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夢中不知身是客
  本人擁有本博客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未經本人書面許可不得轉載。謝謝合作!
我的名片
楓苑夢客
註冊日期: 2009-05-01
訪問總量: 4,868,191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欄
版權聲明
最新發布
· 悲情英雄漢尼拔
· 彭建邦躺槍 選民不上當
· 穆斯林女孩報假案,譚耕先生機會
· 王滬寧:從御用化妝師到意識形態
· 我的2017:尋根之年
· 習特“海湖會晤”意義深遠
· M-103動議通過,警鐘長鳴,加拿
友好鏈接
· 落基山人:落基山人的博客
· pumbaa:【PUMBAA 說故事】
· 德孤:德孤的小島
· 高伐林:老高的博客
· 史語:史語的博客
· 多思:多思的博客
· 阿妞不牛:阿妞不牛的博客
· 牛北村:洛山夜話
· 星辰的翅膀:星辰的翅膀
· 沁霈:沁霈的博客
· 劉以棟:劉以棟的博客
· 歐陽峰:歐陽峰的blog
· 凡平:凡平的博客
· 百草園:百草園
· 虔謙:虔謙:天涯咫尺
· 椰子:椰風陣陣,思緒如河
· 山哥:山哥的文化廣場
· 昭君:昭君的博客
分類目錄
【2009年中國之行】
· 故鄉行(之三)
· 故鄉行(之二)
· 故鄉行(之一)
· 北京奧林匹克主題公園一日游
· 北京游
· “桑間濮上”話濮陽
· 安陽殷墟之游
· 回國旅行日記 Day Seven
· 回國旅行日記 Day Six
· 回國旅行日記 Day Five
【雜談】
· 穆斯林女孩報假案,譚耕先生機會
· 王滬寧:從御用化妝師到意識形態
· 卡斯特羅去世,古巴向何處去?
· 江曾倒習政變流產記
· 敘利亞難民問題:困境與出路(三
· 敘利亞難民問題:困境與出路 (
· 敘利亞難民問題:困境與出路 (
· 毛偶像建得再高又有何用?
· 追蹤聖誕老的童心
· 龐貝城的覆滅
【婚姻家庭】
· 我的2017:尋根之年
· 放飛小衛星!
· 同性婚姻合法化之我見
· 這年頭我們怎樣做父親?
· 中國棄嬰,尋找真愛
· “食色性也”、婚姻、換偶及其他
· 網婚與當代中國婚戀觀的畸變
· 女性的第二次解放:女人回家去
· 女士們,你們到底想要什麼樣的中
【政論】
· 彭建邦躺槍 選民不上當
· 習特“海湖會晤”意義深遠
· 加拿大保守黨黨魁選舉,我為什麼
· 川普就職,一個新孤立主義時代開
· 卡斯特羅去世,古巴向何處去?
· 川普上台與美國進步主義的終結
· 美國大選、全球化與西方文明的終
· 《行屍走肉》、川普現象與美國後
· 川普有沒有資格當總統?
· 李克強能否鹹魚翻身?
【人生感悟】
· 父親節說父親的責任
·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讀梭羅
· 北大32樓,我們永遠的記憶
· 鳥兒母愛也深沉
· 人生多選擇,如何避免“布里丹選
· 人生鐘形曲線,你在哪一段?
· 家園何處?
·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春天的追憶
· 新年祈願
· 加拿大秋日即景
【信仰探討】
· 平安夜,聖善夜!願平安常住你心
· 送別李天恩老弟兄
· 胡石根如何 “顛覆國家政權”?
· 聖誕節禮物你收到沒有?
· 我看遠志明“致教會弟兄姐妹的信
· 永恆的答問:從姚貝娜之死說起
· 基督教與羅馬帝國的興亡(四)
· 基督教與羅馬帝國的興亡(三)
· 基督教與羅馬帝國的興亡(二)
· 基督教與羅馬帝國的興亡(一)
【吹楓】
· 彭建邦躺槍 選民不上當
· M-103動議通過,警鐘長鳴,加拿
· 加拿大保守黨黨魁選舉,我為什麼
· 加東海洋三省遊記
· 今年庭院種植盤點
· 小土豆國會施暴,接下來會是什麼
· 加拿大原住民的困境與出路
· 敘利亞難民問題:困境與出路(三
· 敘利亞難民問題:困境與出路 (
· 盤點2015,展望2016
【教育】
· 加拿大原住民的困境與出路
· 悲劇!中國留學生持刀傷人
· 美國人說不說Out of question?
· 周其鳳校長,您走好!
· 與其撒錢辦孔子學院,不如設立中
· 普林斯頓素描
· 美國大學生如何看中國?
· 中國留學生造假誰笑了?
· 中國留學生正在衝擊美國大學校園
· 墮落的北大,我為你嘆息
【健康】
· 道一聲珍重啊,老班長!
