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有结社自由的国家,全国各地大小民间组织林立,包括众多的政治团体。那么,为什么人们常用“两党制”来形容美国呢?这是因为:实际主控美国政治的是彼此竞争的共和党与民主党这两大政党,不过这并不是说美国没有其它政党。
两党政争 历史久远
美国政治史上的两党竞争,可以说从独立建国不久后就开始了。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手下的两大要员在国家发展方向上相争不下。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主 张加强法治,强化联邦政府,并设立国家银行,而国务卿(国务部长)托马斯-杰斐逊则力主捍卫个人权利,不能让政府的权力之手伸得太长,而且要尊重各州权 利。两位开国先贤身后都聚集着拥护者,两大阵营的争议构成了美国两党政争之始,而美国历史发展轨迹,实际上正是这两种观念的互动和妥协。
美国历史上,两大党名称有所变化,但是两党制衡的格局一直没有改变。1792年,杰斐逊为了推动人权法案和反对汉密尔顿的联邦党人成立了民主党,这被如今的民主党追溯为本党的前身。共和党的正式成立是在1854年。民主党的象征是一头驴,共和党的象征是一头大象。
目前,在政治光谱上,相对而言,民主党靠左,共和党靠右,不过两党内部都有中间派,而一些民主党人可能会被称为极端自由派,一些共和党人可能会被称为极端保守派。
党门大开 来去自由
两大党都有自己的组织制度和机构,不过都不像某些国家的政党那样有列宁主义式的严格“党纪”,大家入党退党自由,也没有什么手续,也不用交党费---当然,政党和候选人总是在恳请支持者捐款。
民众在选民登记时,标明自己是什么党,也许就算“入党”了,不标明党派,照样有选举资格。在有些州,只有事先注明是某党成员的选民才有资格参加该党初选,而在有些州,平时以某党自居的选民,临时跳槽去参加另一党的初选,也没人阻拦。
在大选时,以某党自居的选民投票支持另一党的候选人,这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即使是民选的政治领袖,比如国会参议员,他(她)可以在任上突然宣布脱离原来的政党,成为独立人士甚至倒戈加入另一党。
当然,对政治人物来说,脱党和跳槽要考虑到政治后果。要想赢得选举和推行主张,必须充足的人力财力,这时候,政治人物往往需要政党的集体力量。
赢者通吃 不利小党
那么,为什么美国只有两大政党呢?这和美国的选举制度有关。美国总统选举是实行按州计算的选举人票制度,在绝大多数州实行“赢者通吃”制度,也就是说,某 位候选人如果在某州得票最多,那么不管他(她)的优势多大多小,全州的选举人票都纳入其名下。在这种制度下,要想在全国范围取胜,必须依靠大党。
同样,美国的国会选举制度也不利于第三党形成势力。一些民主国家的议会选举实行比例制或者部分比例制,某些能够拿下一定比例选票的小党,在议会多少也有一 席之地。而美国参议员每州两个席位,众议员每个选区设单一席位,选举时“赢者通吃”,得票第一者全胜,第二名哪怕只差一票,也与议席无缘,更不用说第三名 了。
美国各地从极左到极右的形形色色大小政党为数不少,但是,在这种选举制度下,难以形成问鼎白宫和进军国会的声势。许许多多利益和理念不尽相同的人,为求最大公约数,或者加入民主党,或者投身共和党,而同时,两大党内部也远不是铁板一块。
第三党人 偶露头角
其实,第三党也不是全然悄无声息。目前,国会参议院有两名议员属于“独立党派”或者无党籍人士。他们都来自小州。约瑟夫.利博曼参议员来自康涅狄格州,他 原本是中间派民主党人,在州民主党推出另外的候选人后,他以独立党派身份脱党竞选,获胜连任。来自佛蒙特州的伯尼.桑德斯参议员以“民主社会主义者”自 居。当然,地方政府中的小党成员就更多了。
在总统选战中,第三党候选人虽然屡战屡败,但不时也引起公众和媒体注意,有时据信还起了“搅局”作用。1992年,以独立党派候选人资格竞选总统的罗斯. 佩罗赢得了超过18%的普选票。他的支持者成立的改革党推出的候选人杰西.文图拉曾在1998年赢得明尼苏达州州长职位。在2000年总统大选期间,绿党 候选人拉夫.纳德虽然只获得2.7%的普选票,但是很多民主党支持者都大骂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挖走了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戈尔的关键选票。
有人批评说,美国的选举制度扼杀小党出头机会,让民众没有充分选择,但是也有人说,这样可以避免党派林立政坛混乱的局面。
--原载:《美国之音》,2010-02-04
http://www1.voanews.com/chinese/news/US/US-TWO-PARTY-SYSTEM-20100204-83581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