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月份朝韩“天安舰”事件以来,中国的外交麻烦接踵而至,国际外交环境日益恶劣。近几周的钓鱼岛事件看似事小,实则对中国来讲是划时代的。自此,中国以攻为守的外交策略已初步形成。 钓鱼岛事件 日本误判中国战略意图 日本挑起钓鱼岛事件,其背景是韩朝“天安舰”事件刚刚落幕,中国南海领土主权纠纷预期逐步加剧,印度积极备战,中印藏南领土争端有激化的可能性。 日本可能认为,比照南海和藏南,钓鱼岛是个小地方,中国不会顾小弃大,置大块的领土南海和藏南不顾,而因为小小钓鱼岛,同日本大动干戈,耗费精力和实力。这样,日本可乘中国四面危机之机,趁火打劫一把,以确定日本在钓鱼岛区域的主权。 显然,日本误判了中国的战略意图。中国的战略意图似乎是,在领土主权争端纷杂之际,谁首先向中国发难,就先惩罚谁,打残第一个出头鸟。这时,日本竟然争主动出来,充当这个出头鸟。 钓鱼岛事件中,中国谋定而后动的第一个动作是,国务委员戴秉国午夜提讯日本驻中国大使。表面上,午夜提讯大使是中国对日本的一个侮辱。但外交上,自称礼仪之邦的中国不会简单冲动地做这种既无理又无利的蠢事。其背后的动机,是加码此一事件,故意让此一事件扩大化,外交化。自此刻起,日本想以地方法律案件而不是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争端为借口脱身,以成为不可能。笔者事后诸葛亮,认为在午夜提讯日本大使之前,中国已经算定,能够逼迫日本认输。同时,此事件当中,中国军方一言未发,当已做好军事行动的准备。 后钓鱼岛时代的主战场 中国外交的主战场还是在与美国的关系上,从中国的角度,核心是美国市场这块大肥肉。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占有率大幅增加,许多种类产自中国的消费品市场占有率在70%以上,更多的种类在50%以上。按保守的中国统计估算,中国2009年的对美贸易净顺差达650亿美元;按美国的估算,同期中国对美贸易毛顺差高达2268亿美元。而且,中国已开始渗透到以美国为首的国际金融体系里去,有高达2万5千亿美元左右的外汇存款,美国国债大约十分之一在中国手上,影响日益增大。 将心比心,如果你是美国的领导人,如果你看到美国的大量财富逐渐转移到中国人手中,你是否要考虑如何遏制住中国? 美国人做事直接了当,不管中国人对顺差做何等解释,它要的是两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平衡,要的是国家利益。这样,美国先从汇率下手。本来,汇率政策属于一国的主权,中国的汇率应由中国自主确定,美国无权质啄。但美国人也有它干预人民币汇率的理由,美国市场属于美国的国家主权。依这种方式,只要一天美国与中国之间出现贸易赤字,美国就可以提出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要求,其实质目的是削减中国商品的市场占有率。 2010年很可能是个标志性年代,中国产品在美国大众消费品市场的占有率达到历史的最高峰。 要维护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上的地位,中国必须找出创造性的办法。 借钓鱼岛之势 限制日本在中国的制造基地 按美国统计,2009年中国对美国贸易毛顺差为2268亿美元,这其中包括日本企业在中国生产,转口往美国销售的份额。随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中国商品与日产商品日趋同质化,中日企业未来在美国和世界市场上更可能是竞争关系,而非互补关系。 钓鱼岛事件后,媒体报道日本最担心中国禁止出口稀土原料。实际上,日本最担心的应该是其在中国设立的3万多家公司。一旦钓鱼岛因素继续扩大,比如中国坚持日本道歉和赔偿,日本若不肯让步,中国可以采取行动,以各种方式限制日本在中国制造基地的运营。 限制日本在中国的制造基地,一方面可以减少中美贸易不平衡,另一方面为中国产品替代日本产品铺平道路。 钓鱼岛事件是个分水岭 烽火四起,中国主动迎战,是后钓鱼岛时代的特征。 按西岸网友的说法,本次钓鱼岛事件,中国最大的得分是它改变了中日交往的游戏规则。以往总是日本主动,动辄制裁中国;本次事件是中国主动迎战,战事如何结束则由中国说得算。 从长计议,中国应该创造性地抓住美资企业和美国市场。比如,目前计划中的中资企业与GE合建加州高铁案,媒体报道的中美合资电动汽车项目等,都有中国政府有意扶持中美合资的影子。任何一个企业,有了中美两块市场,前景都很光明。纲举目张,在国际问题上,美国是个纲。 在对日本关系上,中美联手,继续将日本囚困于本土孤岛,继而削弱其制造力和竞争力,使之成为经济和军事上无足轻重的国家,对中美及东亚,都是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