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默默无闻的林书豪带领纽约尼克斯篮球队至今已7连胜,迅速成为传奇式的NBA新星。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文化现象,在我们连续讨论中国文化多时之后,有必要从现实的角度,解读一下林书豪传奇的文化意义。 厚黑林书豪与文化自我歧视 2月12日晚林书豪带领纽约队鏖战多伦多队。从开场到比赛结束前几秒钟,多伦多队一直比分领先,占据优势。但就在最后的几秒钟,林书豪领队将比分拉平,并取得了球的控制权。林故意拖延时间,在比赛结束最后两秒钟时出手,远投三分入篮,纽约队赢得了这场球。 有评论指出,林身材不够高,体力不够重,甚至投篮姿势都不够标准,靠什么取胜?靠的是声东击西,瞒天过海,暗渡陈仓,欲擒故纵,说好听的是智慧,说难听点是厚黑,或者按某网友的说法,是中华文化的糟粕,《东周列国志》中最丑陋的奸猾狡诈。 按中国文化劣等论者的观点,林在最后的关键时刻不该故意拖延时间,将最后的投球时间拖延至最后两秒,林不该搞出个运球躲闪动作,欺骗对方防卫队员,给对方造成林意图直接突破上篮的假象,而实际是为自己直接投篮创造空间。 按他们的想法,林无论如何不该使出欺骗手段,带领纽约队取得胜利。在他们心里,林也许应该反其道而行之,在关键时刻为比赛的对手着想,转过身去,将篮球投入到对方的篮筐,让对方得分,给对方一个胜利的机会。 文化自残也许不需要更多的理由。 林书豪现象的中国解释 过去两年之内,林书豪曾数次被NBA球队聘用,之后被解除合约。据报道,直至上星期,林在纽约尚居无定所,因为不知道能在纽约队打多久。英才埋没不为人知,在美国篮球界是可以理解的。NBA大牌明星多,小有名气者遍地都是,容易看花眼。林本人的身体条件,亚裔身份,书呆子背景,和他本人过去的临场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住了他的组织领导才能。 从文化的角度,林的成功远远超过体育,商业和娱乐的范畴。它标志着美国主流文化越来越接受亚裔,慢慢地把亚裔融入到美国主流文化中去。 美国的大小体育赛事,只要有条件,无不有唱美国国歌的仪式。当纽约球队的球迷们一面高唱美国国歌,一面为林书豪及其团队庆功时,结果是什么呢?是种族的融合,是大家对一个共同国家的认可。 对这种文化现象,孔子的解释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文德相对于武力征服而言,只是一种抽象概念。实际生活当中,文德可以表现出多种形式,有实实在在的具体内容,比如道德观念,哲学思想,贸易,技术,教育,文学等等,现代体育当然也是文德的一种形式。 文化融合产生国民共识,产生信任,凝聚团结。而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分裂首先是文化的分裂。从这点看,文化比什么都重要。 中国文化劣等论者却认为,国家民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个人之自由和权利。看来美国大小赛事升国旗,唱国歌,强调爱国真是多余。 文化沉淀与民族性格的形成 从整个历史进程来看,林现象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影响是有限的。然而,文化正是迈着小碎步,零零散散,在人们不经意之间,也许是无声无息,从各个方面影响和改变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性格。正是文化的这种沉淀造就着国家和民族。 文化沉淀的过程是双向的,一方面是新旧文化的冲突,另一方面是人民的文化融合。一个民族是否成熟,主要看它文化沉淀的过程,看它吸取精华扬弃糟粕的能力,看它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最关键的是它达成全民共识的速度和方式。这是文化的真正力量,也是理解任何文化的关键。 文化沉淀的结果之一是文化经典著作。经典著作不但包括对世界和人类精神的哲学分析,也提出一系列理想的道德标准。这些经典著作和思想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提出的道德标准不但合理,也带有浓厚的理想色彩。 很多文化论者认为中国文化的弊端之一是只有光鲜的道德言论,却没有办法付之行动。他们的误区之一是错把经典当作文化的全部,误区之二是忽略遵守道德需要的成本。 文化的路不止一条 林在此次大放异彩之前,似乎曾有过一番心灵的升华。林自称在此之前是为别人打球,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但此次不同,他自称抛弃了自我,纯为追求篮球运动的真谛而参加比赛,按林的说法,是神的指引。 从一系列报道中看到,林书豪的母亲同一般的中国母亲一样,逼孩子学钢琴,强调好的学习成绩,上名校。林受到家庭的影响,秉承了两个性格,一是谦虚低调,二是公开信仰上帝。谦虚低调是中国文化比较强调的美德,在姚明身上也不断体现,与美国本土大牌明星球员的高调甚至傲慢对比鲜明。而公开信仰上帝是一般大陆中国人所不具备的特征,似乎是西方文化影响的结果。 但是,当我们深究宗教在林心灵中的地位的时候,我们看到他的上帝为他带来的是个人心灵的平静,林一再强调上帝正在借他之手,为世界传递某种信息。在我们看来,林的信仰能够让林置个人荣辱于自身之外,是林在球场上得以冷静理智的心理基础。 这种置个人荣辱于自身之外的境界在中国文化中比比皆是。它既是“道法自然”,是庄子的“吾忘我”,也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我们强调文化的这一特征,不是为中国文化做任何辩护或抹金,只是强调,林如果通过中国文化教育,也能调整到同样的心理状态。按西彦的说法:通向罗马的路不止一条。文化也是一样。 解读文化需要大视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