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相前段时间借人大新闻发布会,倡导市场经济,主张更加开放的金融业,并实施相应的政治体制改革。如果这个说法付诸实践,走的是市场经济与政治改革并行的路,下的是重手。政府高层深知其面对的种种经济和政治的难题,并力图及早化解。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探讨一下其中某些对策的潜在风险和陷阱。 输血经济何时了? 中国经济起飞的一个重要政策是开放,就是引进外资,技术,管理经验,打通国内外市场。另一项政策是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基础建设投资,如大规模城建,高速公路,高铁,组建大型国营企业等。这两项经济政策的核心都是投资,说白了是拿钱砸项目,是输血经济,将别人的血输入自己体内。 输血经济壮大了中国,补充了中国的经济元气,当然中国人也为此付出了代价,但一加一减,中国还是赚了,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输血经济之外,还存在造血经济。造血经济的特征是高生产效率,高投资回报,开发新市场,新技术,新产品,新经营模式。这样,经济系统凭借自己内部的自循环,不断壮大发展,可以不依外力而自我成长。 显然,中国经济现今以输血经济为主,政府投资和外国直接投资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中东的石油,非洲和拉美的原材料,澳洲的矿石,甚至美国的煤炭,世界各地的消费品市场,无一不在中国的输血经济笼罩之下。中国的输血经济类似炼成了金庸小说中的吸星大法,让世界各国惧怕,总在寻找破解之法。而摆在中国面前的课题是,如何从输血为主的经济发展到以造血为主的经济。 一个现成答案似乎是:自由市场经济。 自由市场经济规律的黑箱 自由市场经济是什么呢?中国现在搞的不是市场经济吗? 按主流经济学家的定义,自由市场经济是完全不受政府干预的私有制商品交换经济制度。现实中,纯粹意义上的自由市场经济是不存在的。冷战时期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任何国家的国有企业,美国政府的某些经济法规,最低工资制度,依据政府财政二次分配的社会福利制度,某些税收等等,皆为非自由市场经济的内容,也是反自由市场经济的。 因此,中国强调市场经济,话外之音是降低政府对经济的参与和干预,包括直接投资建设,减少政府对行业的法令和限制,打破国企垄断,减少社会福利,降低企业税费等。 按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市场竞争能够替代政府,调节物质财富的供给与需求。他们认为,市场本身具有自我纠正,自我平衡,自然淘汰落后企业的功能,并能够最佳,最有效地分配经济资源。事实也证明,市场经济制度确实比计划经济制度能够更有效地创造经济财富。 但市场经济的内在机制是什么?为何有上述诸多优点?为什么比人为的计划高明?至今没有经济学家可以说清楚。人们只是不断重述亚当.斯密的说法,市场经济内部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参与市场的每个人都追逐自己的私利,经过这只看不见的神手一点,结果不但私人得利,整个社会也得到最佳的经济成果。 那只看不见的手是什么呢?是个黑箱。 从这个黑箱里出来的不但有大量的物质财富,经济繁荣,IPhone,比尔.盖茨;还有企业破产,失业,跨国公司垄断,贫富两极分化,生产过剩,经济危机,严重时可导致整个国家经济停摆,甚或战争。 市场经济牌灵吗? 仔细观察,当人们说遵循市场规律时,至今所做的一切仅是简单地请政府退出市场。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由来已久,但像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一样,全面彻底地付诸实践,还得等到经济休克疗法实验。 1985年,南美国家玻利维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年通货膨胀率高达240倍,经济陷入崩溃。新政府聘用哈佛教授杰弗瑞.萨克斯做顾问,首次在一国全面采用自由市场经济的休克疗法,出台了著名的21060号法案,在极短时间内,大量削减政府支出,减少政府补贴,取消价格管制,推行自由贸易,实施税制改革。休克疗法在玻利维亚实施两年之后,出现了奇迹,年通货膨胀率下降到9%,经济出现初步的稳定和繁荣。 这场实验的成功,为后来90年代初俄国使用休克疗法提供了依据。只是休克疗法用到后苏联时代的俄国,彻底毁灭了那里的经济,成就了黑帮地下经济和裙带资本主义的乐园,导致后来普金权威体制的崛起。休克疗法运用到后苏联时代的波兰和捷克,结果毁誉参半,并没有产生奇迹。 对自由市场经济不要期望过高 事实上,自由市场经济和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凯恩斯经济,福利经济等,各有所长,在诸多国家的不同时期内,均取得过不俗的成就。 笔者不反对市场经济。我们不懂市场的内在机制,就像我们开车并不需要完全懂得一部车的构造和驱动原理一样,并不妨碍我们用车。问题是,车一旦半路抛锚,怎么办?中国经济如果半路抛锚,不但没有人来救助,反而四周都会出现趁火打劫的国家,这是必须考虑的风险。面对这个风险,不能简单地靠信仰,武断地说这车没有半路抛锚的可能性。 据说,美联储或财政部在出台每项经济政策之前,决策者们总是心惊胆战,因为不知道明天的金融市场如何反应,更不要说对国家经济的长期影响。中国加强自由市场经济政策,是否会摆脱现今以政府为主导的经济政策,替之以资本为主导?政府逐渐脱离市场后,私人资本逐渐控制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有多大的力量,平衡市场供需,调节经济正常运转呢?总之,问题很多,陷阱很多,风险很大,但又不得不前行。 我们作为旁观者,最有意思的也许是观察实际操作者们在其中如何闪躲腾挪,伺机而动,规避相应的风险和陷阱;同时,我们不要把期望值定得过高,做一件实事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