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思考为了未来  
未来人俱乐部  
网络日志正文
老几:“礼”“仪”之辨 2015-09-19 15:58:07

“礼”“仪”之辨

老几

华夏历史上号称礼仪之邦,然而“礼”“仪”是什么,如今能搞清楚的人却不多了。

公元前537年(鲁昭公五年),鲁昭公去晋国朝拜晋平公。春秋时期,国家之间的迎宾仪式从郊劳开始,步步为礼,极其复杂。晋国在郊外举行郊劳,包括馈赠等一连串繁杂的外交仪式,鲁昭公都做得非常到位,居然一点都没做错。晋平公非常欣赏,对大夫女叔齐说:“鲁国国君不是很知礼吗?” 女叔齐却并不认可,他说:“鲁昭公擅长的只是仪式,而不是周礼。礼是用来守卫国家、执行政令、不失去百姓的东西。现在,鲁国国君的大权旁落到了士大夫的手中。鲁国公室被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大政治家族分成了四份。由于大权旁落,老百姓现在都不怎么关注国君的处境。身为国君,祸难就快降临到自己身上了,还不赶紧想办法解决,却还在琐琐屑屑地学习礼仪。这哪里算得上是知礼呢?” 这就是历史上典型的“知仪不知礼”的典故!

礼在西周是一套反映当时道德伦理的形式;这种表现的形式就是“仪”,它反映的内在伦理道德就是“礼”。礼者,理也。孔子寄希望通过“礼”的训练,培养出一种道德习惯,也就是“修”“养”得“仁”。胡适修养到家,颇得孔子之仁,能够体会到这一点,反映在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

所以孔子论学,首倡礼乐。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孔夫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真君子欲仁而礼,当仁不让,无“礼”即是有礼;伪君子存心不仁,仪越多越无礼。而小人受情绪所奴役,既无礼亦无仪。  

浏览(1178) (0) 评论(4)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huixiang1 留言时间:2015-09-23 09:04:00
老几,蜉蝣:

你们在这个题目上走的有点远了。

不管礼还是仪,其上者,都是因时,地,人而变的,是或然的,不必然,就难以仿效。上礼,在于处在那个时地人能够循道而行,而不失之。周公的礼,只能以这个标准衡量;从这个角度,才能一窥他的道,得到所谓“礼之精神”的启示。

礼之道,在于大通及远,不在于小用,斤斤计较小节则失之。这个通,纵向通于人性,横向通于人情,没有我之人性,亦不能通于他人的人情。礼是社会性的,就需要知道社会的层次。钱穆曾将社会分成几个层次,城市,乡镇,山林,江湖。城市是文明的中心,而江湖则离文明最远而往往是“反”文明的。只有贯通这四个层次的礼,才是礼的生机,才有道于其内;而每下愈况,礼能够通行山林江湖,才算及远,“礼失而求诸野”的意味也就包含其中了。

举几个例子:
庙堂
太祖(赵匡胤)初即位,朝太庙,见其所陈笾豆篮簋,则曰:“此何等物也?”侍臣以礼器为对。帝曰:“我之祖宗宁曾识此!”命彻去。亟令进常膳,亲享毕,顾近臣曰:“却令设向来礼器,俾儒士辈行事。”至今太庙先进牙盘,后行礼。康节先生常曰:“太祖皇帝其于礼也,可谓达古今之宜矣。”《邵氏闻见前录》

