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一首:毛公鼎 宣王中兴未尽兴,迷信箕袋与桑弓。 为报杜伯无辜死,任侠伏矢惊病薨。 老年得子养不教,敢戏诸侯救长城。 东迁毕竟伤元气,战国割据藐王庭。 四十六年争胜负,史书未闻仰毛公。 后世燃膏烦考据,奈何黄土现青铜。 三足擎起天似碗,一杠横穿耳如峰。 无鼐气薄应费火,有容乃大或烹龙。 年深积雨生蝌蚪,日长入锈化镌铭。 王曰:“父歆辥我邦,康能四国报先王。 赐酒一坛应时祭,驷马长车伐叛疆。” 国宝怎堪俗子存,厄运交临十八人。 贼觊寇觎飘零后,戴笠闲充焚牍盆。 烟灭何方逮捕令,灰飞几缕暗杀魂。 草头将军欺黎庶,败走台湾攫宝珍。 未因沉重失此鼎,孤岛深峡不两心。 鼎有重归日,夏壤岂能分? 倭裔浑水羞认祖,大汉远诛不活擒。 跋:有人认为周宣王(?-前782年)是中兴之主,其实他未能真正地中兴西周。虽在位四十六年,东征西讨、武功文治,却功过参半。晚年还因为国政不稳,竟然相信了“月将升,日将浸;檿弧箕服”这个童谣,以为会有女人误国,会有桑弓(檿弧)箕袋(箕服)之患,遂下令禁止私人买卖弓矢。但还是发现了私造弓矢卖的,于是不仅杀了他们,还杀了监管此事的大臣杜伯,最后激起民怨。某日他到林中狩猎被杜伯的鬼魂现身用箭射中了他,回宫后不久即惊病而死。其实就是怨民中的侠客埋伏在林中为了给杜伯报仇而已。
宣王老年得子,儿子正是那位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幽王政权的毁灭,是西周东迁的转折点,东迁之后,周朝已毫无权威,这才出现了“战国割据”的局面。
翻览史书,其实找不到宣王授权毛公歆主领朝政的事。(俺寡闻哪,有在史书中见到过的诗友请不吝告知。)谁知,在1843年清道光年间的陕西岐山县的村民却挖出了毛公鼎,其铭文竟然记载了这件事。
毛公鼎几经辗转,每次的收藏者都没得啥好运,主要是抢夺者太多了。后来蒋介石要逃往台湾,命军统搜刮文物,其中竟然有这个鼎,他们不知其珍贵,就临时用它烧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