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思考为了未来  
未来人俱乐部  
网络日志正文
蜉蝣之暮: 小议人人都懂的哲学 2013-04-13 18:14:03

关于哲学的讨论自然避不过大家对于哲学之共识基础。未来社成立之初,先有慕容博pia兄等诸多网友关于哲学之死之引人深思的讨论,再有洛基山人和十八博就自己的哲学观侃侃而谈,朴素坦率而蕴含智慧哲理;安博老几也从自己独特的角度见解见仁见智;拜读学习之下,也不敢有所私藏,就个人的一些陋见浅知,谈谈自己对哲学的一些感受认识。

人类追求哲学之初,大概是从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出发:Why there is Something in Nothing? 人类,生命和万物为什么会在虚无缥缈的宇宙中存在?生命的源头是什么?人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 生命的价值是什么?万物生存的规律又是什么?人类有没有能力认识客观世界 和自然规律? 等等等等。

从这个最基本的范畴是从人(主体)对对象(客体:道,logos)的研究出发, 最基本的哲学道路不外乎以下几种:认为人作为认识主体本身和客观世界不能分离的理论,是一元论,例如老子和苏格拉底等的哲学观念; 认为人作为对象的对立面,能够脱离客观世界的束缚认识客体的,是主客观分离的二元论, 例如传统的西方的形而上学的本体论。一元论的优点是坚持主客体的联系和纽带,但其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对客观世界更为“清晰”的认识。 一元论拒绝这种“清晰”很大程度上是从人主观赋予自身的“道德”或“美德” 出发,例如老子对天“道”和人“德”出发,崇尚弱者的力量和“仁”; 苏格拉底也把智识等同于美德,认为对知识的追求不能和伦理分开。

这种主体对客体在认识中的朴素的依存关系被二元论对绝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打破。 二元论的优点是人作为主体对客观世界强有力的“介入  ”,或者说是“入侵”,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让客观世界为人类服务的需求,科学就是基于这种人类作为主体对客体有着强有力的把握和控制能力。但是,二元论和基于其上的科学的发展在主客观分离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人类主体的自身也受到了客观世界“异化”的威胁, 道德伦理等联系人类社会机制的纽带变得空前薄弱, 而最终可能导致哲学的初衷无法辨认,而哲学自身也有被取代的危险。如果用中国老子的阴阳均衡的理论来讲,即主客体作为相互对立面的不均衡关系破坏了其相互依存的基础和关系。因此,二元论对绝对客观的知识的追求归根到底只能建立在绝对的假设前提上,而不是主客体对立面互相依存的矛盾范畴之内。 西方呼唤回到古典哲学对“一”的研究正是在基于主客体极端分离的状况。

如果说哲学和科学不能在二元分离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新的哲学需要的不仅仅是在二元论和一元论中取得平衡,更需要不同哲学体系之间的互动交流。从公认的哲学的基本 范畴出发,不同的文化对哲学的探索依据自身文化的特点向不同的方向进行着。当西方从而元分立最终走向科学技术时,中国的哲学一开始就把对 道德的追求放置在“技术”,和对“器”的研究之上, 为了保持初朴,或者说道的本真,拒绝“技艺”以及建立在其上的西方科学体系。这也是为什么为何近现代的很多西方哲学家被中国哲学吸引的原因之一。在现代社会,不仅仅学院哲学的困境需要对哲学的重新审视,社会的发展,文化媒体的发达也产生了修正狭隘的学院哲学范畴的需要, 把哲学真正从被顶礼膜拜的学术殿堂解放出来,回到当初人类对自身生存及宇宙自然探索的出发点。

只要读过中学的人都懂,世界观的抽象定义可能不是人人都懂,但人人都有世界观。事实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关于哲学的独特的定义范畴,不管是在潜意识中还是进入主动认知的领域。这个范畴是和自身的知识结构兴趣倾向情感等息息相关。虽然很多人认为自己“不懂”哲学,但很多哲学的问题事实上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思考过,或者在不知不觉地付诸实践。这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哲学的实践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哲学。 某些人的哲学情愫可能上升到对宗教科学的探索,而大多数人则在自己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实践着自己关于生命的哲学价值观。 但是,当哲学成为了少数精英们的专利的时候, 哲学的定义脱离了具体的个体的生命体验和认识,就变成了基于特定知识体系上 的狭隘的分离的学科。 这里并不是说这些特定的分离的基于特定知识体系上的学科不重要,但这些学科的前进不应该牺牲大多数人对生命鲜活的实践和体验 不应该因为拔高了需要特定知识体系的“哲学”或科学等学科,剥夺了每个特殊个体对哲学问题的探索。