山林
钱文僖公惟演生贵家,而文雅乐善出天性。晚年以使相留守西京,时通判谢绛、掌书记尹洙、留府推官欧阳修,皆一时文士,游宴吟咏,未尝不同。洛下多水竹奇花,凡园囿之胜,无不到者。有郭延卿者,居水南,少与张文定公、吕文穆公游,累举不第,以文行称于乡闾。张、吕相继作相,更荐之,得职官,然延卿亦未尝出仕,葺幽亭,艺花卉,足迹不及城市,至是年八十余矣。一日,文僖率僚属往游,去其居一里外,即屏骑从,腰舆张盖而访之,不告以名氏。洛下士族多,过客众,延卿未始出,盖莫知其何人也。但欣然相接,道服对谈而已。数公疏爽闿明,天下之选,延卿笑曰:“陋居罕有过从,而平日所接之人,亦无若数君者。老夫甚惬,愿少留,对花小酌也。”于是以陶樽果蔌而进,文僖爱其野逸,为引满不辞。既而吏报申牌,府史牙兵列庭中,延卿徐曰:“公等何官而从吏之多也?”尹洙指而告曰:“留守相公也。”延卿笑曰:“不图相国肯顾野人。”遂相与大笑。又曰:“尚能饮否?”文僖欣然从之,又数杯。延卿之礼数杯盘,无少加于前,而谈笑自若。日入辞去,延卿送之门,顾曰:“老病不能造谢,希勿讶也。”文僖登车,茫然自失。翌日,语僚属曰:“此真隐者也,彼视富贵为何等物耶?”叹息累日不止。《东轩笔录》

江湖
张齐贤(宋相)为布衣时,倜傥有大度,孤贫落魄,常舍道上逆旅。有群盗十余人,饮食于逆旅之间,居人皆惶恐窜匿;齐贤径前揖之,曰:“贱子贫困,欲就诸大夫求一醉饱,可乎?”盗喜曰:“秀才乃肯自屈,何不可者?顾吾辈粗疏,恐为秀才笑耳。”即延之坐。齐贤曰:“盗者,非龌龊儿所能为也,皆世之英雄耳。仆亦慷慨士,诸君又何间焉?”乃取大碗,满酌饮之,一举而尽,如是者三。又取豚肩,以指分为数段而啖之,势若狼虎。群盗视之愕眙,皆咨嗟曰:“真宰相器也。不然,何能不拘小节如此也!他日宰制天下,当念吾曹皆不得已而为盗耳,愿早自结纳。”竟以金帛遗之。齐贤皆受不让,重负而返。《涑水记闻》

