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资学校风波之后,有舆论指直资的存在,窒碍了贫家子女靠努力读书争社会上流的机会。
对不起,我实在不明白,赶绝直资如何可以帮助贫家子女力争上游?要是名校和好学校,统统被迫转为私校,贫苦家庭可以因此得益吗?又或者,我们要将好学校和名校全部一刀切,变成跟津校无异的倒模工厂便好?别忘记,有门路又负担得起的家庭,永远都可以将孩子送到国际学校。
请问香港还有人愿意去听真正的人话吗?旧同事的女儿,在直资风波核心的真道书院上学。上星期,这位旧同事给我发了一条短讯分享她的心声:“当初选它就是看 中其启发性的学习方式,就算派位派了去传统名校也不是我心愿。学校或许处理财政有不合政府规定的地方,但看不到有谋私利……真担心在政棍的压力下,教育局 又要把魔掌伸向直资。”
曾几何时,有个说法指香港教育改革的三座大山,分别是教育署、办学团体和教协。时至今日,除了办学团体被校本条例边缘化,三座大山其余的两个仍然纹风不 动。教育署被收编到问责局之后,教育官僚一如以往,手持免炒金牌,领取高薪厚禄,于九天之上宏观调控。教协继续是教育界功能组别的唯一代表,政策纲领一成 不变地为保教师饭碗争取小班。
教育官僚也好,教育政客也好,他们的原罪是不愿意面对现实。社会上不但有名校和好学校,更有不少一塌糊涂的学校;有春风化雨的好老师,也有尸位素餐的冗 员。可是,教育官僚和教育政客宁愿自欺欺人,将学生都化成面目模糊的一堆数字。教育的过程,对他们来说,是倒模,是批量生产;教育的结果,自然也是千篇一 律的填鸭式考试机器。他们钟情派位,因为他们坚持每间学校都是一样。他们蒙着头,不愿意见到原来每个孩子都有自我,有灵魂。
无论是当年的教育署,现在的教育局,抑或二十年来都是功能组别议员的张文光,从来对家长诉求不闻不问不理不睬。
六年前,我的孩子还未出世,有一次和一位教师讨论教育的问题,他不停的抱怨家长要求多多,教师的压力又大。我告诉他:“家长没有机会选择学校。子女被派位 之后,作为家长唯一可以做的事,就是用尽方法去确保在有限空间之下,为子女争取最好的。”这位教师朋友不同意。他觉得要是家长有选择,教师的压力自然更 大。说到激动处,他更加质疑家长有没有能力去为子女选择学校。
六年后的今天,身为人父的我可以大胆讲,要是家长没有能力和资格去为子女选择学校,其他人更加没有说三道四的资格。我们的子女要接受什么教育,为什么身为 家长的反而没有话事权?家长没有话事权,子女又何来努力读书争上游的空间?每个家长,不论贫富,都有责任为子女的未来打算,前提是有选择的自由。
只有每个人都将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社会才真正有希望。随机派位和名校世袭制,让运气取代努力,难怪香港过去二十年培育出来的新一代,没有拼搏精神,更没有希望的光彩。
--转自:《狮子山学会》,2010-12-09
http://www.lionrockinstitute.org/chines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572:2010-12-09-13-41-28&catid=37:2010-01-20-10-32-01&Itemid=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