一个形象的例子,哲学就像一个神秘的树林,充满着无数可能的途径,兴趣相同的探索者可能从同一点出发,却分别走上不同的道路。因为针对同样的问题,每个独特的个体的回答都是不同的,因此,事实上没有一个既定的答案,从这个宏观的角度来说,关于哲学的定义没有 谁对谁错,而最接近哲学最终的答案的是诸多个体的经验认识的总和;而即就是最接近最终答案的个体的经验认识的总和,也是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和对自我认知能力的认识而不断改变的。这也是哲学始终躲不开“哲学是什么”这个最基本的问题的原因。

哲学是什么?知识是没有穷尽的,越多知识便会越发现自己的无知。所以,哲学不应该停留在现有的知识体系上,而应该更重视“智慧”。六祖慧能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例子来说明有智慧不等于有知识。传说中慧能不识字,却能理解学富五车的人无法理解的东西,靠的不是知识,而是智慧,或者说是“悟性”, “慧根”。 

禅佛教认为这种慧根(潜能,潜在的智慧)其实人人都有,只不过被遮蔽了(这种认识和海德格尔的生存的去蔽说有些相似)。打开这种潜在的智慧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言说”, 因为语言是思维和存在的家。 说出的真理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而是在“说“的过程中逐渐成型,言说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揭示真理的过程。 

因此,知识的多寡不是论说哲学的前提,而言说本身却蕴含着解释真理的轨迹。 让我们回到苏格拉底的回答,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但是,这并不能阻止语言和思维对哲学的探索。让我们心怀哲学的未来, 大胆地言说吧!

浏览(2372) (0) 评论(26)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寡言 留言时间:2013-04-15 05:11:04
老几评论涉及一个基本问题, “认识”的层次问题。

用化学这个概念做比喻好了。百度百科化学条目第一句话说“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这是高度概括性的定义,再过几十年,化学研究大概还不能超过这个内容。

但是,是否我们能说未来化学家对“化学”这个概念的理解未能超过18,19世纪化学家的高度呢?

按老几的逻辑,答案很可能是是。 按我的理解,答案是否。为什么呢? 我理解真理“是具体的,发展的,由低级向高级延伸的。 当现代化学家思考”化学“这个概念的时候,他的理解比18,19世纪化学家不知丰富了多少, 所以,即使他们用完全同样的话来描述化学,在他们思维里”化学“这个词的含义也大不相同。

我这解释包括多重意义,从字面而言,有些比较明显,有些不那么明显。 不那么明显的层次,包括现代人解释"道德经“常会赋予老子未见得有的含义,请老几深思。

至于安博HOS比喻, 我想补充一点。 现代计算机都有BIOS。BIOS提供最开始的安装OS的”引导程序“。BIOS版本决定计算机到底能安装何种OS。从BIOS到OS到应用软件执行应用软件完成某种功能,这是现代计算机非走的步骤。

===========================

安博HOS的比喻我喜欢。但对于中西哲学的高低比较落入兔子之类的俗套。中国古代哲学的高度,仅道德经一部,西方唯心学家就未见得超过。兔子自视甚高的存在主义“绝学”,自己也承认中国古人早已意识到。
回复 | 0
作者:蜉蝣之暮 留言时间:2013-04-14 19:31:34
秦川博好!
为了易懂,综述的面可能太宽泛,但既然不是学术论文,就想什么说什么了:)
回复 | 0
作者:秦川 留言时间:2013-04-14 18:29:55
这是一篇好综述。哲学不执着于对错,哲学是态度,也是实践。
回复 | 0
作者:蜉蝣之暮 留言时间:2013-04-14 10:40:30
呵呵,感谢风中树叶在百忙潜水中回帖。
“禅宗认为答案只有靠自己去参悟,而无法通过思辨或传授而获得。就像要知道苹果的味道只有去咬一口,二无法通过言说而获得。那么思辨和言说不需要吗?绝对不是!思辨和教导能让我们排除不正确的答案。”
正是,如果每个人生活体验都能够通过思辨升华而通过言说和别人交流, 那么哲学不但不会死,只会越来越兴旺:)
回复 | 0
作者:蜉蝣之暮 留言时间:2013-04-14 10:32:49
pia兄好!思考博的留言是我的“马甲”,不小心没脱下:)
我也非常同意你所说的“禅宗边缘化主体的感受,追求的是超越是跳出去”。
但老几兄强调这只是佛教的一面, 例如佛教强调精进入世的一面对辩论和语言对思维的开启性作用很重视,后来的禅佛教之所以慢慢丢掉了很多早期佛教的精髓,可能原因之一是因为被儒士经营们垄断性阐释阉割了生命力吧?
回复 | 0
作者:蜉蝣之暮 留言时间:2013-04-14 10:23:41
阿妞好,你的文章还是会看的,不看白不看:)
连阿妞这自称不懂哲学的,说起话来一点也不比哲学家差,看来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哲学家应当是没错的:)
回复 | 0
作者:蜉蝣之暮 留言时间:2013-04-14 10:16:43
ycyt博说得对,正如洛基山人说的,不懂才是要探讨的原因, 不是拒人于门外的理由。
回复 | 0
作者:蜉蝣之暮 留言时间:2013-04-14 09:53:45
子玫好!
呵呵,没关系,别的都不要紧,你懂的那一句是关键的关键啊:)
回复 | 0
作者:蜉蝣之暮 留言时间:2013-04-14 09:50:25
老几兄对佛教雄辩入世“刚强”的一面了解甚多,可惜我们往往把佛教出世坐忘等柔性的一面当成了佛教的唯一特征,希望老几能多介绍介绍,给智识的思考更多知识的食粮:)
回复 | 0
作者:风中树叶 留言时间:2013-04-14 06:47:51
嗨嗨,一直潜水,还是被蜉蝣博主给钓上来了。各位好!

