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熙来政治生命结束了,但笔者依然相信,重庆模式在中国依然有其活力。因此讲到:“重庆模式将有翻盘的一天”。 然后有凯利网友的下列评论: 重庆模式还翻什么盘?重庆模式就是毛模式,重庆模式翻盘就是毛模式翻盘,毛模式会有翻盘的一天吗?永不可能!那重庆模式也将永没有翻盘的一天。薄熙来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最大的问题,就是追求毛模式,如果他追求的不是毛模式而是西方模式,恐怕不会有这种下场。虽然他也有其他问题,比如腐败,但很多人都有,也就彼此彼此,但真正倒致他下台的,就是毛模式,这是心照不宣的。 史语兄还在对毛模式念念不望啊,呵呵! 而逍遥津网友则似乎认为重庆模式太过小鼻子小眼,从另一个角度指出: 那重庆模式决不会再有人提了,那是小开司。共产党这次如果不来个"大方案",连她自己内部都过不了关。 重庆模式的魅力何在? 人们怀念薄熙来,怀念的究竟是什么?是他的严厉和冷酷无情吗?是他的袒护家人犯罪吗?是他的争夺国家领导权吗?是他有人格魅力,比其他人更值得同情吗?是他的唱红打黑吗?都不太是。那么是什么呢?剩下来的大概只有重庆模式了。 重庆模式的特点是政府出台政策和措施,让普通百姓享有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如果把时间和空间抽象掉,再加上个自由选举,简直是右派网友们整天梦想的普世价值。重庆政府认为,民生问题,也就是百姓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可具体为食、住、行、养老、医疗、教育、就业八件事。 这八件事牵扯到的一个中心难题是现行户籍制度。在重庆模式出现之前,重庆有2000万农民,每年约800万农民外出打工,因为没有城市户口,城市居民相比,即使同一个岗位,待遇却不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保障标准甚至子女在城里接受教育都不同。因此,解放农民,第一步就是给农民工发放城市户口。 那么,给农民发放城镇户口,是否让像发放身份证那么简单?重庆政府测算过,一个人换成城市户口,政府的财政支出至少需要增加10万元,如果300万人就是3000亿元。这个巨大成本用于保障居民的养老和医疗保险,提供基础教育,扩大和改善基础设施的建设等。重庆现在的政策是,凡是重庆的农民工,在主城工作5年以上,县城3年以上,乡镇1年以上的,就可自愿转为城市居民,一旦转为城市居民,养老、医疗、教育等五个保障一步到位。即使是外地农民工在重庆打工,也可以在重庆转户。 普通民众的另一个生活问题是住房。重庆的解决办法是公租房。目标是为中低收入居民20平方米/人,200多万人居民入住公租房,另外100多万人口居住在保障安置房内。设想是重庆如果有1000多万人口,600多万人由商品房市场配置,300多万人属保障房公租房配置。 按目前的公租房配置政策,政府房大体上服务于三类民众:一是为农民工,二是为新生代大学生,三是为家庭住房面积人均15平方米以下的城市原住民。市长黄奇帆指出:“在具体的操作中,工资收入不是敏感系数,关键是身份,只要是农民工、大学生、人均15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困难户都可以住。公租房租金的基本定价原则是不超过中低收入群体家庭收入的1/6,每平方米每月租金10元左右,大于银行利息,可基本平衡银行贷款。” 重庆模式的魅力在于它让300多万打农民工仔和600多万城里人享有同等的社会待遇,不再是二等公民;它让另外两千多万农民看到自己将与城里人有同等的机会,摆脱几千年来自给自足的乡村生活,享受现代科技成果。而他们的子孙,将可能成为大学生,发明家,企业家和政治家。 重庆模式的魅力还在于政府不是简单地唱高调,唱经济腾笼换鸟,技术升级的高歌,而在于结合实际,踏踏实实地解决百姓最关心的具体生活问题。 薄熙来受到部分民众怀念,不在于他发明了重庆模式,实际上重庆模式也绝不是他一人发明的,而在于他能够领导,勇于推动重庆模式的实践。 中国有广东模式,山东模式,四川模式,等等,不一而足。重庆模式中,其所有户籍制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解决,其公租房会在建成一定规模后而停止。但重庆模式的精神不会消失,那就是他关注弱势群体的人道主义精神。 “唱红打黑”不是重庆模式的主要内容 薄熙来在重庆“唱红打黑”倍受指责,认为唱红是文革作法,打黑是搞独裁,践踏法律和正义。但我们知道,唱红歌唱不出新增城市人口所需的社会保障资金,唱不出公租房,也唱不出新的工作机会。而快刀斩乱麻式的打黑,尽快平定社会秩序,是引进跨国企业入住,创造投资机会,工作机会,和取得地方财政收入的捷径。 尽管如此,唱红打黑不是重庆模式的主流,没有户籍制度的改革,没有整套的民生及公租房措施,就没有重庆模式。 政府主导经济不是大错 如何让三千多万人的重庆成为西南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成功地将农村城镇化,工业化,确实有许多种做法。薄的做法是政府强势主导,另一种做法是市场自由竞争主导,政府配合。政府主导的弊端是政府与民争利,成事在政府,败事也在政府,但优点是高效率,社会发展目标明确。由市场自由竞争主导,实际是由资本和社会精英主导,是一个适者生存的残酷进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底层百姓往往受到很大的伤害。 历史上,世界各国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转型过程既有政府主导的,也有市场主导的。但是,在任何现代国家,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都是交替进行的。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都有它的局限,相互辅助才是正轨。这本来是一个单纯但复杂的技术问题。可惜,这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异化为政治理念之争,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历史是个变色龙,往往正反两方都能从其中为自己找到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对,反方错。所幸,世界上还有一个概念叫进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前所未有,重庆模式的人道主义精神,推动着中国的进步。薄走了,“唱红打黑”也会随之离去,但是,重庆模式的人道主义精神也会跟着离开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