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台赛优胜作品评析
《吾爱诗词》网站第八届擂台赛的题目是《夏日杂咏》,体裁是七律,新韵平水韵均可,要求诗中必须含有“暑气”一词。参赛作品393件,符合要求的336件,按获得诗友和评委投票的多少,前十名入围。在入围作品中,筛选出优胜者。最后一个过程如何进行,组织者没有说明,我是第一次做评委,没参与。评选结果已出,下面是四首获得“优胜”的作品和评析。
-
其一, 编号2638 作者:红雪柳
暑气蒸人夜未眠,倚窗远眺忆当年
胡琴歌起竹床阵,蒲扇风摇马路边
结对小儿巡笑闹,打围主妇坐悠闲
可怜旧日清凉地,已是高楼少见天
-----------------莫雨涵女士所做评析-----------------
-
【暑气蒸人夜未眠,倚窗远眺忆当年】
首联虽无波澜,点明因为暑气蒸人、未眠,寂寞中时时倚窗远眺,如实勾出了作者吟诗自遣的现状。把读者的思维慢慢拉回以前的岁月。
【胡琴歌起竹床阵,蒲扇风摇马路边。结对小儿巡笑闹,打围主妇坐悠闲】
胡琴:又称乡胡、稽(同奚)琴。历史悠久、形制古朴。发音柔美,音色动听。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竹床:竹子的表面都被磨得光亮了,伴着吱吱的声音,我们试想想,夜间,屋里闷热,人们就将竹床就摆在了外面,成了竹床阵,大人小孩都聚在一起,小孩子的玩具也洒落在上面,就又是另一世界了。躺在清凉的竹床上,可以看到夏夜里的漫天星星,格外多,格外清晰。蒲扇:扇面上常用火笔烙烫出山水花鸟、人物鱼虫等纹样,一把蒲扇的神奇留给人们无尽的回味和快乐。悠悠往事如水气尘埃,随着去日化作一阵清风。作者通过旧时竹床阵、蒲扇摇、小儿打闹、主妇闲聊等一连串的情景描述,使人浮想联翩,仿佛回到那个精神生活很丰富的年代,那份温馨,那份纯净让人回味无穷。
【可怜旧日清凉地,已是高楼少见天】
尾联笔锋一转,愁绪陡生,街道上车水马龙,熙来攘往的人群,像潮水,霓虹耀眼,灯火闪烁,亦幻亦真。城市所拥有的喧闹,繁华,阴暗,烦闷,高楼林立,是现代都市的标志之一,邻里之间互不往来、视同陌路的现象,也成了难以治愈的“都市病”之一。现在的人们,或许曾经在长辈们轻摇蒲扇的微风中长大,但已经根本不屑于这些要自己来“制造”风的纳凉用具,当我们沉溺于享受现代文明的时候,或许更需要怀念那些朴素实在的昔日文明。那些,才是吹拂在我们心中的风……
全律语言清新自然,笔调朴实无华,于清虚冲淡中见跌宕起伏,架构接转流畅,一气呵成。实属佳品。
【火伞高张暑气生,纳凉偏喜作郊行】:火伞高张:比喻夏日酷烈。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夏天,凡同一地区,总是郊外比城里凉快些。那么,欲纳凉而偏喜作郊行,这个“偏”字,有问题么?若是古代啊,绝对是用错了,如今却不然。现今纳凉之上选,是宅在空调屋子里,因此,郊游也就可以用“偏”之转折了。
【云归岭上初收雨,鸟啭枝头乍放晴】:郊野风致,作者但取雨过天晴一小节。云归岭上,见疏阔,鸟啭枝头,得灵动。宋释绍嵩《旅暮即事》:万壑初收雨,湖声正寂然。《翠萝亭书事》:万壑初收雨,鸦声唁客劳。(问自度娘)纳兰性德《南乡子》: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啭:鸟声婉转。清晨和雨后,正是鸟鸣最成旋律时,非用“啭”字不可。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汤显祖《牡丹亭》: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然此联炼字最高处,似在“乍”字,本就短促,更取倏忽。初收雨时,未必无鸟啭,乍放晴时,亦可有云归,此为“互文”法,不可强加分别。