关于哲学和禅学的比较忍不住想说两句。哲学探索的对象较广,博文里也列举一些;而禅学探索的对象只有一个---生命现象的本源是什么。有趣的是,解决了这个问题,似乎也就回答了哲学里几乎所有问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生命现象,所以答案也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就像一滴水和大海水性无别。而我们每个人都有见闻觉知,喜怒哀乐,语默行止等等生命现象。那么这些现象的根源是什么呢?也许有人忍不住要笑:“那是因为我活着呀!”呵呵,不错。那什么是活着?为什么有生死的现象呢?
禅宗认为答案只有靠自己去参悟,而无法通过思辨或传授而获得。就像要知道苹果的味道只有去咬一口,二无法通过言说而获得。那么思辨和言说不需要吗?绝对不是!思辨和教导能让我们排除不正确的答案。就像我们即使没有吃过苹果也知道它应该是甜而非苦。而如果一个人参禅得到证悟(不是小悟噢,是大澈大悟!),也就明白生命的本源是什么,或者生死的根源是什么,也就能回答那些哲学问题了。我们看来他/她就具有了非凡的智慧。而这非凡的智慧,不过是他/她的体验而已。就像六祖慧能不学而智。

所以说,一切最高深的哲学问题,最终的答案就在身边。是不是很有趣?
回复 | 0
作者:pia 留言时间:2013-04-14 04:52:26
蜉蝣兄好文!老几兄好评!

回思考博
"...禅佛教过分强调主体的感受, 甚至以主体的感受替代了对客体特征的认识..."
--我的体会:禅宗边缘化主体的感受,追求的是超越是跳出去。"道"无处不在,可以去思考去猜测,也可以忘我的只做一面镜子。认识的本意是看了以后知道了。闭起眼睛乱想的哲学必死无疑,事实也如此。
回复 | 0
作者:ycyt 留言时间:2013-04-14 00:42:54
阿妞好说,

可惜得很,这里咱们不是在讨论我的“水平”,不是讨论你的“俺哲学”,也不是讨论你的“俺男同学”的身世遭遇。

其实这里一没有共党老毛,二没有苏联老金,还真看不出有你感兴趣的话题

你要就此不回复很正常,一点不必跟我道歉的。
回复 | 0
作者:阿妞不牛 留言时间:2013-04-14 00:14:31
哈哈,又得罪了一位大家:知道80年代就有了前苏联,还给中国派了英语教师。
你好像是新来的,不过俺参观过了你的博客并拜读了那两篇博文。老实说,你比俺那位童靴当年的水平还差。真的不知你所云。他当年至少有着许多天真孩子气。
顺带告诉你,俺那位当年同学现在很惨:妻离子散,中年谢顶早衰,心理医生的常客了。你应该比他强吧,如果多一点幽默大度与智慧的话。
就此打住,恕不再回复。
回复 | 0
作者:ycyt 留言时间:2013-04-13 23:48:32
阿妞你也是哲学家。

三句话离不开你介绍“俺”自己的一切(“俺知天知地”,“俺男同学”,“俺外籍教师”,“他文章不如俺”,。。。)的自我感觉良好“俺哲学”大家。

你说“在東方,哲学一词通常用来说明一个人对生活的某种看法(例如某人的“人生哲学”)和基本原则(例如价值观)。而在学术上的哲学,则是对这些基本原则或者价值观的理性根据的质疑、反思,并试图对这些基本原则进行理性的重建。”

