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美国官方统计,2009年中美贸易总额近3千7百亿美元,中国出口近3千亿,进口近7百亿。这样算来,美国每出口到中国1美元,同时进口4美元的中国产品。美国有三亿人口,按三口之家来计算,2009年平均美国每个家庭使用3千美元的中国产品。实际上,产品的到岸价和零售价之间有3到5倍的价差,3千美元的到岸价,到最终消费者手中,大约在一万美元左右。也就是说,2009年度,按美国中等家庭可支配收入5万美元计算,每个家庭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实际收入用于购买中国制造产品。 中国在经济上对美国的实际影响,也许没有美国官方统计数据指出的那么大,但是,任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美国将严重依赖中国,大量财富被吸走,在战略上将失去对中国的制衡。 如何扭转这种中美之间不利美国的趋势,是美国当权者们最急迫的战略考虑。 拉美模式吸金大法 美国主导的贸易全球化战略,对付发展中国家,本来是无往而不胜的,拉美化是其中的一个模式。在这个模式下,美国推动自由贸易,特别是资本自由流动。跨国大公司借此进入拉美市场,或与当地商人合作,或独资设立贸易机构,将地区贸易转变成国际贸易。比如,购买大量土地,扶持某一种产业,如种植香蕉,并负责将产品销往国外,这看来是双赢的买卖。但是,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拉美当地的民族企业家与跨国公司合作后,开了眼界;一方面看到的是拉美国家的相对贫穷落后,腐败和社会不安,另一方面看到的是西方发达国家人民的安居乐业和高生活品质。因此,发财之后往往选择移民,首选之地是美国。这样到最后,拉美本地资产变成了美国的海外资产,当地的经济被美国所控制。 当然,拉美式吸金大法必须配以西方意识形态,如自由市场经济,自由资本流动,自由移民选择权,和美国对其入籍公民及其海外资产的保护权。 我们不能说西方发达国家有意识地采用吸金大法,导致拉美国家经济上严重依赖于欧美,社会动荡不安。但是,客观上讲,西方发达国家在拉美的政治经济策略能够服务于本国利益,确实非常成功。 然而,拉美模式在中国却惨遭滑铁卢。 拉美模式失灵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枢纽 西方国家是带着同样的资本和技术优势,并占有意识形态的制高点,进入中国的。 但是,中国13亿人的大市场,使得中国成为各大跨国公司竞争的死生之地,中国政府因势利导,加之国有垄断企业的介入,以市场换技术,以市场换市场,中国的民族工业得以生存。随着竞争的加剧,跨国公司不得已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继而建立研发基地,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西方国家的资本和技术在中国生根,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的枢纽。 另外,中国人薄利多销的传统,大批海外华人,尤其是东南亚华人落叶归根,回馈中国的投资方式,使得跨国公司在中国必须采取就地建立生产基地,低价销售的策略。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枢纽的另外一个事实是,2009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贸易额仅占其全部出口额的12%左右,由此可见中国这个贸易枢纽在世界上的辐射力。 汇率大战 美国进退维谷 将心比心,如果中国人中等家庭收入的20%用于购买美国造产品,中国当局也不会坐视不管。事情闹到这般,中国占有贸易优势,不急不忙;美国在战略上进退维谷,所以祭起了人民币汇率战争的大旗。但是,既然中国产品已渗透入多数美国人家庭生活的各个角落,大战一起,中美必将两败俱伤。 这将是一场艰难的战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