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发现开封存在犹太人开始,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在研究这个问题。很多西方人专程到开封访问,调查研究,伦敦、上海,以及美国的犹太人都试图挽救开封犹太社团。研究成果出了不少,但是重振开封犹太社团的希望最终还是破灭了,开封犹太人终于被同化了。 犹太人什么时候到中国的?说法有好几种,最早是周朝,其次是汉朝,再次是唐朝,最后是宋朝。周朝说纯属误解,毫无根据;汉朝说有道理,也有犹太人口头传说为 据,但无文字记录;唐朝中西交流频繁,生活在中国的犹太人肯定很多,但汉文资料缺乏记载;唯一记载的是《唐书》,说唐末黄巢起义,在广州屠杀“胡人”十几万人,其中应该就包括犹太人,也得到了外文资料的佐证;宋朝说有犹太人碑文为证,但汉文史料仍无准确记载。现在汉文史料中大量记载犹太人的是在元朝。著名历史学家陈垣就认为,在元代犹太人才见诸汉文史料。 明朝时开封犹太人开始树碑立传,记载他们的信仰传统,据说也有犹太人出书阐明他们的信仰,但书已失传。弘治碑碑文中说,开封犹太人在宋孝隆兴元年就建立了犹太礼拜堂,这里有点儿曲笔,因为当时的宋朝朝廷已经南迁到杭州,开封处于女真金朝统治之下,因此准确记载应该是金世宗大定三年。金朝是异族统治, 宋朝和明朝都是正宗汉人王朝,犹太人不敢得罪汉人,因此仍采用南宋纪年。 中国学者在谈到开封犹太人时,都爱强调他们一直生活在一个宽松平等的环境中,没有受到歧视和压力,因此,他们渐渐被汉文化吸引,直至最后被同化。这种说法太简单化,缺乏说服力。事实上,开封犹太人一直处于同化的压力之下。 犹太人在他们的碑文中记载,他们的祖先是一个进贡使团,从印度(天竺)奉命来中国进贡的,他们的贡品是西洋布。可是,奇怪的是,这个使团却请求宋朝皇帝,让他们在宋朝首都开封定居下来。远人来归,宋朝皇帝当然高兴,于是发布一道圣旨,曰: “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 据说有李、俺、艾、高、穆、赵、金、周、张、石、黄、李、聂、金、张、左、白,七十姓等。有人推算下来,这可能是一个上千人的庞大犹太人集团,在当时闹的动静应该不小,可是,宋史上居然没有明确记载。最近有人考证宋史,似乎隐约有记载,大约在宋朝初年,但还是不能确定。也有人认为,开封犹太人是陆陆续续进驻的,一开始人数可能不是太多,打下根据地后,后来渐渐增多。不管怎么说,这批犹太人算是获得了中国绿卡,可以在开封定居下来了。只是一开始似乎他们并没有打算建圣殿,也许经济实力还不够,但是更可能的是,他们想建圣殿,但是未获批准。因此直到开封落入了女真人之手的1163年,即金大定三年,可能限制解除,他们才得以建殿。 蒙古人建立元朝之后,“色目人”大批进入中国,来华的犹太人肯定不少。犹太人颇有实力,在中国各地都有犹太富商,比如他们就控制了杭州的蔗糖制造和销售。但是开封犹太人在元朝的身份不太清楚,是归入二等的“色目人”还是三等的“汉人”,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犹太人进入明朝似乎活跃起来了,他们不仅刻碑立传,而且拼命把犹太信仰和儒家思想挂上钩。这似乎有点很奇怪,但是如果联系到明初的同化政策,就不会觉得奇怪了。 事实上,犹太人进入中国后,一直承受着政府的同化压力,即使在蒙古元朝,政府也曾下令干涉犹太人的生活,比如不允许犹太人自相婚娶,要求他们和外族通婚。到了明朝就更不得了了。朱元璋建立汉人正统以后,立刻下令强行同化国内各少数民族,大明律颁布了非常严格的法律,胡服、胡语、胡饰一律被禁止。犹太人说的希伯来语自然也在禁止之列。 犹太人为求得自己宗教信仰的生存,不得不采取折衷的办法,将犹太教义中国化,用中国老百姓熟悉的“天”代替他们的独一真神雅赫维,把犹太教仪与中国 的礼仪融为一体, 并在教堂正殿的贡桌上摆上皇帝万万岁牌。