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批判一個事物,首先將它的錯誤找出來,然後讚揚它,從而引起讀者的反彈,這種利用反彈效果的寫作手法叫做“欲擒故縱”。 欲擒故縱是中國古代兵法三十六計中的第十六計。戰爭的目的是為了占領對方的領地,直接霸占或讓對方臣服,其最終結果都是一致的。相比之下,後者可避免過多的殺戮,是較明智的一種選擇。寫文章也一樣,只要目標一致,效果一樣,批判的手段採用婉轉方法總比採用直接方法要好些,更易被對方接受。 欲擒故縱的寫作手法在諷刺文中經常出現,諷刺文最初是文字獄環境下的產物,既然不准明說,只好拐彎抹角地說。如南宋詩人林升的詩:“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吹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這首反詩假如明着寫就會惹來殺身之禍,採用含蓄的手法即可躲過一劫。文人就這德性,心中不滿,總想發泄一下,這就是為什麼每隔一段時期就有慘烈的文禍發生的原因所在。諷刺文後來發展成為一種文學類別,即使允許明說,也要拐彎抹角地說。 下面以《朴大夫》一文為例,分析一下作者是如何運用欲擒故縱這一技法的: 1)“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毛澤東思想交流會”中的一個必要程序,我通常會搶先在自己被別人檢舉揭發之前,深刻檢討自己思想和行為上的錯誤,以防被動。人源於動物,不可能沒有私心雜念,不作自我批評是不誠實的表現。” 短短的幾行字,表面上輕描淡寫,內涵卻洶湧澎湃。文革時代將人當作牛鬼蛇神的事件比比皆是,那時的人民沒有尊嚴,沒有隱私權,任何私心雜念都必須向黨交代。作者寥寥數筆,揭露了在那種紅色恐怖之下生活的人們顯得是多麼的無奈和無助。從表面上看,作者似乎贊同“批評和自我批評”這種思想教育的洗腦方式,至少不反對它,實際上是對這種畸形社會的強烈控訴和吶喊!“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政策不僅僅針對罪犯,對安分守己的平民百姓照樣適用。同事,朋友,親戚,乃至家庭成員之間的互相猜疑,提防,告密,陷害,弄得人人自危。在例行的“毛澤東思想交流會”上,人們為了自保,通常都會搶着發言,深刻檢討自己思想中的“錯誤”,以求過關。即使找不到自己的“錯誤”,或自己的“錯誤”種類屢被用盡,就要編造一些新的“錯誤”來充數。對告密者的嘉獎是推動內鬥的動力,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批判與自我批評”的倡導者本身就有着莫大的政治私心,利用內鬥策略使手下疲於奔命,利用拉一派打一派的手段來穩固自己的權力。這些統治者的私心比起動物來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才是真正的禽獸!滅私心的背後是更大的私心。 2)“當時上大學的費用全免,重點在於培養根紅苗正的無產階級革命接班人,家庭出身固然是入學必不可少的審查範圍,不走白專道路。中共徹底改變了數千年來無產階級進不了大學堂的舊現象,勞動人民當家做主,文化低的窮人也可以上大學。” 從表面上看,作者對中共選拔大學生的做法是贊同的。那時培養大學生的首要條件是政治思想好,學習成績其次,提倡又紅又專。一般進入大學的年紀都在十八、九歲,都是擁護共產黨的,何況那時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那麼緊。如何在這些佼佼者中選拔大學生呢?這裡就牽涉到“根紅苗正”的家庭出身問題。中國人長期受到傳統觀念的薰陶,忠孝思想根深蒂固,“一人當官,雞犬升天。”“一人反,滅九族。”如果你是無產階級家庭出身,想必對領導者共產黨和自己家庭的祖宗三代都會死心塌地地絕對服從,忠孝兩全。如果你出身在一個剝削階級家庭,雖然你擁護共產黨,嚮往共產主義。由於你的祖宗三代是反動的,在忠孝不能兩全的情況下,你有可能會背叛共產黨,至少叛黨的幾率比前者大。兩者相較取其輕,當然是根紅苗正那個較為保險。事實上,大多數中共高級領袖都是剝削家庭出身,因為家裡有經濟能力供得起他們讀書,有了知識才明事理,才會去革命,才有能力建立和統治一個新的國家。可見,血統論是不成立的,首先在中共領導人中就不適用。可想而知,提倡血統論別有用心。 再者,中共確實打破了千百年來選拔大學生的條條框框,讓文化程度低的窮人上了大學,但結果又如何呢?文革中的奇葩“工農兵學員”是個啼笑皆非的怪現象,面對教室里的這些良莠不齊的學生們,大學講師無法開口。講深了,文化程度低的學員聽不懂,如騰雲駕霧一般。