【北涧濯余耽野趣,南皮吟罢愧浮名】:北涧:不知何处之北涧,也不知是否用典。濯:语典,若只取字面意思,即不知其趣了。屈原《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取随适意。南皮:观麓台先生个人空间,知喜游历,各处怀古之作甚多。但是,此次郊游,无论是否在南皮,此处都是用曹丕“南皮之游”典,要不,下面的“吟”字就无着落了。浮名:虚名。虚名是虚名,是哪一方面的虚名么?若是诗名,则前面的“愧”是自谦语,若是功名,前面的“愧”,就是自得语。柳永《鹤冲天》: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可证浮名亦可指功名。
【偶因酣醉寄徐榻,准拟淹留不问程】:寄:寄身,托身。苏轼《纵笔》: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临江仙》: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皆有自轻体肤而适性情意。徐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六》:(徐)稚(字孺子)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陈蕃为豫章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之免,既谒而退。蕃性方峻,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悬)之。王勃《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因偶醉而准拟淹留,最见作者情调,“说走就走”的旅行,竟算不得什么,“说不回来,就不回来”,才真是“酷”哩。
下面说一说“南皮之游”:
1明张溥所辑《魏文帝集》中,载有《与吴质书》三篇,其一曰: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既妙思六经,逍遥百氏,弹棋间设,终以博奕,高谈娱心,哀筝顺耳。弛骛北场,旅食南馆,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白日既匿,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舆轮徐动,宾从无声,清风夜起,悲笳微吟,乐往哀来,怆然伤怀,余顾而言,斯乐难常,足下之徒,咸以为然。今果分别,各在一方。元瑜长逝,化为异物,每一念至,何时可言?
2参加“南皮之游”的,有曹丕、吴质、阮瑀,还有曹真、曹休(据《与吴质书》三)。后来学者分析,邺中七子(建安七子,除去孔融,加上曹植),都在其列。
3文士聚会,不可无诗。《文选》载沈约之《宋书·谢灵运传论》曰:缀平台之逸响,采南皮之高韵。遗风余烈,事极江右。李善注:南皮,魏文帝之所游也。高韵,谓应、徐之文也。应、徐,即应玚和徐干。唐吕温《裴氏海昏集序》:魏公子为南皮之游,以浮华相高,故其诗傲荡骄志,胜而专,勤而不安。。。夫如是则观南皮之诗,应、刘焉得不夭,魏祚焉得不短!应、刘,即应玚和刘桢。宋人苏颂《公说再和并前十五篇辄复六章用足前篇之阙》其四:追寻燕友南皮会,谁继曹刘七子诗。可证当时确有酬答,只是后来散佚而不可考了。(采自俞绍初《“南皮之游”与建安诗歌创作》)本诗中的“南皮吟罢”,即是本此。
