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在全球创下票房纪录,有望超过20亿美元,在中国国内,已突破7亿元人民币。相反,国家重点电影、有“2010年中国第一史诗巨片”美誉 的《孔子》却受到冷遇,票房业绩不佳,甚至遭到观众公开抵制,有网友调侃说,他在影院享受到了VIP 待遇,因为整个影院只有他一个人在观看。有人计算了放映过程中自己打了几次盹,看了多少次手表。作家韩寒给这部电影打了2分,还是冲着周润发的面子。网上恶评如潮,高呼上当、打零分的不在少数。 听听网友们是怎么说的吧: “这样的商业电影,倒不如看论语。” “导演也怪可怜的,摆明惹了众怒,得罪同行,叫嚣过头,现在连收回成本都有问题,还必须在那死撑。人都不会做还玩孔子,真是极品。” “第一,为后悔掏钱看垃圾电影而掉泪;第二,看垃圾电影伤眼而掉泪;第三,为国产电影过于垃圾而掉泪;第四,对媒体炒作垃圾电影气愤得掉泪;最后,孔子他老人家看了《孔子》 伤心掉泪--我怎么这么丑,国产垃圾永无天日!” 这可能是夸张激愤之语,花这么大本钱摄制的电影不可能是“垃圾电影”。我没有机会看到这部影片,但是,从公关操作上看,很可能犯了大忌,激起了众怒,才导致如此被动的结果。 一 是过分炒作,说了过头话,惹恼了观众。周润发曾说过,看了《孔子》不掉眼泪的不是人。作为国际知名的演员,这话说得欠水平。从观众反应来看,“发哥儿”并 没有把孔子演“活”,起码没有达到让观众感动得流泪的效果。说没流泪的观众都不是人,等于变相在骂进入电影院的观众。上面那位说自己流泪了,不过不是感动 得流泪,而是气得流泪,伤心得流泪。就凭这点,发哥儿就对不起那4900万港元的片酬。 二是官方过分保护起到了反作用。为了《孔子》隆重登场而让《阿凡达》强行下线违反了公平竞争原则,使观众产生了逆反心理。更有甚者,有关方面竟然把讨论《孔子》最热烈的豆瓣网给关掉了。这样做恐怕反作用会更大。网友就说,“倒下一个豆瓣,还会有千千万万个豆瓣。” 第三,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作品的内容和质量。《孔子》和《阿凡达》在几乎所有方面都可以说正好处于两极,无法相提并论。《孔子》的定位应该是一部传统 文化教育片,可以号召学校组织学生集体观看,而不应该弄成一部商业片,这样的“古董”在市场上没有卖点是正常的。即使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也应该讲究方式 方法。有网友说:“就为这个掀起儒家文化的狂潮就不看这个电影!儒家害了中国两千年之久还不够么?” 最近几年的“国学热” 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背后一直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策划操纵,包括那个红遍全国的于丹“大师”都是策划出来的。官方似乎竭力在向全球推销孔子,把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还在全球大力建设“孔子学院”,恐怕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虽然孔子的学说有其合理之处,但是,他的学说毕竟是东方专制主义的基础,和现代自由民主精神格格不入,很难全面推广。 看来,《孔子》隆重推出,却可能惨淡收场。不能否认,《孔子》陷入危机是有心人“好心办坏事”的结果,目前负面影响已经造成,恐怕一时难以消除。中国有一句古话: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电影好看便不愁没有观众入场,只是这部《孔子》算得上好酒吗?我没尝, 按说没有发言权,姑妄言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