講淺了,那些文化程度高的學員感到乏味,浪費時間。後來不得不分拆為小學班,中學班和大學班來分開補課,最後一二年才湊到一起。不論成績,盡數畢業。 毛澤東時代的勞動人民是否做到當家做主?事實恰恰相反,中國的戶籍制度就是人為的,新一輪的階級重組。憑什麼鄉下人就得一輩子種田?憑什麼城裡人就可以享受現代化生活?當家做主只是一個口號,公有制下人皆無產,無產者即奴。細想之:連自己的命運都掌握於他人之手,何來的當家做主? 3)“上山採藥遇到陡峭的山坡難以攀爬時,就會想起董存瑞黃繼光等英雄人物和毛主席語錄來。是毛澤東思想的光輝給朴指引了上山的道路和攀崖的的力量,最終克服了重重困難。朴堅信毛澤東思想是克敵制勝的法寶,是一切工作生活的指南。” 朴自立年紀比我們大,經歷豐富,處丗城府,做事善於見風使舵。在宣傳必須為政治服務的口號下,任何“正”能量的誇張行為都被允許,政治宣傳幾近意淫的境界。很明顯,朴自立在說謊,他在編造一個神話故事,只不過這個故事符合當時的政治需要。嚴格地說,登山技巧須科學性,不能蠻幹,更不能靠想象去完成。登山是一項高危的冒險項目,死亡率極高,絲毫疏忽就會喪失寶貴的生命,這是登山運動不能普及的原因之一。不可否定,有時主觀意念在客觀條件的允許範圍之內可發揮一定的作用。思想教育可起到興奮劑的作用,在決賽中孫楊的最後衝刺。明明遙遙領先,為什麼還要衝,就是要爭那口氣(之前搶跑犯規,被觀眾恥笑)。劉翔摔倒後,忍痛單腿跳完全程,博來場上一片掌聲。所以說,主觀能動性可起輔助作用,但不能起決定性作用。 “赤腳醫生”是指在農村基層的輔助醫務人員,這些沒有經過正規培訓的本地農民,靠工分吃飯的民辦衛生員。主要負責防疫和急救之類的工作,如:打免疫針,包紮傷口等。平時背個紅十字方箱,裡面裝着紗布膠布,退燒止痛藥片,以及消毒藥水藥膏等藥品走村串戶。赤腳醫生是文革期間的產物,屬於新鮮事物。為什麼不是正規的醫生呢?因為他們被打倒了,被靠邊站了。自然科學領域也有階級鬥爭,階級鬥爭是綱,綱舉目張。 何謂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顧名思義,即是一場無產階級文盲分子反對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一場偉大的革命。“知識越多越反動。”這麼一個荒謬口號,竟然被人們理直氣壯地喊得震天響。難怪有人提議,文革運動是人類文明史的一大奇蹟,應該申遺。 4)一日向朴取經問:“毛澤東思想真的那麼神嗎?”朴見我一臉幼稚,不忍傷害,答道:“信仰那玩意兒,信則有,不信則無,活學活用嘛,全憑自個兒領會。識時務者為俊傑,反正信它沒錯。” 雖然朴自立老練滑頭,但做人起碼的一點良心還是有的。當我表現出半信半疑的樣子,他完全可以斬釘截鐵地給予肯定,為什麼他會動惻隱之心吐真言?我也不清楚。或許他當時心情好,或許他見我像個不懂事的孩子,或許他覺得我沒有敵意,等等。“信則有,不信則無。”“識時務者為俊傑。”朴自立看透了這個世道,順者昌,逆者亡,他是個弄潮兒。文革時代造就了不少弄潮兒,大起大落的屢見不鮮。大至林副統帥四人幫,小到白卷英雄張鐵生,折騰來折騰去的,最終下場可悲。描寫一個真實的人,包括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都要寫出來,這樣才會顯得真實。認為好人沒缺點,壞人沒優點的觀點是膚淺不真實的,不真實東西怎會鮮活? 很明顯,《朴大夫》一文採用的是欲擒故縱的寫作手法,從表面上看,作者沒有直接批判那些畸形社會產生的怪異現象,而是贊同或默許它,實際上與主題是背道而馳的。如果正着寫就是以上評論中的一針見血的猛烈抨擊。然而作者沒這麼做,作者只是在敘述一個荒唐的故事,將思考留給讀者。 欲擒故縱屬於反向思維寫作手法,不常用。不足之處是要求讀者在破解作者的用意上要費點腦筋。如果讀者不去揣測作者的用意,就不會引起反彈,達不到作者的期望值。比如:雖大部分人認為中共推行的“批判與自我批評”思想教育方式是“窩裡鬥”的導火索,但不乏有人認為它是清理階級隊伍的必要手段;雖然大部分人認為科學知識是沒有階級性的,但不乏有人認為應該廢除考試制度,將所謂思想好文化水平低的工農兵推薦上大學;雖然很多人認為精神不能戰勝物質,但也有不少人認為兩強相遇勇者勝,相信精神原子彈,迷信氣功術。雖然大多數人認為謊言不好,但有些人認為善意的謊言可行,等等。這就需要作者掌握這個度,淺了乏味,深了不明。 總之,欲擒故縱的寫作手法多用於諷刺文,內容含蓄,追求反思效果,不愧為文學寫作手法百技中的一技。文學領域千姿百態,手法風格不一,百花鬥豔。
休里 November 9,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