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寡言去世后的这些日子里,我格外感到寂寞和惆怅。因为不但失去了一个良师和益友,更失去了一个可以心神交流的对话者。从今以后,再也看不到寡言那些梳理得井井有条的中外历史,那样高屋建瓴的提问。那种彗星陨落的空洞感,一时无法弥补。所幸他的文章还在。只要万维不停业,网络伺服器还在运作,我仍能打开寡言的所有旧作。由此想到应该尽早把寡言的博文下载收藏好,以备不虞。寡言称自己的笔耕为“碎片”,期望将来有人能把这些碎片串为项链。而我读寡言,却看到了一个整体框架,比如,三维思想。
“思想是三维的”,寡言从没有说过这句话,这是我读了他的文章以后得出的感想。相当于他通过文章,暗示出这句话。尽管华人用万维和多维这样的词汇,来定位自己,寻求思想言论的多样化,但在实际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用中文完整表述过三维思想。
中国古代思维是二维的。这可以从中国文化遗产中随意找到佐证。比如阴阳学说,阴阳两极是在同一个平面上的对立。黑白两色的太极图无疑是平面。古典中国画没有立体表达,比如清明上河图。现代国画吸收了西洋画法的除外。古典中国音乐(可惜没听到过)没有和声对位记录。
中国古代没有哲学。不过几乎所有古代思想家阐述的内容,都没有跳出二维对立的限制。当然也有例外。收放,张弛,进退,敌我,胜败,高下,先后,左右……我注意到,自寡言走了以后,众多网友评价他,最难之处是不知道如何给他定位。是自由主义右派呢,还是民主社会主义左派?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为中国概念里除了左右,没有第三维。“中”是间于左右,仍然同在一条直线上的点,还是平面的。
辩证法,一分为二,否定之否定,在我看来,也是平面作业。这是西洋哲学中很初级的玩意,给中国人拿来当法宝。中国人继承了古代的二维思维,引进了西洋的二维辩证法,一发不可收拾地二维起来。“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
二维不就够用了吗?很多人会觉得施化大惊小怪。中华文明五千年,仍旧立足于世,照样活得好好的,何苦找麻烦,搞什么三维?
各位读寡言的评论,经常可以读到这样的现象。他常常不把一个历史事实描述成非常美好,也不贬得一无是处,总有超出两面的第三个方面。比如,当他说法国大革命产生了这样的结果的时候,总要加一句,谁知道呢,同时又产生了另一个结果。有时候,另一个结果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远大于第一个结果。相类似的还有秦制。
现实是立体的,物理关系中有长宽高,社会关系中有你我他。反映现实的思想,至少不能少于三维,才能有效地反映现实,解决现实矛盾。我注意到,中国古代思想家中,只有老子对现象的观察超越阴阳两极。他的名句人们都还记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把三方的关系活生生描绘出来。老子是当时思想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
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两极之间,人的视野将变得非常狭小,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变得十分低下。说难听一点也就是弱智。不妨看看寡言是怎么解决问题的。他在《 几百年的变迁,国家如何变得富饶》一文中提出,财富的多寡不是衡量一个国家富有的标志。他说,成吉思汗曾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西班牙和英国等老殖民地海外掠夺得最多,但时过境迁,他们的昔日辉煌都成为历史。现代富裕社会之所以富饶,和历史上的掠夺关系不那么大。现代国家大部分财富是近几十年积累起来的,关键是能否找到“赚钱的投资机会”。美国能不能继续富,也取决于能否创造下一个投资机会。当多数中国人陷在赚钱多必然好过赚钱少的迷思里,他发现了钱多钱少都不是要害,要害是创造投资机会。就凭这点,难道称不上思想家?
近年来很多人热衷于谈人性。但谈到一半就谈不下去了。比如,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人为什么利己而不利他?因为他们使用的是二维思维,二极思维,非此即彼,非对即错,自己被自己限制住了。换一个思路,向高处或纵深发展,是不是可以发现更接近自然,或更接近人本质的属性呢?我相信有这个可能。当然有人立刻会站起来说,有啊,社会性,阶级性。在我看,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也只是人性的一部分,甚至一小部分。至少不能涵盖无社会无阶级的人类时期。况且阶级划分也带有极大二维思维的痕迹,科学与否值得讨论。
人们常说,要跳出去看问题。怎么跳,跳到哪里去?我理解就是跳出祖先的思维局限。而我们的祖先最大的思维局限就是二维思维。不过老子是个例外。
2014-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