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庄孔孟,秦皇汉武,象形文字,诸子经史,唐诗宋词,青铜古瓷,水墨画卷等等,加起来就是中国文化吗?或者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吗?能担当得起博大精深这一称号吗? 社会矛盾与文化 文化包含的内容繁杂,难以定义。其实,从文化功用的角度解释,文化的本意是以和平的方式化解冲突。古今中外,人类祈求天堂或桃花源,是想避免各种冲突;追求理想,坚持理念,是想用自己的方式解决冲突。用文化的方式,替代暴力和战争来解决人类内部的冲突,是文明的巨大进步。 冲突是人们面临的困境,往往是两难抉择。一个社会随时面对三个现实冲突,一是贫富差距,二是个人社会地位的可变性,三是国家外交。文化并不直接解决这三个问题,但它围绕如何处理这三个问题,形成各种意见,产生各种学说和理论,间接地指导和处理这三个问题。有人喜欢老庄,也有人喜欢孔孟;有支持富人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也有照顾底层民众就业的凯恩斯经济学说;有人念念不忘贵族精神,暗喻那是高级文化的化身,也有人秉持共和理念,反世袭皇权完全彻底;有人偏向于传统的保守主义,也有人趋向于革命和创新的自由主义。在成熟的文化当中,解决一个冲突时你至少能发现两种答案,而且两者之间往往相互对立或制衡。世界如此复杂,任何一种学说都类似盲人摸象,只有当对立学说出现时,相互诘难,并发展出一套免疫系统,才可能逐渐摸索到一个可行的道路。 因此我们看到,从文化的角度,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只是那些倾向于富人和名人的理论往往成为时尚,易于为大多数人认可。造就奥运明星高富美的理论永远比救济穷人的理论更易让人接受,你无法反对和阻拦时尚。 历史是文化的过滤器 现实中,我们正遇到中西文化之间的竞争,西方文化丰富了中国人处理社会问题的选择方案,同时也产生了使用哪种选择的困惑。《列子》有歧路亡羊的寓言: 杨子的邻居丢失了羊,于是带着朋友,还请杨子的僮仆一起追赶。杨子问:“呵!丢一只羊,干嘛要这么多人去追?” 邻居说:“岔路多。” 不久邻居回来了,杨子问:“找到羊了吗?” 回答:“丢了。” 又问:“怎么会呢?” 回答:“岔路之中还有岔路,我们不知道朝哪边追,所以不得已回来了。” 杨子为此郁郁不欢多时,感叹追求真理的歧路太多。 歧路亡羊的哲学意义也许是:真理像那只羊一样难寻。抽掉追羊的时间和历史背景,一切皆有可能;任何离开特定时空的抽象推论,都可能导致悖论和谬误。 面对社会冲突,解决的方案有多种,但哪种方案有效,只有时间和历史能给出真实的答案。所幸,中国有记录的历史很长,对有些问题的解决,已经有了可供参考的答案。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是大人物们的必修功课;显然,他们在使用历史这个过滤器来淘金解惑。古今中外确实有足不出户而知天下大事的智者,他们一定是那些通达历史的人。据说老子著《道德经》之前曾是周朝的史官,孔夫子更是述而不作,通过整理历史上的礼乐诗书和历史文献,得到智慧。西方的大哲人如休谟,黑格尔,马克思,罗素,都对历史有精深的研究。 文化靠历史得到真理,类似于科学靠实验得到真理。 全盘西化的捷径 面对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比较理想的做法,是征集和参考古今中外的所有答案,在此基础上研究相关的历史案例,看清每个方案的可能利弊之后,寻求一个最佳的答案。这在现实中涉及到大量的智力资源投入和财力,决策的时间受限制,本认为最佳的答案还是可能出错。因此,理想很好,实践中则不可能。 那么可否走一条捷径?各个国家面对着类似的社会问题,西方成功地解决了某些问题,中国是否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案,直接跟进?这涉及到所谓东西方文化的优劣,中国是否需要全盘西化等争论。比如,如果抛开时空,以解放个人创造力为旗帜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非常完美。一些人以反共和帮助平民为初衷,大力向国人推销这套为维护和增加富人利益的理论,但是,中国的富人就是现今的统治者,这些西方概念的推销者究竟在帮助谁?这套理论对于解决三十年前当时中国的问题非常有效,因为那时大家的经济状况都差不多。但如果在今天把这套理论更广泛地施行下去,会再度增加中国的贫富悬殊,贫富悬殊可能高到连中国的富人都不好意思接受的程度。 任何文化的精髓-学说和理论,需要在考虑其特定的时空之后才可以采用,不然,抄近路走捷径,其结果的好坏与意外难以预料。时空就是历史,是当事人的历史,而不是理论发明人和倡导人的历史。因此那些使人一劳永逸的所谓普世方案和价值是不存在的,就像永动机不可能存在一样。 文化共识是国家至宝 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有人认为中国的最大优势不是资源,不是技术,不是市场,而是全民在发展经济问题上达成的社会共识。一旦政府放松经济管控,人民会自发地行动起来,推动经济发展。那么,这个共识从哪里来?它不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某天早上从床上起来,全国人民的脑海里突然出现一个共同的想法。共识是从历史教训和失败中来,它已是文化的一部分。有了共识的基础,国民内部的矛盾就容易通过非暴力,非革命的方式解决。文化上共识是一个国家的至宝。一个国家失去文化共识,轻则带来社会运转效率低下,严重则带来暴力,革命,分裂,甚或战争。 中西文化结合的决定因素 文化-学说-历史三者之间互动,形成一个动态机制,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这个机制本身也在不断地进化中,并在全球化过程中与其它文化碰撞融合。中西文化的融合是必然趋势,其融合的速度与程度取决于能否解决中国面对的各种问题,而不是我们单纯的主观意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