· Zt: 北京:厚德載霧,自強不吸
· 不要相信癌症自愈的神話
· 惜別抗癌美女趙若伊:兼談癌症自
· 湖濱消夏,歸回安息
· 中國的性解放運動將走向何方?
· 孫愛武與數學天才約翰納什
· 如何預防H1N1-來自醫生的忠告
· 認識西班牙流感(病毒類型H1N1)
· 從海歸博士自殺談接納
【詩歌】
· 海韻:二十年前的思緒翻飛
· 恩師退休寄言三韻
【2017年中國之行】
· 回國:莫談政治,可能嗎?
· 當官不為民做主:從一樁命案看中
· 回老家過年:爆竹、霧霾和紅包
【遊記】
· 去華盛頓賞櫻花
· 湖畔小憩
· 東加勒比暢意游
【翻譯作品】
· 神州怨:一個海外毛粉的心路歷程
· 神州怨:一個海外毛粉的心路歷程
· 神州怨:一個海外毛粉的心路歷程
· 神州怨:一個海外毛粉的心路歷程
· 神州怨:一個海外毛粉的心路歷程
· 神州怨:一個海外毛粉的心路歷程
· 神州怨:一位海外毛粉的心路歷程
· 神州怨:一位海外毛粉的心路歷程
【2013年中國之行】
· 追憶獨克宗古城
· 壯哉,虎跳峽!
· 雲南行:大理遊記
· 雲南遊記:麗江印象
· 我的中國之行:為父親祝壽,並感
【歷史研究】
· 悲情英雄漢尼拔
· 看一張日軍軍用地圖
· 香港新界“六日戰爭”揭秘
· 高崗:毛劉權鬥的犧牲品
· 毛澤東的烏托邦試驗為什麼失敗?
· 馬可波羅到過中國嗎?
· 日本人的華夷之辨及其對中國的影
· 蒙古帝國的征服戰爭(二)
· 蒙古帝國的征服戰爭(一)
· 最後的蒙古女王
【好文轉貼】
· ZT:二戰中的一個聖誕夜
· zt: 加國大選:這張選票投給誰?
· 仇和倒台,劍指李源潮?
· 轉貼:我的伊斯蘭--這是怎麼了?
· zt: 吳祚來在習大大文藝座談會上
· zt: 這個故事,太狡猾了?
· 好文推薦:中國與中國教會訪談錄
· zt: 朱自清《春》兩會版:有中國
· 燕京大學和校長陸志韋的命運沉浮
· 周末一笑:看咱們的漢字有多麼牛
存檔目錄
01/01/2019 - 01/31/2019
01/01/2018 - 01/31/2018
04/01/2017 - 04/30/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6/01/2015 - 06/30/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1/01/2012 - 11/30/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7/01/2012 - 07/31/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01/01/2012 - 01/31/2012
12/01/2011 - 12/31/2011
11/01/2011 - 11/30/2011
10/01/2011 - 10/31/2011
09/01/2011 - 09/30/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2/01/2011 - 02/28/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1/01/2010 - 11/30/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9/01/2010 - 09/30/2010
08/01/2010 - 08/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6/01/2010 - 06/30/2010
05/01/2010 - 05/31/2010
04/01/2010 - 04/30/2010
03/01/2010 - 03/31/2010
02/01/2010 - 02/28/2010
01/01/2010 - 01/31/2010
12/01/2009 - 12/31/2009
11/01/2009 - 11/30/2009
10/01/2009 - 10/31/2009
09/01/2009 - 09/30/2009
08/01/2009 - 08/31/2009
07/01/2009 - 07/31/2009
06/01/2009 - 06/30/2009
05/01/2009 - 05/31/2009
發表評論
作者:
用戶名: 密碼: 您還不是博客/論壇用戶?現在就註冊!
     
