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二十三首马诗赏析 李贺(790-816),字长吉,昌谷(今河南省宜阳县三乡)人,是唐代中期杰出的诗人。他的诗以乐府诗见长,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极具浪漫主义风格。在艺术手法上敢于创新,别开生面,不拘成式。无论在立意、意境、炼字上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而且语句十分讲究,词藻丰富,修辞手法多变,极有研究价值。可惜他一生困顿,只活了27岁,留下二百四十多篇诗歌,辑为《昌谷集》。 李贺诗集里有二十三首咏马诗,极为著名,其中颇多脍炙人口之作,至今为文人们熟诵。在这些诗中,李贺以马自喻,深兴世无伯乐之叹。笔者这篇小文试对他这二十三首咏马诗作一番探讨性的赏析。由于起初是一首一首地在微博上发表,受字数所限,大多点到主题为止,未作更详尽铺陈。希望对初次读李贺马诗的诗友有所帮助。赏析如下: 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连钱:相连的铜钱,代指障泥的图案,也可以想象为龙背上的鳞甲本身就像马背上披着的障泥,以形容马的高贵;韂(chàn)是垫在马鞍下的小障泥;金鞭乃王者所用,全诗以马自喻,感叹报国无门,故有“无人、谁为”之叹。 二: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此诗着力地体现马能忍受磨难的毅力:草根虽甜,但沾着盐一般硬硬的雪粒,不知马嘴能适应啥样儿的马嚼子,就让它先用雪盐作蒺藜来试试吧。以盐拟雪描述的是冻雪,而飘飞的雪还是以谢道韫的‘莫如柳絮当空舞’为当。李贺这句是有意夸张。 三: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驺(zōu),御马之人。周天子就是传说中的周穆王,正要坐着八马宝车奔向玉山去会西王母。 (从这儿也看出西王母跟天上的玉帝根本不是一对儿。)御马人吹起号角,马开始奔驰,赤兔马最快,所以舍不得鞭打,故说“承恩”。 四: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李贺不大喜欢在诗里自傲,可这首好像还是因不平而发声了。二十八宿中的房星正是天马所在,星陨落而为马,故近敲而有铜声。当诗句读到“带铜声”时令人浮想万千,一种不屈的意志在隐约的神秘感中渗透出来。 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很多文人年轻时都自以为是文功武治的材料,如郭沫若,其实论打仗十个郭也抵不上一个许世友。年轻的李贺也是如此,渴望驰骤沙场建功立业。大漠燕山都是唐代征战的地方,钩是吴钩,就是宝刀,金络脑是高贵的马具,那么马也应是王者之马了。 六: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鬣焦朱色落,发断锯长麻。 查牙,错差的样子。饥卧在地的马骨头都凸出来了,毛粗糙得没了纹理,鬃毛色彩黯淡,麻绳做的笼头把额毛都勒断了。唉,这匹饥饿的马,其实就是贫困中的李贺。 七: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君王若燕去,谁为拽车辕。 “东王”是谁?《太平广记》里称“金母者,西王母也;木公者,东王公也。此二元尊,乃阴阳之父母...” 等于把“东王公”解释为“木公”,笔者觉得还是解释为周穆王更合乎诗意。“君王若燕去”比喻他的马车快得像燕子飞一样,颇让人联想近代出土的“马踏飞燕”那件青铜器,构思如出一辙。 八: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果下马”是供人游乐的马,小孩子都可以骑着戏耍。《魏志》里提到:“濊(huì)国出果下马。汉时献之,可乘于果树下行。”赤兔马才是战马,所以只有猛将吕布才能驾驭它。这首诗把自己喻为赤兔,绝不会供“蛮儿”戏耍。 九: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飂(liù)叔”是还能熟记舜时养龙事迹的人。这首诗里的龙亦马亦人,说这年月谁还认得好马?夜来霜雪压倒了马棚,在萧瑟的西风里,马砸断了骨头也没有人问。 十: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这首诗还是渴望遇到“伯乐”。“榜”是船棹。诗里说那艄公正等着项羽渡江,项羽却把乌骓马赐给他要自刎,这马就哭啊,心说:你今天拔剑自刎了,可我呢,我到哪儿才能再找到珍惜我的英雄? 十一: 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骐驎。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银鞯(jiān),马鞍下面镶着银饰的垫子。