城市
举个现代隐于市的例子。某君回国,与朋友在闹市,偶然将食物包装纸掉在地上,习惯性俯身拾之,地面固早有垃圾在焉。一友说:“看,这就是文明”。旁观众人瞩目。某君从容说:“怕罚款”。另一友嗤之:“哪有人管这个”。众人意解矣。
回复 | 0
作者:老几 留言时间:2015-09-20 17:30:05
蜉蝣兄好!
辩解的目的是为了批判,呵呵。
总体同意你的看法,也同意『礼失去了道,退化成形式事实上是在“周代” 】,但是是在武王,或者更早,不是在“周公”:-)。
周公在失道的情况下,以天下为公,把礼定下后,就礼让了天下,让后代的君主可以无为而治,【用现代时髦的话说,就是在体制上予以保证。』基本上体现了“德”治原则:-)。
到了孔子,人的欲望更加膨胀,恢复原始的自然道德已经不可能,只好退而求其次,以讲礼乐入手。取中下之人,不可言上之意。解析几何学了,才可能说微积分吧:-)
这就是道的变易。
这就是如你所说【关于孔子把主张克己复礼,其主张大概有循着礼教回溯到道的意思,孔子大概以为礼教的形式回来了,那么其真正的内涵也就慢慢为人们理解了】
正如所说【这个用形式去装内容的方法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能防止伪装,不能辨认隐藏在礼教名义下是否有真正的内容,客观上造成了假道学伪道学的泛滥,反而和孔子从礼教回溯到道的道路南辕北辙了】这个问题的根源正如灞柳文章题目所说的,善恶之分,离道之始。荀子孟子本体上就走偏了,以后儒家的成就就非常有限了。所以司马迁对孟子也就用“道即通”作为评语,只是部分肯定,全无像对孔子高山仰止的感觉。
回复 | 0
作者:思考为了未来 留言时间:2015-09-19 18:56:02
老几兄周末好! 多谢几兄为我“大逆不道”的反动文章辩解,呵呵。
没错,礼崩乐坏的时代,众诸侯所模仿的“礼”都只是形式,仅仅是仪式而已,但礼失去了道,退化成形式事实上是在周公的时代就已经发生了,一旦把无常的天命囊括为周天子私有,天下为公就成了家天下,道的生命力就已经失去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诸侯纷纷仿效,以为学到了表面的礼仪,就可以挑战周天子了,的确,诸侯们不傻,你周天子可以借礼教来占有天命,为什么我们就不行呢! 你说文王德配天地,才得以拥有天命,这个也许没错,难道这“德”是有遗传基因的,周的后代子孙都德配天地了不成?如果不是这样,那周的道注定是要失去的,明明是去了道却用礼教占着天命不放,那么诸侯怎么能服呢?所以说,这个根子还是在周的用礼教维系天命的源头。
真正能保有道的,是使有善有德有才之人能够始终居于领导的地位,这才是保有道的不二法门,除此无他。用现代时髦的话说,就是在体制上予以保证。
关于孔子把主张克己复礼,其主张大概有循着礼教回溯到道的意思,孔子大概以为礼教的形式回来了,那么其真正的内涵也就慢慢为人们理解了,这个也许会在某种情况下发生,但这个用形式去装内容的方法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能防止伪装,不能辨认隐藏在礼教名义下是否有真正的内容,客观上造成了假道学伪道学的泛滥,反而和孔子从礼教回溯到道的道路南辕北辙了.
蜉蝣
回复 | 0
作者:老几 留言时间:2015-09-19 16:35:49
这篇算是对蜉蝣和huixian对话的一个补充。蜉蝣说的无道之“礼”,实质是“仪”,就是huixian引用老子的话:乱之首。
回复 | 0
我的名片
思考为了未来
注册日期: 2013-03-11
访问总量: 267,224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老几:“礼”“仪”之辨
· 蜉蝣之暮:观阅兵,侃周礼
· 蜉蝣之暮:也谈巴门尼德的“三条
· 从巴门尼德的存在观点看鲁迅
· 《未来社》第三期上线
· NG 时间扭曲(视频)
· 老几: 漫谈老子的道法自然
分类目录
【俱乐部公务】
· 关于未来俱乐部的活动
· 社员请登陆讨论内部事务
· 未来社成员请进:内部事务讨论
· 就未来人俱乐部迁址征求意见
· 安博:"驴“案已结,未来人
· 就未来人俱乐部迁址征求意见
· 蜉蝣之暮:关于未来社哲学议题二
· 未来社:安博的建议
· 特此通知:兔子视频讲座纯属个人
· 鉴于最近俱乐部内部纷争...
【讨论室】
· 致逝去的青春:怀念六四 (pia)
· 当你有个好的理由的时候。。。
· 哲学词汇
· 未来俱乐部条例(讨论稿)
· 关于未来人俱乐部的调查意见
【议题一:哲学死了吗?】
· ZT:史语:哲学灵魂与她的敌人
