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苏轼做出过卓越的贡献。东坡之诗词,是清丽的星光,洒向世人的心灵,给人以启迪、以安慰、以宣泄。苏词流传得广泛和长久,影响了千余年、无数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便是其中一例。苏词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也有“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婉约。不同的风格,读来都意味深长,值得茗品,让人受益。
虽然对自己仕途颠簸,东坡自嘲为“我被聪明误一生”。他在诗、词、赋、散文、书法和绘画等方面则都取得极高成就,世人难以企及,成为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简言之,苏轼是博学之士。当然,也幸好他不是博士,不然也是“仇博”者们的目标了,呵呵,这是闲话。
今天整理书架,翻出了中学同学赠送的书法作品,他所书的就是东坡词《望江南·超然台作》。该词兼有豪迈之风骨与婉约之灵气。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此词非常值得一读,再次推荐给各位读者。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挥笔而就。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上下两阕,共54字,明白畅达,无一晦涩之处,不用我废笔墨解释了。万一你有不解之处,google 一定帮你找到答案。下面是老同学手迹。
“休对故人思故国”,哪能这么轻巧,更何况书法是故国故人的手迹呢?故人这会儿对不上,有关故国的思绪,因这酒后所读之诗,勾起一两缕。
这几天,因为上网读到“不作死也得死”一类的言论,感概之余杜撰了“XX博士”一词,以发泄胸中所积的半毫升愤然之气,不料被人加封“仇博”高帽,在网上游街示众。观众成百上千,“愤青”“愤老”等彩色标签,被横飞的唾沫浸湿而带有粘性,从空中落下,粘在高帽上。昨天捅破了“仇博”高帽,那两个标签还有点搁不下。因为我的年岁,不青不老,所以“愤青”“愤老”实在不合适。(提醒一下XX们,改送我“愤中”的标签吧。)
祖国早已不是我的国家,骨感的现实显然由不得我来选择;故土也没有我的一份水土,丰满的梦幻也似乎尽含心酸。然而,异土他乡,未必不是乐园。付出劳动,工资自动到账,从不需要讨薪;养家糊口之余,留足迹于绿水之滨青山之颠;空气永远清新如许,用不着从雾霾之中,过滤一点氧气给血细胞,让生命继续;纳的税都花在哪些地方,一查便知;充当“愤中”,不会有警察请喝茶…这不是某些XX所说的有奶便是娘的问题,而是你活着,你应该成为你自己。小时候我经历过艰辛,但总算是有娘养有娘教,比起那些有娘养无娘教的,幸运了很多。即便说这属于“有奶便是娘”,也比吃了奶还不认娘,要符合人性。
不青不老半渔翁,半苑栽花半愤中。
米笑油哭成旧事,诗吟四句半壶空。
半江红 2015.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