評論:
香港新界“六日戰爭”揭秘
   

最近關注香港問題,瀏覽了一部Patrick H. Hase (夏思義)撰寫的 The six-day war of 1899: Hong Kong in the age of imperialism. 該書已被譯成中文,並由中華書局於2014年出版,書名為《被遺忘的六日戰爭》。

提起“六日戰爭”,讀者可能會誤認為是1967年6月初的第三次中東戰爭。那場戰爭僅歷時六天即決出勝負,史稱六日戰爭。它奠定戰後中東政治格局。

但發生在香港新界的所謂“六日戰爭”則大不相同,它是一場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統治的武裝起義。英國人成功地鎮壓了這場起義,從此奠定了在香港地區的殖民統治基礎。

其實把它說成“戰爭”有點言過其實,因為戰死人數只有大約五百人,而戰爭一方的英軍未損失一兵一卒。 因此這場“戰爭”是不對稱的,說它是一場屠殺可能更合適。

由於英國殖民當局的成功淡化和掩蓋,這場屠殺幾乎被人遺忘。

作者夏思義博士在自序中提到,他對“六日戰爭”發生興趣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當時他看到了殖民地政府的文件匯編Despatches and other papers relating to the extension of the colony of Hong Kong (關於展拓香港界址的公文及其他文書)和Further papers relating to the milit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disturbances on the taking over of the New Territories (有關接管新界騷動的軍事行動的補充文件)。但是他並沒有深究,直到2005年才着手研究這場戰事的前因後果,並撰成此書。

這場“戰爭”發生於1899年4月14日至19日,地點在香港新界。戰事的背景是英國在1898年和清政府簽訂協議,租借新界99年,並擬定於1899年4 月17日舉行升旗儀式,正式接管這一地區。新界鄉民反對英國統治,奮起反抗。地方鄉紳集結了大約兩千六百名青壯年,於4月14日燒毀了英國人為升旗儀式搭建的席棚,開始反抗行動。

4月15日,一百二十五名英軍(隸屬香港軍團的印度兵)遭到一千二百名鄉勇圍攻,鄉民裝備有老式火炮和抬槍。英軍陷入險境。一艘皇家海軍炮艇聞訊馳援,用艦炮轟擊鄉勇陣地,成功解救英軍。

遇此變故,英國人決定提前一天舉行了升旗儀式。並於17日集結四百二十五名英軍,對反抗軍發起進攻。英軍用連續不斷的步槍齊射和刺刀發動攻勢,約有一千一百名鄉勇的大炮陣地被攻陷,鄉民逃入山中。英軍發起追擊,殺死鄉民。

4月18日,另一部分鄉勇約一千六百人圍攻集結在八鄉上村的約三百五十名英軍。英軍沿小河布防,等鄉勇進入射程二百碼距離時,實施猛烈的排槍射擊,村民死傷慘重,攻勢被擊潰。英軍接着追擊逃竄的鄉勇。4月19日,反抗軍和他們的村莊投降英軍,戰事結束。

龍應台在《我的香港,我的台灣》一文中認為, 香港得利於兩件事情,其中一件是它的“缺點”,即所謂的“邊陲”,是主體外面多出來的一小塊地方。因為是邊陲,所以主體規範的大力量不足,鞭長莫及。正因為處於“邊陲”地帶,地方自治特色明顯,維持傳統社會主要依靠鄉紳的力量。在英國人看來,當地民風很保守。

