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梦中不知身是客 |
|
|
本人拥有本博客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未经本人书面许可不得转载。谢谢合作! |
|
|
|
|
|
|
|
|
| 从爱德华肯尼迪的葬礼看中西方生命观的差异 |
| 8月29日,美国马萨诸塞州联邦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的葬礼隆重举行,美国总统奥巴马以及美国最重要的政界人士悉数出席。除了主教、神父以外,其他所有参加者都穿着黑色,连所用的汽车、雨伞等也都是黑色。
原来看国外电影、电视,不太理解为什么西方人的葬礼穿黑色,婚礼倒穿白色。在中国,这两件大事通常叫做红白喜事,婚礼是红喜事,一红到底;葬礼是白喜事,披麻戴孝,白色是主色调。其实这和中西方的生命观和死亡观有密切关系。
在中国文化中,白色属西方,西方被认为是人死后要去的地方,因此,白色与死亡、丧事相联系。而在西方文化中,白色代表着善良、纯洁、幸福,因此,西方在举行婚礼时以白色为主色调,新娘一定要穿洁白的婚纱。
黑色在西方文化中常与死神、黑暗、恐怖、妖魔、地狱相联系。同时黑色也代表庄重、肃穆,属于正式场合的着装颜色。因此,西方的葬礼黑色是主色调。说明了西方人对葬礼的重视和对死者的尊重。
原来在国内参加过不少葬礼,气氛都很沉重,尤其是在农村,呼天喊地的大哭大叫是葬礼上的重头戏。谁家葬礼上没有哭声,或者哭声不大,都被认为是不隆重,不庄重,所以,即使是假哭,也要哭。由此也发展出了一种生意,有人专以哭为生。据报道,重庆有一位女哭丧专业户,她的职业就是专门去别人的葬礼上去为别人哭丧,她的哭丧特长是用唱流行歌曲的方式来代替死者的子孙在葬礼上寄托哀思。
在我们老家,老人有提前为自己准备棺材的传统习惯,这样的棺材叫做寿材,或者叫“大棉袄”。中国人死后一定要穿寿衣,戴帽子、穿鞋子。衣服里为棉衣,面为锦缎,上面印有各种形状的“万”字。这是受了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影响,认为人死后要去阴间,阴间自然阴冷潮湿, 所以一定要穿暖和一点 。人死后归入阴间,阴阳相隔,葬礼是生者与死者的最后一次告别,因此至亲的生者感到极为悲痛。
来加拿大后也参加过几次葬礼,但是感觉完全不同。在这里,你绝对听不到有人号啕大哭。不但如此,葬礼上居然有说有笑,甚至开死人的玩笑。一开始感到 非常惊讶,觉得这也未免太过分了吧。印象最深的是在多伦多大学一位教授的葬礼上。她的葬礼在多大的一间小教堂举行,仪式很庄重,但是气氛并不沉重。一位教 授回忆起去世的那位教授的逸闻趣事,竟逗得在场的人笑起来。后来逐渐理解了,这种回忆不仅仅是寄托对死者的哀思,而且是对生命的敬重和礼赞。
观看爱德华肯尼迪的隆重葬礼,听到电视主持人不断地说:“Let's celebrate his life”“让我们庆祝他的生命!”。我现在完全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因为爱德华肯尼迪是一位基督徒,在临终前还写信给罗马教皇忏悔自己的罪,他说自己一生犯过很多罪,但是他努力纠正自己的错误,并为自己的罪在上帝面前忏悔。因此,人们可以相信,他的罪得到了赦免,他的灵魂得到了拯救。因此,在他死以后,他要进入上帝荣耀的国度,因此,他的生命是值得庆祝的。
对基督徒来说,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新生命的开始。在肯尼迪的葬礼上,同一段《圣经》的话至少被重复了三次,主持葬礼的神甫,他的儿子、孙子 都读了这段经文:“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么?是困苦么?是逼迫么?是饥饿么?是赤身露体么?是危险么?是刀剑么?如经上所记:我们为你 的缘故终日被杀;人看我们如将宰的羊。然而靠看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 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罗八35-39)
有人认为,如果说中国人有什么宗教的话,那么这种宗教就是祖先崇拜。儒家认为慎终追远可以起到教化民风的作用,孔子在《论语》中认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学而第一1-9)。儒家关注的是今生今世的社会秩序和人伦关系,这是一种实用主义的观点。
中西方对死亡的超越的理解方式也很不相同。中国受儒家“孝”的观念、道教、佛教思想的影响,以传宗接代,薪火相传的方式超越死亡,认为死者的生命可 以在下一代延续,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人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千方百计也要生个儿子;而对基督信徒来说,因为耶稣基督的救赎大功,他们有了永生的盼 望。圣徒死亡是歇了世上的劳苦,进入永恒的荣耀之中,因而是值得庆贺的。因此基督徒不畏惧死亡。生者对死者的悼念虽然悲伤,但是他们知道,这种分别是暂时的,他们将来将在天上重逢。基督徒的葬礼上很少有眼泪,嚎啕痛哭,而是总是充满鲜花、歌声、甚至笑声。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