用典,是一个有趣的文学现象,争论亦多。有人说,典故即是密码,我觉说是“春点”、“黑话”,亦无不可。高下且不论,“纠集”同道的作用,是很显著的。用典,又可以极大地扩展歌诗的容量。用典之法,无非指代与比拟之融汇。凡弦歌雅意,几乎都是只提一个头儿,正所谓“短歌微吟不能长”。读者若是能读懂,则可抽取茧丝。如麓台先生这首,是要抒发什么呢?当然是郊游之畅快,不出“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的范畴。但是,同游的有谁,东道主又是谁,格调才情如何,与作者的关系又如何,若不用“南皮”、“徐榻”两典,就很难兼顾。用了,即可知作者之乐事,除了濯足吟诗酣醉,尚有与知音胜友之盘桓,真宜乎“准拟淹留不问程”了。
-----------------洛溪游子先生所做评析-----------------
这首诗相信大家读了以后都会感觉到作者的功力,笔法十分老道。比如每句中最主要动词都很警策,而且出现的位置 很有参差感:
火伞高张暑气生,纳凉偏喜作郊行。
云归岭上初收雨,鸟啭枝头乍放晴。
北涧濯余耽野趣,南皮吟罢愧浮名。
偶因酣醉寄徐榻,准拟淹留不问程。
这首诗通篇是个小故事。首联开门见山,先写天热,再写作郊行以纳凉。第二联写郊行碰到了雨,但后来雨霁天晴。第三联写然后去北涧享受野趣,回来后朋友们一起参加嘉会,吟诗作乐。最后一联非常老道,写因醉留宿。因为有时间这根轴,全诗逻辑性很强,读下来非常顺畅。
这首诗文笔也很优美。如写烈日,说火伞高张。第三联对仗工整之余,也饶有趣味。北涧濯,我不清楚有没有典故,但有刘诜的《荷花庄独步》先例:“吾与二三友,周回此田畴。。。。。戏攀西祠花,下濯北涧流。”南皮因为曹丕曾经常在此与文士雅集宴游而成为朋友间聚会的一个典故。徐榻,大家一定很熟悉《滕王阁序》里的“徐儒下陈蕃之榻”。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的朋友也都是儒雅之士。另外,看得出作者对自己文才还是很有些自信的。
这首诗要挑毛病,我个人觉得“初收雨”和“乍放晴”意思太接近。“云归岭上初收雨”这一联不妨写雨景,然后下一联写“忽转晴”,可能更好些。
-
其三 编号2600 作者:冰粟
无边暑气复何之,日夜相摧困不持。
遂哭荣禾焦坼土,犹惊贫屋坠荒陂。
陆沉未醒藏蕉梦,天问犹吟湛露诗。
一簟谁眠行路外,高楼灯暗几家宜。
-----------------莫雨涵女士所评析-----------------
【无边暑气复何之,日夜相摧困不持】
起句首先造境,说盛夏的不但热气很强,而且白天黑夜不间断互相缠绕,给人一种压抑和几乎喘不过气的感觉。千般难奈,万般无奈跃然纸上。
【遂哭荣禾焦坼土,犹惊贫屋坠荒陂】
遂哭荣禾焦坼土——荣禾,就开花还没有结实的禾苗。坼,裂也,《后汉•安帝纪》日南地坼长百余里。这句的意思是说:让人感到伤心难过的是北方现在很多地方大旱,许多开了花还没有结实的禾苗就焦枯了,农民的粮食就要减产了。
犹惊贫屋坠荒陂——荒陂:荒,芜也,荒陂,就是山野之民所住的地方,这句说的是:更让人震惊的是,在云南有的地方农民的屋子也倒塌了。那么,为什么农民的房子会倒塌呢?
【陆沉未醒藏蕉梦,天问犹吟湛露诗】
陆沉未醒藏蕉梦——陆沉是说陆地沉陷,点明屋坠的原因,也就是地震。这句与上句一问一答,遥相呼应。藏蕉梦——典出《列子集释》卷三〈周穆王篇〉,比喻人生为变幻莫测的梦境。清朝黄景仁
《满江红•赠王桐巢》词:“蕉鹿几番惊往事,关山若个常年少。”藏蕉梦的典故说鹿最后失而复得,这里是借藏蕉梦来问农民的粮食和房屋失去了能不能再得到呢?而未醒道出了事情的不确定。
天问犹吟湛露诗——天问,因为不确定,又无处可问,只能问天。湛露诗,出自《诗经•小雅》,一般指小雅•湛露,前人大多理解湛露既然临于草树,则无疑象征着王之恩泽。露之湛湛其义蕴犹情之殷殷,热情得酒之催发则情意更烈,正好比湛露得朝阳则交汇蒸腾。《湛露》里面有“显允君子,莫不令德。岂弟君子,莫不令仪”是赞美君子的。因为无处可问,心里又抱些希望,希望那些当官的能心怀美德,为百姓谋福,这一联将那种无可奈何的心态抒发得酣畅淋漓,惟妙惟肖。
【一簟谁眠行路外,高楼灯暗几家宜】
