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 唐.李商隐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笔者甚至怀疑,这首诗李商隐是看着字典写的,每一句话都有有趣的典故。而且从字面上看,虽然没有一句话提到牡丹,可每一句话又都丝毫不离开牡丹,十分巧妙!待笔者一句句道来: 锦帏初卷卫夫人 这一句描述的是花朵的摸样儿。典出孔子见南子,南子美而淫荡,是卫灵公的夫人,故称卫夫人。孔子为了自己的名节压根儿就不想见她,可他当时正侨居在卫国,万般无奈只好礼下于人。见《史记》:“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珮玉声璆然。” “夫人在絺帷中”的意思就是说她没露出脸来,所以才强调“环珮玉声璆然”。而李商隐在诗里却来了个艺术再加工,写了个“锦帏初卷”,把帏打开,让卫夫人露出了容貌,以充分形容牡丹绽苞初放的美丽。这种对典故的改造是李商隐用典时一个常用的技巧。 绣被犹堆越鄂君 这句诗引用了楚国鄂君的故事来形容牡丹的叶子。据史书记载,鄂君是个帅锅,惹来越国一位渔女盯着他看个没完,谁知正中这位帅锅下怀,他居然当场用绣被把自己和那渔女裹在一起,成了那好事。笔者并非笔下夸张,典出《说苑》,一查便知。鄂君是楚国人,怎么成了“越鄂君”呢?估计是为了和上句的“卫夫人”对仗才这么写的,可解释为“被越女爱慕的鄂君”或“越女和鄂君”。这句诗里的画面就是要把绣被当成绿叶,把越女(和鄂君)当成被叶子呵护的花。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这一联两句诗分别形容牡丹的茂盛和姿态。“垂手”和“折腰”都是《乐府》舞蹈的名称,从“垂手”这个名称来看,这个舞蹈动作比较小,“乱翻雕玉佩”则形容一朵朵花的茂盛;而“争舞郁金裙”则是花株摇摆时的姿态,与动作较大的“折腰”舞相对应。传“郁金裙”是用郁金香草染过的花裙,微带郁金香气。 石家蜡烛何曾剪 这句诗形容牡丹花的色泽像烛火一样的鲜艳动人。典出《世说新语》:“石季伦用蜡烛作炊。” 家里富得用蜡烛来烧饭,自然用不着剪烛芯了。“何曾剪”三字夸张地比喻牡丹花朵像火苗一样抢眼。 荀令香炉可待熏 不用说这句形容的是牡丹的香气。“荀令”即荀令君,就是《三国演义》里魏国曹操的心腹谋臣荀彧,此人生得伟美,讲究仪容,素好熏香,久而久之身上都带满香气。偶尔到别人家坐坐,他坐过的地方三日后还有香气。所以李商隐说:自身就有荀令君那样的香气还用得着点起香炉来熏吗?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最后这两句诗合起来刚好把整株的牡丹比喻成了美丽的神女。“彩笔”典出《南史》:“江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这就是成语“江郎才尽”的出处,而李商隐却说自己在梦里得到了这只神笔,并要用它画一幅牡丹(诗里用“花叶”应该是为了迁就平仄)寄给巫山的朝云。那么“朝云”是谁呢?就是巫山神女,她“旦为朝云、暮为行雨”,一天就要用两个马甲。想象一下啊,用神笔画出的牡丹当然会美艳如霞了,与亦云亦雨的神女交相辉映,逐渐地在观众眼里就分不出谁是神女谁是牡丹了。 若细心阅读诗句的话,可以发现典故里都是富贵人物,牡丹是“富贵花”,自然不能有一丝穷酸气在,由此可见李商隐用笔缜密之处。 最后这两句诗还给读者传递了更深一层的信息:此诗虽一句一典,用人物暗喻牡丹,可这牡丹涅,却又暗喻李商隐的情人,一位美似牡丹的美人,也就是李商隐要用神笔画出一幅牡丹花相送的那个人。这种用典故双重暗喻的手法常会产生一种神秘的朦胧之美。 然而,李商隐用笔更有高妙之处:如登山,几度曲径通幽,以为山尽,谁知瀑布后别有洞天。李商隐何人哪?不仅仅是位大诗人,还是一个浪子。他爱他的妻子,可他又离不开墙杏路花的调情,榴裙仙枕的贪爱。他一生都仕途偃蹇,困苦潦倒,不能随心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若果然他成了富贵中人,他还能不能是一位以诗才令后人景仰的诗人?颇引人沉思。这首诗第一层意思是字面的,即用典故人物来形容牡丹;第二层意思须联想,即再以牡丹喻心中情人;而第三层意思则是隐晦的,是与情人的挑逗,由此也可证明这首诗是寄给他的情人的: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顶联描述了与情人见面之后相拥于帐的情景。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颔联则是二人床上前戏的镜头:出句“垂手乱翻雕玉佩”似为男主角动作,而对句“折腰争舞郁金裙”似为女主角之迎合。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颈联之“蜡烛”和“香炉”似皆闺房暗语,两个暗语配伍:能烧饭的蜡烛自然火旺,荀彧使用的香炉怎能不香馨可人?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尾联乃状销魂之态:若有神笔,随心涂抹,已胜巫山云霞尔。 李商隐曾在玉阳山修道,山有东西二峰,东玉阳山为男道士修炼处,西玉阳山则只有女道士,男女道士常私相聚会,体验男女双修。李商隐就是在此时认识了女道士宋华阳并有了一番刻骨铭心的爱恨经历。这首诗应该写于这个时期,全诗充满了惬意的情绪。 喀什 写于2012年1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