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春深锁二乔 三国时期的“江南二乔”,是“风流姿色天下闻”,分别嫁给了东吴英雄孙策和周瑜,让长江对岸的曹家父子嫉妒得要命。曹孟德耿耿于怀,发誓“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二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憾!”。曹虽然于建安十五年(即西元210年)建成铜雀台, 但至死未能扫平四海,只剩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 说起来,这二乔虽然嫁得好,成了东吴最高级别的贵妇人,但实际上命运却毫不留情地作弄了她们。 大乔嫁给孙策之后,孙策忙于开基创业,东征西讨,席不暇暖,夫妻相聚之时甚少。仅仅过了一年,孙策就被毒箭重伤,使人寻请华佗医治,不料华佗已往中原去了,结果不治而亡,年仅26岁。其时大乔最多20出头,青春守寡,身边只有襁褓中的儿子孙绍,真是何其凄惶!从此以后,她只有朝朝啼痕,夜夜孤衾,含辛茹苦,抚育遗孤。岁月悠悠,红颜暗消,一代佳人,竟不知何时凋零! 小乔与周瑜恩爱相处了十来年。这些年中,大都督统兵东吴,江夏击黄祖,赤壁破曹操,功勋赫赫,名扬天下。可惜年寿不永,在准备攻取益州时病死于巴丘,才36岁。周瑜的遗体运回来的时候,太阳即将落山。小乔素服举哀,她没有看见丈夫的脸,只看到了金棺在夕阳下闪烁,映出晚霞的光芒,却慢慢黯然失色。当时,小乔不过30岁,乍失佳偶,其悲苦也可以想见。 曹操呢,一世枭雄,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又雅好诗文,开“建安文风”,更是个性情中人(这有他和蔡文姬的故事可佐证)。假若历史真象杜牧的诗那样,“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话,她们姐妹的命运或许会更好些。试想一下,曹操于横扫天下之后,拥江东二乔于铜雀台,弦歌艳舞,以享受缠绵之春色,当是何种得意气概。 曹操的第三子,即因七步成诗而逃过被其兄长曹丕砍头的曹植,写下千古名文《铜雀台赋》。其中两句“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被诸葛亮改成“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读给周都督听,以激发他对抗曹操。 二十世纪的中国也有“二乔”,他们是“风流文采天下闻”。不过他们不是新的“大小乔”,而是“南北乔”。碰巧这二乔也都出生江南,都是江苏盐城人。“南乔”乔冠华,曾以笔名“乔木”为《时事晚报》撰写国际述评;后来是红朝第一宰相周恩来处理中美关系的最得力助手,官至外交部长。“北乔”胡乔木,也用笔名乔木,曾任红朝开国皇帝毛泽东的秘书,官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当乔冠华在香港新闻文化界大施拳脚的时候,胡乔木已在延安被广泛誉为中共“党内一支笔”。两位都是大手笔,大秀才,南天北地遥相呼应,辉映媲美,一时传为佳话。 1945年秋,林彪曾随毛泽东去重庆与蒋介石谈判。蒋介石对林很欣赏,多有拉拢之意。毛的一干随员之中还有秘书胡乔木。他到重庆之初便以“北乔”之名在《新华日报》上发表文章。而乔冠华作为《新华日报》编委、国际述评专栏的负责人自然耳闻目睹。因此开始“南北二乔” 争笔名的故事。到1949年,合该是“冤家路窄”,乔冠华和胡乔木成为同事,“人名官司”就打到毛泽东那儿。毛从中调解,并戏言,“古有大小二乔,今有南北二乔”。 重庆谈判的协议书上的签字墨迹未干,毛与蒋便打了起来。林领雄兵百万,从东北打到海南,为毛夺得大半个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开国元帅”。1971年秋,林坐的飞机坠毁在蒙古的温都尔汗。林彪有个堂兄叫林育英,曾做为共产国际的代表,为毛确立领袖地位立过功,所以他死在延安后,毛抬棺材。林死后五年,毛也命归西天。毛的尸体至今停放在天安门广场中间的一个水晶棺里。林的尸骨在何处,国民不知,我也不知。 曾是蒋介石心腹将领的张治中,身为国民党的代表团长,于1949年4月1日到北平与共产党进行和谈,谈判完后,没有回到南方,而是留下在北平,并于6月宣布脱离国民党。 曹孟德空修楼台,不曾识得二乔颜面,终究是件遗憾的事。毛得了二乔,历史却留给人们更多的遗憾。 七绝 温都尔汗 ---步雪葵兄韵 半江红 2012.10.24 陨落荒凉恨未销, 漫天腥雾弥红朝。 战神若是张文伯, 谁赋闲诗戏二乔? ---雪葵兄原玉--- 【七绝】《温都尔汗》步杜牧韵 元帅铁衣焚未销, 当年星火证今朝。 胜家谋略无侥幸, 军帐何曾图二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