從19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英帝國主義處於巔峰時期。雖然英國這個時期實行了全民普選,但民眾包括工人階級都非常擁護帝國主義,相信它將使得世界變得更美好。傳教士致力於傳播基督福音,帝國官員則致力於傳播世俗信念,二者並行不悖,都在做着有益的工作。

香港自1841年第一次中英戰爭後落入英國人手中,經過四十多年的建設,已經由最初愚昧落後、罪惡充盈、黑幫橫行、海盜肆虐的小鎮變成了一個引人自豪的現代都市,人口達二十八萬人,已經成為大英帝國第二大最繁忙的港口。香港城1864年起就有了煤氣燈照明,1890年開始有電力供應。山頂纜車1888年通車。從1873年至1894年之間鋪設了七條電報線路,從1881年開始布設電話。市區電車將在1904年開始施工。

就在此時,英國人開始擔心,一旦對岸的中國國內發生戰亂,可能禍及香港,於是勸說中國政府把九龍半島內陸一片土地租借給他們九十九年,從而把英國殖民地邊界向內地推進二十英里,作為緩衝地帶。這塊成為“新界”的地區包含有六百五十個村莊,還有幾個市鎮和魚市,人口約九萬餘人。

對於殖民地反抗,英國政府有具體政策予以處置。對於示威騷動,傾向於安撫,對於武裝暴動則予以鎮壓。原則上由文官政府處理民眾騷動,但若警力不足以應付,可要求軍方協助。軍方如應文官政府要求參與協助恢復秩序,通常要求剛柔相濟,以最低武力,加之懷柔手段,儘快平息事態。但若反抗失控,演變為叛亂甚至戰亂,則由軍方全權接管,用自認為最合適的手段鎮壓叛亂。

英國在和清政府簽訂租借協議之後,由輔政司洛克帶隊花了一段時間在新界進行調查研究。調查還算順利,但在一些地方遭到拒絕,村民不讓他們進村,還有鄉民向他們投擲石塊。一些村莊在鄉紳組織下,醞釀武力反抗,並籌集了資金,準備了武器。他們發布告示說,“我民所深惡痛嫉者,英夷也。該夷將入我鄉界,奪我土地,殆無窮之患。我鄉閭百姓不甘坐以待斃,決心抵抗夷人。”除了華夷之辨的影響之外,村民們最擔心的是謠傳的英軍姦污村中婦女,“晚上不准(她們)關門閉戶”;當地士紳擔心英人會在當地改風易俗,“我民將盡成夷矣,全體引以為恥。”另一個原因是怕英國人在當地收稅,加重民眾負擔。

後來的實踐證明,英國人在新界的統治方式基本上是無為而治。或者說“間接統治”,儘量減少干預,主要依靠鄉紳統治。因此,新界保留的中國傳統習俗最多,例如,禁止婦女繼承土地在1990年之前仍合法,而在香港和中國大陸早就被廢止。

“六日戰爭”發生後,為了維護殖民政府形象,香港總督Sir Henry Black (卜力)堅持認為,這場反抗是受人誤導的民眾騷動,要把它“一筆抹掉”。同時港督親赴當地進行安撫工作,收買人心。而參與鎮壓的官員極力掩蓋他們對中國民眾的屠殺,在公開場合說,這場戰事造成的傷亡很輕微。而當地村民也明白了,雙方力量懸殊,武力反抗英國統治實屬自討苦吃。於是,這場造成五百多人喪生的戰事逐漸從官方和民眾記憶中消失了。我們要感謝Patrick H. Hase (夏思義)博士所作的史實鈎沉工作,使我們對這段歷史有了一點認識。欲了解英國人在香港的統治,這部書很值得一讀,我認為。

另:據本書介紹,當新界出現煽動居民武裝反抗英國人統治的揭帖出現以後,當時的香港總督卜力爵士曾於1899年4月2日前往廣州,與兩廣總督譚鍾麟商議此事。很可能得到了清政府隨意處置的默許。這是他們的合照。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