犹太人鼓励本族精英研究儒家经典,参加科举考试,走上层路线,以维护自己社团的生存。他们派人打入朝廷,参加军队,请来圣旨,邀请当地权贵名流为教堂题词,无非是为了得到有力保护。值得注意的是,犹太教堂内外的匾额和对联漾溢着儒家圣道的气氛,比如匾额上书有《诗 经》 的“ 昭事上帝”,“钦若昊天”。对联则有“ 识得天、地、君、亲、师, 不远道德正路;修在仁、义、礼、智、信, 便是圣贤源头 。”在他们立的石碑上,更是把犹太教说得和儒教没有什么两样,“儒教与本教, 曾大同小异, 然其主心制行, 亦不过敬大道、尊祖师、重君臣、孝父母、和妻子、序尊卑、交朋友, 而不外于五伦矣……” 但是,越往教堂内部,犹太教气氛越浓。大殿后的两侧分别为教祖殿和圣祖殿。教祖殿为尊崇亚伯拉罕的场所,圣祖殿为尊崇摩西的场所。里面设有“尊经龛”,龛前有匾书曰“教法天真”,为河南分守大梁道左参政王原朊题;尊经龛右有一匾 “奉天宣化” ,落款为当时河南的最高行政长官贾汉复所题。尊经龛后的大殿西墙上刻有希伯莱文字的十戒 。尊经龛的顶部也悬有两段希伯莱文的犹太教经文,经文说道: “ 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的神, 他是唯一的主。 神! 他是万神之神, 万主之主, 至大的神,大有能力,大而可畏,不以貌取人,也不受贿赂 。” 在尊经龛的前面还摆设着一把摩西椅。 从宋元到明末,即使面对着同化的压力,开封犹太人基本上保持着自己的信仰,延续了传统的犹太礼仪,比如守安息日、割礼,过逾越节、住棚节、转经节、普珥节等。1613- 1770年来访河南的耶稣会士, 不少人注意到开封犹太人严守安息日。比如骆保禄 ( Paul Gozani) 在1772年8月25日的书简中提到, 开封犹太人非常谨慎地保持着安息日仪礼, 以至于在这一天不生火煮饭,而应在前一天煮煎和烹调好。 开封犹太社团没落是天灾人祸的结果。开封地处黄河岸边,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淹没开封。 明朝末年,闯王李自成率农民军攻打开封,因为久攻不下,遂决黄河水倒灌开封城。城中居民饿死、淹死不计其数,犹太人死的死,逃的逃,礼拜堂被毁,犹太社团急剧衰落。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排外情绪高涨,开封犹太人也遭冲击。一些中国文人误认为开封犹太人就是天主教徒或者景教徒,横加攻击。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一个自称“天下第一伤心人”的说法,“犹太国乌合利之党,于宋隆兴元年贡五色棉、五色布,借此勾结匪徒,插足中国。佯以劝善为名,袭后稷诞生事。谓伊教祖耶稣为其国童女玛利亚所生,教人崇奉天主为事。且能赎罪致福,有求必应,以此惑人。始得私建清真妖神等寺于河南开封府,名其教曰天竺。因乌合利初从北天竺来后改名挑筋。”纯粹是张冠李戴,无端指责,但是可以想象当时犹太人承受的压力有多大。 因此,在多重压力下,犹太人为求自保,不得不主动融入汉人或穆斯林社区。1850年邱天生和蒋荣基代表伦敦犹太人布道会来开封访问时,发现开封犹太人之中已无人认识希伯来文,已经快50年没有自己的掌教了,已出现严重的信仰危机,完全丧失了对救世主弥赛亚的盼望。1866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来到开封时,看到的开封犹太清真寺已成为一片废墟,唯有一块6英尺高的石碑(弘治 碑)立在污水池旁边。几乎所有的犹太家庭都与当地居民通婚,已无人认识希伯来文,他们正处在被回教或其他异教快速同化,其中一个犹太人甚至当了和尚,并取 名本道。义和团运动时对外国人的肆意屠杀肯定使得开封犹太人更加恐惧。经过战乱、革命,多数开封犹太人完全丧失了自己的宗教信仰, 融入了当地汉人和穆斯林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