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发展史也是知识的发展史,后辈接受前辈的知识,再加以创造,使之得以代代相传。如何接受前辈的遗产呢?除了言传身教之外,主要靠文字传播。随着科学的进步,音像传播将成主流,但目前仍以文字传播为主。比如学校,图书馆,工作单位和媒体,几乎都是文字来表达交流的。既然书本是知识的载体,那么读书就成了传承知识的主要途径。读书是接受前辈的知识遗产,只有经过实践与创造之后才是属于自己的知识遗产。例如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一个普通的物理定理,或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前辈花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证实它,你几分钟就领会了。所以说,读书节约了我们的时间,省下的时间可以用于研究,创造和发展。 如何才能把书读好呢?读书不是识字那么简单,要将书本中的知识吸收和消化才叫真正的读书,过目就忘怎能称得上读书呢?读书要讲究方式方法,懂得融会贯通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读好书呢?我认为,读书首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书一定要有兴趣,为兴趣而读,不要强迫自己为某个目的而读。我们知道,在大脑兴奋的时候,接受能力最强,记忆也最好。如果不感兴趣,知识不进脑,不如去睡觉。这点大家一定有体会,兴趣来了,触发了灵感,半夜起来,挥笔如大江之水滔滔不绝。兴趣没了,灵感也失去了,整个星期写不出一个字来。现在很多学生为了考试,强迫自己读书,关在家里埋头苦读,始终不见成效。提高兴趣一定要知识面广,不要以为少而精可以节省时间,走捷径。恰恰相反,知识面窄等于患了近视,看不远也看不清,不敢前进,怕摔跤,进步缓慢。久而久之,有兴趣也会变得没兴趣了。知识面广不仅视力好,还配有望远镜和显微镜,可以放心大胆地往前走,进步快了,兴趣也跟着来了。 二、要坚持读书,天天读,不读就浑身不舒服,要达到上瘾的程度。金庸先生曾这么比喻,如果有两种选择:一是什么都满足你,就是不准读书和做与它有关的事;二是可以读书,但要在牢里读。两者二选一的话,他宁愿去牢里读书。我们可以这么认为:金庸先生读书上了瘾,就像一个吸毒鬼,一个不读书宁愿死的人。这种人还不少,鲁迅先生病重时也曾说过类似的话,当时他被禁止读书,他说他宁可病死。可见文豪都是些书瘾君子。 三、要深入研究。知识面广了,遇到问题迎刃而解,兴趣也跟着来了。以后不妨选几项自己有兴趣的专长,集中精力,深入研究,有所突破,或成为自己的终生职业也未必不可。少而精必须在知识面广的前提下才能有发挥得好,否则会被一些小问题绊绕不前,浪费时间。 四、要互相切磋讨论。这点非常重要,一个论题,十个人就有十种看法,各有片面的部分,集中起来,便是全面了。大家再继续探讨下去,精益求精,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满意的。与朋友多交流,公开自己的作品,不要怕丑,也不要像藏宝似的,新的知识将与你的生命一样会延续。 读书也要有天分,不是人人一样的。曾有人向我抱怨:那个优等生整天和我们一样地玩耍,怎么他的成绩比我好许多?而我死命用功,却不见进展,问题究竟出在哪?撇开其它的外部因素不说,也许与人的先天体质有关。比如,人生下来就有高矮胖瘦,这方面的差别我们肉眼可见。但人的脑部的差异,天生的聪明和迟钝,却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想必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千万不可勉强自己,逼迫自己与别人拼比。高人去打篮球,矮人去举重,胖人去摔跤,廋人去跑步。能者多劳,智人多劳累,蠢人享清福。不妨这么比喻:书中的知识如同一副武士的盾甲。一个强有力的武士,运用沉重的盾甲,既可以自卫,又可以攻战。一个能力薄弱的人肩负了一身沉重的盾甲,反而不能行动了。所以天才能多读书而不为学问所拖累,普通的人读多了书,反而减少了常识,少了了解,只牢记书本中的死知识,不能运用,更不能理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认为学思兼备很重要。学而不思者是指那些资质较差却很用功的人,一味死读书死背书。书本上的东西从不思考和分析,不论对错一概接受,既不会融会贯通,更不求创新发展。也许这种人考试的成绩很好,但一融入社会,什么也干不了,最多是个好老师,这种人“罔”。思而不学者是指一些过于自信的聪明人,总是好出风头,质疑书本上的东西,把前人花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才得到的知识抛开不用,自己另辟途径。结果走了弯路,浪费了时间,这种人“殆”。 书本上的知识毕竟是别人的,自己没有亲身经历过,认识上难免会有误差。所以要接触社会,去观察,去体会,去比较,去理解。社会也是一所大学堂,有很多没读过书的人在社会里学到了生存之道,而且在某些方面甚至强过读书人。有人这么认为:读书是拿别人的头脑来代替自己的思想。书读久了,会使自己的思想不能有系统的发展。我们的头脑中充满了许多外来的思想,这种外来的思想纷纷呈堆积状,东一块,西一块,好像一堆乱石头。比不上那些由我们自己心中亲切体念发展出来的思想,可以自成一个有生气的,有机体的系统。我们常以别人的思想作为自己的思想,以读书为唯一思索方法。离了书本,就不能思索,有了书本,就如鱼儿得水。这种头脑是没有用的,至多不过是一个杂乱的图书馆。所以我们要直接地向大自然中学真理,不要呆在书房里,守着古人的几篇陈言。我们要明白古人留下的书籍,好比是他在一片沙岸上行走时留下来的足迹。我们虽可以从他这足迹中看出他行走的道路与方向,却不能知道他在道路上所看见的是什么样的景物。所发生的是什么样的感想。我们要了解这书中所述的东西,从中获益的话,还是要自己按着这书籍所指示的道路,亲自去走一趟,直接地看到这路上有什么样的景物,能产生什么样的感想。 总之,读书不能勉强,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至关重要,只有为兴趣而读,人才能活得快乐。另外,人与人之间不能互相攀比,由于各人的头脑发育不同,聪慧和愚笨因人而异。要承认世上有天才,有智商的差异,先天聪明的头脑加上后天刻苦的努力相结合时才能获得成功。当然,并不是说智商高的人可以懒惰,智商低的人就没有前途,龟兔赛跑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后天努力仍起关键性作用。只有经过不懈努力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让我们为自己的美好未来而奋斗吧。
休里 April 22,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