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曾经说过: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这也成了基督徒处理信仰与世俗事务的一个原则。“上帝的归上帝”指的是基督徒要敬拜上帝,服事上帝,奉献给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指的是基督徒要服从地上政府的权柄,并承担应尽的义务,包括纳税、服兵役等。
罗马统治者对基督教接二连三的迫害不但没有把基督教消灭,反而更促进了它的发展。于是统治者基于自身利益和现实政治的需要,不得不调整政策,承认基督教的合法性,乃至最后将之升格为国教,作为帝国的国魂。除了基督徒付出的艰苦努力之外,君士坦丁大帝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基督徒人数的不断增加,他们对罗马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基督徒遍布宫廷、军队、中央及地方政府各部门。军队中基督徒人数的增多使得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军队中的影响与日俱增,由基督徒士兵组成的“霹雳兵团”在多瑙河流域多次打败日耳曼人,声威赫赫。到286年,基督徒士兵已经构成罗马帝国西班牙兵团的主要成分。到了君士坦丁时代,他自己的嫡系部队高卢军中也遍布基督徒。在各大城市,一些基督徒掌握着工商业和经济大权。在这种情况下,罗马统治者认识到,要维护帝国统治,重建国家秩序,都需要基督教来安定人心,稳定社会。
上文谈到戴克里先对基督教进行的大迫害,只在帝国东部表现得比较残酷,大批基督徒被残杀,而在帝国西部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屠杀事件,不少地方的总督只是敷衍了事。因此,戴克里先的基督教迫害政策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
君士坦丁在刚成年时生活在戴克里先的宫廷中,对戴克里先迫害基督教的政策非常了解,也促使他反思。他认为试图通过暴力抑制基督教的传播与影响是毫无意义的,失败是必然的。因此,在他于306年被军队拥立为君主后,便吸取戴克里先宗教政策失败的教训,完全改变了对基督教的政策,在其统治区域内,使基督徒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特权。此后,伽勒里乌斯皇帝也意识到滥施暴力并不能完全消除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于是311年他在弥留之际颁布一个宽容敕令,改变了对基督教的迫害政策。敕令的内容是:
“为社会的长远利益,我们以前希望遵照罗马人的古代法律和社会制度,要求背弃世代相传宗教的基督徒重新回归原来的信仰。之后,仍有许多人继续这样愚蠢的行为, 我们发觉他们既不敬拜天上的诸神,也不崇拜基督徒的上帝。由于我们所秉持的博爱和不变的惯例,我们宽恕所有人,已决定欣然赦免他们。因此,他们可以再度成为基督徒,而且只要他们不违反规定,可在他们习惯聚集的地方修建聚会的场所。所以,因为我们的宽容,基督徒应该为我们的利益向上帝祈祷,为国家的福祉向上帝祈祷。”
从这个敕令中不难看出,罗马帝国的政治危机和信仰危机正在一步步加深,罗马传统宗教万神教已经没落,难以吸引民众,维系人心,那些被迫放弃基督信仰的人再也不愿回到传统的偶像崇拜。因此,对基督教实行宽容政策实在是出于迫不得已,也是出于自己统治的考虑。虽然这个法令仍称基督徒的信仰“愚蠢”,但毕竟给予基督徒宗教信仰的自由。这个敕令也成为后来李锡尼乌斯和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的基础。
313年,君士坦丁和李锡尼乌斯在米兰会晤,就宗教政策达成共识。他们共同制定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并给各行省总督发出了详细的指示,要求无偿归还基督徒的集会场所和教会财产。 后人将此称为“米兰敕令”。主要内容如下:
“无论何人都不应被拒绝其虔信基督教或其他他认为对自己最有利的宗教的权利。因此特通知你们,不必顾虑我们以前关于基督徒所颁布的法令中任何条款,允许所有人自由地选择所信奉的宗教,不会受到任何干扰。即每人都可有无限的信奉自己所选择的宗教之自由。
关于他们经常集会的场所,无论何人此前购得此种场所,或由国库出钱,或用其它款项,均应将该场所交还给基督徒,不得要求付款或任何补偿,不得作弊或有任何含糊。如有任何人作为接受礼物而获得此种场所,他们同样应将原地点尽快交还给基督徒,这些所谓基督徒不仅拥有其经常聚会的场所,而且还拥有一些不属个人而属其集体,即教会所有的财产。对此,你们应依我们上面所提之法令,毫不含糊而且无争议地归还给基督徒,即还给他们的组织或集体。当然,依照上述规定,凡无偿交还教产者将被给予补偿。”
“米兰敕令”在基督教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标志着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对基督教从镇压和宽容相结合的政策转为保护、扶持和利用的政策。 而基督教很快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对促进罗马帝国的社会稳定和文明转型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