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故事之二:孔子是不是编删者? 大家都知道,在咱神州大地上凡涉及到个“文”字,谁也敌不过孔子,圣人么。四书五经孔子没沾手的几乎没有。《周易》是孔子年过花甲之后才开始玩儿的,谁知一玩儿就上瘾了,结果顺手给加了“十翼”,成了《周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居然比人家《周易》原文还多!《尚书》没明确记载说孔子曾编删过,但流传至今的版本中有相当一部分篇幅是从他家夹壁墙里发现的。《春秋》最有争论,对是否孔子编删的这个问题,学者们的争论最激烈。咱正要讨论的《诗经》呢,当然也逃不出类似的争论圈:有人说《诗经》根本就是孔子编辑出来的,有人则说,孔子和《诗经》无关,他就是拿当时流行的《诗经》当教材来教学生们如何YY。不要忘了,孔子开的是当年第一家私人学校,不整点新潮玩意儿招不来学生。说《诗经》是孔子编删的人大约持如下观点: 一:大历史学家司马迁曾在《史记》里明确说《诗经》是孔子编删的,当年司马迁手里的材料自然比后人的既丰富又可靠。所以要相信司马迁而不是后代学者。笔者以为这一条较有说服力。 二:古代大小国家约一千八百余个,就算一国一诗,也有一千八百多篇,而《诗经》里《国风》部分总共才一百六十篇,所以孔子从前人收录的三千多篇诗中选取三百零五篇编为教科书,是极可能的。笔者以为这一条说服力很差,因为这不能证明编删者一定得是孔子,而不是别人。 三:孔子删诗不等于全篇都删掉,也可能是删掉篇中的某些章节,或删掉章节中的某些字句。笔者对这一条最不解,是说《诗经》不是孔子编辑的,他只是删除了个别章节或字句?还是... 认为《诗经》不是孔子编删的人则持如下观点: 一:《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了吴公子季札到鲁国观周乐,鲁国为他演奏了十五国风和雅颂的各部分,其编排顺序与今天的《诗经》大体相同。而按史料计算孔子当时只有八岁,这么小的孩子怎可能编删《诗经》?这只能说明在孔子之前就已经有和今天《诗经》的编次和篇目基本相同的诗集了。笔者以为这个论点有据。 二:孔子自己也说他只是为《诗经》“正乐”,并没有说编删了《诗经》。“乐”是曲谱,是限定乐器如何演奏,声调如何唱的,而不是诗歌本身的文字。 三:按史料计算孔子返鲁“正乐”时,已经六十九岁了,如果删《诗》恰在这个时候,哪他为何在年轻时就一直把《诗经》称为“《诗》三百”呢?这也只能说明之前的《诗经》就是三百篇了。 四:跟孔子同时或先于孔子的其它各种先秦史籍所引的《诗》句,不到五十篇,且基本上都能与流传至今的《诗经》对照。假使孔子编删过《诗经》,总不可能影响到同期的或先于他的其它著作。这更能说明《诗经》早就存在了。 五:《诗经》中有N多谈情说爱的“淫诗”,以孔子的对非礼勿视的坚持,为何不把它们删去?如下面《召南·野有死麕》这篇: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尨字念mánɡ忙,是那种毛很多的狗。可能特指附近村里的狗,也可能是女子带在自己身边的狗,二者都解释的通。 这篇啥意思啊?笔者给解释个大意:林中有位春情荡漾的如花似玉的女子,一会又来了位性感的男子,他用白茅草捆包着一匹刚打死的小獐子送给她来求爱。(他把獐子扔地上就急匆匆地动起手来,)女子小声说:慢着些,别死揪我的围裙,动作要轻,别惊得狗叫起来。 您看这不是“淫诗”是什么?正人君子如孔子,若是真编删了《诗经》,这一篇是非删不可的。所以笔者同意反对者的观点,即:孔子不是《诗经》的编删者。 您可能要问:“那《诗经》究竟是何人编删的?” 其实最可能编删《诗经》的是周朝和各诸侯国的乐官,他们才是专职采风和制乐的。笔者以为,就像各省市自治区把自己地盘上的拿手好戏送到央视争取上春晚一样,各诸侯国的乐官们选出自己的好诗送给周朝乐官供进一步的筛选以在周朝宫廷演唱,最后形成了一个约三百首的诗集。不幸的是,乐官们这种分工合作的程式到孔子出生时已经进行不下去了,因为那时已是“礼崩乐坏”,而孔子一生中瞎忙活的正是“克己复礼”,大概正是这个原因,孔子晚年才把在他之前(礼未崩乐未坏之时)就形成的《诗经》作为音乐教材来教学生,目的就是复古。 有趣的是,自打礼崩乐坏之后,各诸侯国都不尿周朝了,搞起自己的国歌和颂词啥的了,这一来倒百花齐放了,正是如此,楚国大诗人屈原才写出了流芳千古的《九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