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认为中国存在道德危机问题,这几乎成了社会共识。笔者多年以来也认为,中国需要一个新的主流价值观,新主流价值观体系的出现将是中国成为世界一流强国的必要条件。但是,静下心来仔细地思考一下,我们所说的道德危机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它的真实内涵如何?它属于政治危机,文化危机,社会危机,心理危机,还是多种危机的复合体? 一个人的道德 中国文化中道家学派对道德做了最初的解释,道指的是真理,德指的是给予。道德原本是对统治者的要求,朴素地讲,道德就是要懂得如何带领百姓做事,为百姓带来福利。道德后来应用在一般人身上,进化为好的做人品质。 从西学的角度来讲,我们很难找到与中国道德概念相对应的英文概念。西人有许多类道德概念,比如Ethics, Morality ,Value 等, 但严格地讲,这些西方概念属于伦理概念范畴,不能完全等同中国的道德概念。 中国的道德概念第一强调个人的认知能力,所谓的“朝闻道,夕可死焉”,这一点是西学伦理概念中所没有的。一个没有认知能力的人称不上是有道德的人。 其次强调为大众带来的利益,这在西人眼里是典型的实用主义,甚至是庸俗。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中国的道德强调了解民意,顺应百姓民心,顺势而有所作为,而不是用自己的理想改造百姓,改造社会。 以道德为基础,派生出许多具体的道德判断标准:如仁、義、禮、智、信,“国之四维,礼义廉耻”等等。 西人的伦理概念我们可称之为类道德概念,则更强调个人理想,强调用个人理想改造社会。根据抽象的理想,判断行为的对错,人品的善恶。在理想的伦理之上,西方人可以建造起宏伟的虚拟乌托邦社会,共产主义,大西洋国,某些宗教教义等等,皆是纯理想伦理思维的结果。实践中,西方人更容易接受社会和政府重建的想法,据说美国的国体就是当年一群有志之人凭理想建立起来的。 乌托邦和反乌托邦思想是西方文明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显然,道德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人在作出决定时,不知道自己行为对他人是好还是坏,自己的行为是正确还是邪恶。个人道德水平的提高是个修炼过程,是知识积累过程,是理解世界和社会的过程,是判断力不断凭经验总结增强的过程。 如果有位富二代,终生积德行善,救济困苦的人,按中国的道德标准,还不能称之为有道德的人。仅做一位好心的散财童子,没有财富创造,只能称之为善人。 中国的道德高人不一定是善人,但总是具有创造性,尤其是在社会遭遇两难问题时,能够拿出双赢方案的人。 治理社会道德危机的方案 严格来讲,如果有所谓的社会道德危机,所指的基本是伦理危机。 儒家提出了“克己复礼”,可以被看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应对社会道德危机的方案。两千年前的那个时代,伦理价值观毁坏,出现了所谓“窃珠者贼,窃国者侯”的现象,人们认为这是大的道德危机。“克己复礼”方案的基本内容是恢复传统伦理观念和制度,孔子为此述而不作,用终生时间来修订古代文献《诗》、《书》、《礼》、《乐》、《易》、《春秋》六书,让人们在道德上有所尊崇。 用现代国际流行的说法,“克己复礼”类似于现代宗教中的原旨教义派,认为后辈人违背了圣人们的初衷教诲。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原旨教义派的道德概念都是抽象的,如德,仁,爱,正义等等,具体内容则按时空状况不断变换。 治理伦理危机的另一类方案是控制个人私欲,也就是控制对名利的追求。后世的儒学,佛学,国外的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控制个人欲望一直是经典教义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杨朱学派,更提出极端的“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主张。认为天下的所有争端,皆由利益纷争产生,给天下利益,是害天下人,是制造社会悲剧。 孔子的克己复礼没有成功,西方的宗教原教旨主义也难以成功,而中国的文革,集原教旨主义和控制个人私欲之大成,也是失败。看来,社会道德危机很难治理。 也许,我们应该更进一步地理解社会道德危机产生的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