李贺在诗里不平地说:“内廷的驽(nú)马,根本跑不快,就因为是供宫人们享乐的,就能披上刺有麒麟的银鞯。而在坂坡上拉盐车的千里马却累倒在风尘之中。”“蹭蹬”是失蹄而倒的意思。 十二: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这是一匹年轻的马:耳朵似削尖的竹管儿紧贴马头,身上没一点儿桃花斑纹,这两句喻马的神态好,毛色纯。接下来说:将来上阵的话一定会被将军看上当坐骑的。诗句里充满了对前途的期待。 十三: 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宝玦(jué)是环状有缺口的玉。这首其实在咏伯乐:戴宝玦的公子有侠义之风,抛出重金买下千里马的骨头,赠给楚襄王。见“千金买马骨”典。李贺的诗神话情结常常很浓,诗意还是期盼伯乐。 十四: 香襆赭罗新,盘龙蹙镫鳞。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香襆(fú)同袱,赭(zhě)罗,红褐色的绫罗,此处代指罩马鞍子的罗袱;“盘龙蹙镫鳞”代指镌有盘龙图案的马镫。诗里说:若是这样一匹受宠的马跑在城南的大道上,那才叫春风得意呢。什么叫憧憬?这首诗体现的应该就是憧憬的性情。 十五: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前两句是个典故:齐桓公正骑着匹杂色马面对着太阳盘桓,有只老虎见到了,以为是专吃虎豹的猛兽“驳象”呢,于是吓得伏了下来。诗接着说道:这样一匹宝马一旦出了沟坎,会凌云飞起的。李贺在劝诫自己等待时机。 十六: 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莫嫌金甲重,且去捉旋风。 唐太宗的六骏之五是拳毛騧(guā),曾陪着唐太宗灭隋兴唐,何等威风?李贺用字总有点儿“鬼意”,他不说“追”旋风,偏说“捉”。想象一下伸手抓住旋风,非鬼神之力不可。这首诗是李贺对自己将来施展才能的想象或憧憬。 十七: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这首诗感叹世人不识好马,竟然用春天的禾苗切碎了喂养劣马(“小颈”的马是劣马),而在骑射场上只有长牙的千里马才能获胜。懂马的人认为牙长的马是良驹,“金埒(liè)”代指唐代豪华的骑射场。 十八: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这首诗对贪吏深恶痛绝。伯乐虽出现了,也看到了腹部有“旋毛”的千里马。可贪吏早把草料银子都克扣了,这里“掊(pǒu/póu)”有搜括意,千里马吃不饱,怎能跃过高山呢?“蓦”,跨越。 十九: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南北朝时代,梁武帝萧衍是中国第一个信佛的皇帝,所以“萧寺”常用来比喻佛寺。北魏孝明帝也信佛,曾派人到天竺学佛礼,这就是“驮经马”的由来。诗接下来说:可惜这匹驮经的千里马空有诚心,却不懂得讨人喜欢。章台,汉代官宦常去的红灯区是也,“走章台”暗喻讨好当势者。 二十: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重围”是古代双重围绕的腰带,两端的交叉处像燕尾。“眼中光”指好马要眼大且有光彩。诗里说:将军宝带上佩戴着鱼肠剑,来找千里马,首先要看马眼睛是否有净胜。暗喻当势者不知如何衡量人的才能。 二十一: 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 这首诗对伯乐也给予同情,实质上也是对最高当权者的不满。“须鞭”意为“待鞭,备鞭以待”,“玉勒”是玉制的马嚼子,“须鞭玉勒吏”即“御马人”。诗里说,如今“腾黄”宝马被拴到一边,美人们却登楼献唱,而能训养良马的人却被贬去了高州。 二十二: 汗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鸾”通“銮”,玉珂(kē)是马笼头上的装饰。诗里说:汗血宝马进了汉廷,就该随着銮驾才当其用。可偏偏让汉武帝宠信的方士李少君骑出去闲逛,在老百姓也不过就像匹青骡子一样。李贺心中对最高统治者不满哪。 二十三: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写到最后这首时李贺气更大了,干脆直接拿汉武帝说事了:你丫炼丹不成,也就是能看到几缕紫烟。你马棚的马又都是凡胎,谁也不能驮你上天! 赏析完李贺这二十三首马诗,笔者也有了丝丝的感慨: 智高者得千里马,德高者得伯乐,这是封建社会的完美; 千里马得择伯乐,伯乐择德高者,这是现代社会的完美。 比较而言,前者固难,而后者则更难。 喀什 写于2011年9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