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国裁宫锦,添茶要避嫌 昨晚睡觉前,顺手拿起一本书,胡乱一翻,碰上李商隐的七言绝句《隋宫》。诗曰:“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写的是隋炀帝出游江南的事。记不得第几次读到此诗,但仍然有新体会,联想到当今国内一些现象,颇有感触。今天把它们写下来,与各位分享。 李商隐因诗留名。他出于晚唐,少年时期家境窘迫,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由于从小孤贫,养成忧郁、敏感而清高的性格。他一生的仕途,因在牛李两党的夹缝中,实在是曲折坎坷。虽任过不少官职,但均为闲职散官,没当过核心,没掌过实权,量其德才,很不得志。因为身世仕途如此,他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批评讽喻朝政作品也很隐晦。《隋宫》一篇虽是吟史,实际上是讽刺当朝政治,短短四句,内涵却很深厚。 为读懂此诗,得先了解诗中人物,即隋宫的主人,隋炀帝。隋炀帝,名杨广,是隋朝的第二任皇帝。他20岁(公元589年)时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进攻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中国百年战乱。他于604年继位,对于国政有着恢宏的抱负,并且戮力付诸实现。他修建利了在千秋的京杭大运河,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推动大建设,开创科举,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等。但是,兵役沉重,工程耗资巨大,皇族挥霍无度,老百姓忍受不住暴斂横征,只得起来造反。公元618年,隋炀帝在行宫被其部下宇文化及所弑,大隋王朝覆灭。隋炀帝在位14年,创造了别人难以创造的“丰功伟绩”,似乎也是属“千古一帝”。但是因为他丝毫不在乎人民疾苦,视百姓如牛马。人民的反抗最终成为他的“功绩”的最好评价,他得到是“暴君”桂冠,遭万世唾骂。 再回头来读诗,我加点注解,以便理解。 隋宫① 乘兴南游不戒严②,九重谁省谏书函③? 春风举国裁宫锦④,半作障泥半作帆⑤。 ①指隋炀帝建的行宫。李商隐当时任盐铁推官,游江东,访了扬州的江都宫。 ②自古以来,皇帝巡狩四方时,“凡车驾亲戎,中外戒严。”说不戒严,意谓炀帝骄横无忌,毫无戒备。 ③九重:皇帝居住的深宫。省:明察。谏书函:给皇帝的谏书。隋炀帝巡游,大臣上表劝谏,被杀数人,遂无人敢谏。 ④宫锦:供皇家使用的高级锦缎。 ⑤障泥:马鞯,垫在马鞍的下面,两边下垂至马蹬,用来挡泥土。 把这首诗翻译成白话文就是:骄横无忌的(隋炀帝)要南游江都,无所戒备和顾及。进谏的臣子被杀,你想皇宫中有谁去理会那些谏书呢?春天到了,全国上下,又要紧锣密鼓地裁剪绫罗锦缎,赶制用来做皇家马匹上用的障泥和游船用的帆布。 隋炀帝耗费全国的人力物力,寻求个人满足,可谓倾天下之所有填一已之私欲,并导致身亡国灭。回顾历史,忧虑现实,诗人气愤填膺,挥笔声讨。据史料记载,隋炀帝南游,整个船队用挽士8万余人,皆以锦丝为袍。卫兵所乘,又有数千艘。舳舻相接200余里,骑兵沿岸而行。船队所到之处,皆供水陆珍奇。如此挥霍铺张,何处下笔?李商隐只在“宫锦”两字上做文章,用于“障泥”者则泛指陆行,用于“帆”则泛指水行。借“障泥”和“锦帆”事点化,实写皇家的穷奢极欲,欲彰民不堪命之状,点明亡国之必然。 正眼看看今日之北京城,《隋宫》所列现象,历历在目: 菜刀不让上架售卖,出租车后门窗不许打开,民众的基本权利和切身利益被恣意践踏,官家的骄横无忌不就是隋炀帝的“不戒严”吗? 彭博社和纽约时报分别报道说两位顶级高官的家族拥有巨额财产,当局的做法不是出面澄清事实,而是封人家的网,封锁消息,这不就是不“省谏书函”吗? 动用140万“自愿者”和全国的警察力量来保卫的2000多名“十八大”党代表,下了专机还有排排美女媚笑迎接,此劳民伤财与“举国裁宫锦”何其相似! 在所谓“十年辉煌”之余,民心躁动,政权还靠军警维系,社会靠暴力来“维稳”,盛世之状不是隋朝末年么? 历史已经被人忘却。但我深信,宏伟的基建工程,登月下海的高科技,虽然给人一时惊奇,最终只是过眼浮云,人民是否能有尊严的生活才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 七绝 中南海 半江红 2012.11.12 水静墙高似旧年,车窗紧闭更威严。 洋文报纸掀波浪,妹妹添茶要避嫌。 据有心人统计,07年胡作报告时,给江伺茶6次,今年伺茶1次。 相关作品: 《从千金买骨说起》 《七律 祭崇祯皇帝》 《红袍加身》 -------------------多谢雪葵兄雅和-------------- 两湾小海在中南,北海塔白遮翠岚。 禁地最当还百姓,晨昏来打太极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