的实质,理论推断。主办方事先通知参赛双方命题,然后双方两组人马各自搜索资料,内部排练,正辩和反辩都需熟练。最终参赛者被折腾得精神分裂,自己不认识自己。 凡是经过祖国大陆政治环境熏陶出来的人,多少都有言不由衷的行为,当然包括我在内。言不由衷行为在博客论坛中尤为常见,评论者对人不对事,只要对该作者有过节,无论对错,大体上都要反驳的。如果作者想证实评论者是否言不由衷,只须临时改变策略试探一下,就容易使对方露出马脚。当然,要做到如此人格分裂的程度是不容易的,须经过严酷的环境锻炼才行。我有幸曾生活在这种环境,牢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先确定目标敌,然后行为与之每每相反。 辩才无须理论指导,力求思维混乱,浑水摸鱼是辩才的惯用伎俩。如果评论者挑不出你的毛病,就会从字眼里着手,什么不懂,主观,用词不当,无基本常识等帽子来给你戴,似乎他什么都懂,永远客观,绝对词佳,无限常识等。都说无知才无畏,井底蛙的天就那么点大。可那么点儿,对青蛙来说,够大了。 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主观意指单个,片面,不完整;客观意指多个,全面,完整。主观与客观不是对立的,彼此相辅相成。主观思维不是凭空而来的,无不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正是这些无数的主观意识的总汇才形成了所谓的客观理论。好似一点水,本微不足道,但没有滴水的汇聚,哪来的汪洋大海? 正因个人见解带主观因素,故各网站都有这样的免责条款:“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本网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本网站之意见及观点。”等警示。文章作者所说的每句话,发表的每个观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见解,不代表所有人的意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文章存在存有瑕疵是必然的。评论者的意见也一样,只代表个人的主观意见,不能自封为客观的。既然各自都代表自己片面的见解,那么,以片面之词去驳片面之语又有什么意义呢? 据我观察,大多数评论者并不具备评委的水平,或低于作者的文笔。他们无非是找个地方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这种情绪也许被压抑过久,越久爆发起来就越猛烈,时常伴随着谩骂和恐吓。言不由衷行为虽然人人有之,但量比相差甚远,要把言不由衷行为压制到最低点。只有恶的东西少了,善的东西才会多起来。
休里 October 12th,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