一簟谁眠行路外——因为暑气逼人,所以很多人选择拿着一簟席子住在外面,这就和首联的暑气逼人相呼应。晚上,人们睡在街道或者花园的路边,无聊的时候,目光就会四处张望,很自然引出下面一句。
高楼灯暗几家宜——远处的高楼很多灯都是暗的,都没有人居住,说明高楼的入住率特别低。此句,道出需要居住的人无家可归,而有钱人却很多楼闲置这一现实,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从而引出了一个贫富差异很大的社会问题,犹让人深思。
全律语言含蓄,化典无痕,起承转合,章法井然,从简单的“暑气”引出了一系列的急待解决的问题,将题材驾驭的游刃有余,彰显作者的文字功底。
不足的是:出现两个“犹”,避开尤佳。
-----------------洛溪游子先生所做评析-----------------
首联点明夏日,也是开门见山。第二联一转,写伤禾以及伤贫屋。我个人认为这应当在写北方的干旱和南方的地震。第三联用典,意思比较隐晦,诗无达诂,我不是很确定怎么去理解它。
陆沉,意思很多,有国家逢难的,有个人不得志的,有陆地下沉的,不太好把握。如丘逢甲的“懒呵鬼壁劳天问,拚共神州付陆沉”,显然是指国家多难。黄遵宪也有“陆沉欲借舟权住,天问翻无壁受呵”。但本诗里“陆沉”比较费解。从上下文看,可能是指地震,也可能是指个人不得志隐居。藏蕉梦是个典故,一般是指得失或者荣华如同梦幻。陆沉和藏蕉两个典故连在一起,用来说个人不得志最通,但这样和全诗基调就不符。以意逆志,我觉得可能还是应当理解成是担忧国事。天问犹吟湛露诗也一样有些费解。天问,也有多个意思,如问天,以及天子垂问的意思,甚至还有责天的意思。湛露诗,应当指诗经里的一首诗,诗意是指君王矜弊恤乏而施加恩泽。天问和湛露诗用在一起,也还是不能确解。但总体可以认为是怜恤干旱和地震。最后一联把只有一个席子的流浪汉和高楼住人做对比,以发问妥当收结。
这首诗的立意颇高,在入围作品里是很突出的,文笔很有古意。四联的句式也很错落有致,格律很工整。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好的律诗。如果要鸡蛋里挑骨头,我觉得第三联四典连用,未必最佳。问题最大的可能是藏蕉梦一典。另外两个“犹”字重。这种重字古代是很常见的,如白居易的《赋得古草原送别》,有两个“又”字。但此诗两个“犹”字比较接近。
以上都是个人看法,才疏学浅,又加以凡务冗杂,时间有限,请大家多指正。
-
其四 编号2525 作者:半江红
暑气升天汇冷云,一时阵雨落三秦。
东流渭水浊依旧,侧卧南山色已新。
几处鸣蝉河岸柳,半宵烤肉夜中人。
月闲不问今朝事,玄武伏兵是旧闻。
-----------------焚琴煮鹤先生所做评析-----------------
次句紧承首句,干净利落,隐约可见古人风范。“落三秦”三字有气势,“三秦”本不可收于目内,然此处为虚笔,唐王勃有名句云: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明朱诚泳亦有句云:“千里亢阳过十月,一时飞雪遍三秦”。 半江红先生此联,愚颇爱之,放眼入围诸作,唯冰粟女史之“无边暑气复何之,日夜相摧困不持”可堪匹敌。
颔联描摹远处之景,笔调清丽,乃写意之笔。
颈联述近景,笔势见弱,或因写实之故。
尾联振起,一挽颓势。“月闲不问今朝事”,非不问,实不能问也,你懂的。“玄武伏兵”用唐李世民玄武门事。此联乃全诗亮点所在,耐人寻味。
此作用笔老道,唯第三联稍弱,若能代之以铺垫语则更加。
相关链接(点击可进入):
吾爱诗词:【第八期】夏日杂咏
洛溪游子:【体会】《夏日杂咏》两首入围作品赏析
莫雨涵:【讨论】《夏日杂咏》两首入围作品浅析
华夏戎狄:【观点】麓台先生夏日杂咏浅析
焚琴煮鹤:【观点】半江红擂台作品浅析
半江红 2014.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