· (ZT)史语:哲学的灵魂与骗局
· 蜉蝣之暮: 小议人人都懂的哲学
· 安博:哲学是个 hOS
· 老几: 哲学是个啥?
· 慕容青草:哲学死了吗?
· 安博:索菲亚和哲学
【议题三:哲学的名实之争】
· 关楚婧:从《论自然》残篇看巴门
· 老罗:巴门尼德
· ZT: 再见驴十八:朴素的世界
· 蜉蝣之暮:也谈中国有没有哲学:
【议题二: 哲学之初: 善恶和伦理】
· 老几:从宗教和哲学观点看坏人
· ZT:慕容青草:坏孩子的先机和柔
· 老风:有人这样说中国的哲学和宗
· 老几:小议武侠和网络打斗的道德
· 蜉蝣之暮: 善恶之分,离道之始
· ZT:玄野:耶稣与孔子论行善
【哲学与经济学】
· 林毅夫:搭上开往复兴的高铁
【东方哲学】
· 老几:老子的“玄虚”是指什么?
· pia:"顿悟"经典:《阿什塔夫梵歌
· 老几: 老子乐听之语-希言自然
· 老几:老子的小国寡民与大一统
· 老几:老子的治国方略
· 老几:不出戶,知天下
· 《道德经》原文
· 老几: "智慧出,有大伪"
· 杨朱--中国古代人本主义的“右派”
· 老几:老子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
【西方哲学】
· 蜉蝣之暮:也谈巴门尼德的“三条
· 一切都不“是”,谁“在”?zt
· 老罗:西方近代哲学产生的背景
· 未来俱乐部:西哲理性传统系列讲
· 评“哲学词汇”
· 哲学词汇
· 两个抛砖引玉的讨论题
· 康德超验主义简介提纲
【当西方遇到东方】
· 无知无为:东西方文化的道德观之
· 蜉蝣之暮:西方人论中国之一:莱
· 跨越时空的对话: 海德格尔和老
【宗教信仰】
· 老呼:就宗教的理性和星辰兄商榷
· 该隐杀亚伯
【中国传统文化(1)】
· 老几:“礼”“仪”之辨
· 蜉蝣之暮:观阅兵,侃周礼
· 老几: 漫谈老子的道法自然
· 显一:强调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
· 《千字文》讲记(1.7)-剑号巨阙,
· 《千字文》讲记(1.6)-云腾致雨,
· 《千字文》讲记(1.5)-闰余成岁,
· 《千字文》讲记(1.4)-寒来暑往,
· 《千字文》讲记(1.3)-日月盈仄,
· 《千字文》讲记(1.2)-天地玄黄,
【大众反馈】
· pia:万维上的不守法
· (ZT)欢乐颂:《哲学家国际足球
· 评“哲学词汇”
· 哲学词汇
· ZT: 万维望那儿一汪: 旁听有感
【过期文件】
· deleted
· deleted
· deleted
【议题5 论道家治国】
· 蜉蝣之暮:从旧“三民”主义走向现
【议题四:人本主义】
· 人本主义初探:民族腾飞的关键
· 润涛阎: 扬弃邪道公知, 唤醒公民
· 西方腾飞的原动力:人本主义 (pi
【哲学与科学】
· NG 时间扭曲(视频)
· 老几:漫话混沌,科学,与算命仙
· 老几:中国没有产生"科学&qu
【议题总汇】
· 《未来社》第三期上线
· 《未来社》电子期刊第二期
· 《未来社》电子期刊创刊号发布
【百家争鸣】
· 从巴门尼德的存在观点看鲁迅
· 刘利民:十二月党人的妻子们
· 海哲:“小国寡民”思想的纠结
· 廖廷弼:决定论:从因果决定论到
· 显一杂语:什么是哲学的内在经验
· 老几:关于数字的逻辑问题
· 蜉蝣之暮:中国社会道德和功利的
· 老几: 打破人类思维的框框
· 老几:深刻源自简单:关于“存在”
· 曹街京:海德格尔与老子思想 zt
【直播室】
· 关于讲座提问的几个事项
· 视频窗口
· 直播频道对话窗口链接
存档目录
2015-09-01 - 2015-09-19
2015-08-26 - 2015-08-30
2015-04-10 - 2015-04-19
2015-03-17 - 2015-03-17
2014-08-09 - 2014-08-09
2014-03-13 - 2014-03-13
2014-02-08 - 2014-02-09
2014-01-09 - 2014-01-09
2013-11-03 - 2013-11-26
2013-10-03 - 2013-10-14
2013-09-01 - 2013-09-30
2013-08-27 - 2013-08-31
2013-06-03 - 2013-06-23
2013-05-04 - 2013-05-30
2013-04-01 - 2013-04-29
2013-03-11 - 2013-03-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