那位对你青眼有加的“外籍”教师大概是前苏联人吧,因为他教出来的你英文实在也不咋地。

因为你知道,在东方,也一样有学术上各个派别的的哲学思想和流派。在西方,“哲学”一词也同样用来形容个人对生活的态度。
回复 | 0
作者:阿妞不牛 留言时间:2013-04-13 23:25:25
哈哈,浮游说过再不看俺的博客了,所以俺见到他的博文就看!
俺知天知地,就是不懂哲学。因为是浮游谈哲学,而且说人人都懂的哲学,所以俺坚决看。
看了还是不懂。但是懵懵懂懂似乎懂了一点:智慧不同于知识。太对了!这就是哲学的关键!
俺大学时有位男同学,能够背诵中英文字典,还记得住世界所有国家的首都以及主要城市名字。但是英文写作课成绩很烂,外籍教师经常给他这样的评语:你用了好多俺都不懂的很古典的英文词汇,语法也很正确,可是俺就是不明白你说什么。他不服气,对俺说,阿妞你都佩服我的英文根底与世界知识,可是这个老外怎么老说我的文章不如你呢?我说,是啊,老外不见得就一定英文好吧。这个教师也就是个硕士,你水平可能太高,到了PHD 地步吧。他马上说,有可能,不过我可还不是博士啊,不要挖苦我嘛。我说,我刚才没有说你是博士啊,我说的是你的知识已经Piled High and Deep, 很高深了啊。
他很感谢俺。他竟然把同俺这段对话当面告诉了老外,把老外笑得差点气绝。不过该同学还是很聪明很用功,后来他找到我,说我大胆,居然骂他牛屎!
俺一直有某种感觉:所谓“哲学”一词,在今天似乎已经失去了原来西方大学里给博士冠以Doctor of Philosophy 里面那个philosophy 的经典意义。
好像是日本人首先用汉字“哲学”来翻译philosophy一词。 其实这个词根在希腊语原本就是指对智慧的偏爱或者研究。在東方,哲学一词通常用来说明一个人对生活的某种看法(例如某人的“人生哲学”)和基本原则(例如价值观)。而在学术上的哲学,则是对这些基本原则或者价值观的理性根据的质疑、反思,并试图对这些基本原则进行理性的重建。

英国哲学家罗素对哲学的定义为:

“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科学知识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但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论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但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那么,要研究搞清真正的哲学,就既要精通科学还要精通神学,难哪。就像到底什么叫智慧?没有知识积累,一无所知,肯定产生不出智慧。但是,像俺那位同学,成为了一本活字典与百科全书,俺还是没有发现他独特的智慧。后来他和俺都成了PHD。他应该更加Pile Higher and Deeper 了,俺呢,就成了Permanent Head Damaged 了。都是这个Philosophy 害的。
回复 | 0
作者:ycyt 留言时间:2013-04-13 23:25:20
说得很不错。

蜉蝣兄把生活环境,宗教意识和哲学的思想交织起来,解释其内在的关系和外在的影响,我认为是对哲学更为全面贴切的考虑。

我也希望看到大家不要一上来先说自己“不懂哲学”。

哲学人人都懂,只有不懂哲学的人才认为他懂得哲学。
回复 | 0
作者:子玫 留言时间:2013-04-13 21:50:47
蜉蝣君好!

人人都懂的哲学,俺看了半天只懂了一句话“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哈哈哈!
回复 | 0
作者:老几 留言时间:2013-04-13 20:49:43
佛教讲的什么,一定要从宗教的目的上去看。不像基督教是个被动宗教,凭借信主得救。
佛教是个主动宗教,即要通过自身修炼,通过戒定慧来达到般若(智慧),跳出“三界”。所以佛教里面有的讲的是修炼原理,与“道”或者哲理是相通的,完全可以说清楚的。有些是对入静过程中那个“微观”的描述,是不可以直说或者不能直接描述的。必须要看说话者所面对的对象和说话的目的。佛说“不可说”,怕的想必就是因为人把话当教条,不看背景,所谓“名可名非常名”是也。
回复 | 0
作者:老几 留言时间:2013-04-13 20:28:56
安博HOS的比喻我喜欢。但对于中西哲学的高低比较落入兔子之类的俗套。中国古代哲学的高度,仅道德经一部,西方唯心学家就未见得超过。兔子自视甚高的存在主义“绝学”,自己也承认中国古人早已意识到。

其实有一条线我以前在讲迪卡尔时说到过,中国古代形而上以道德经易经为第一高峰,经王弼郭象近一步升华,到王阳明心学将儒释道三教合于道,系统完整,各有善场。
近代量子力学的发现,西方科学哲学均束手无策,而可在以上任一学说找到答案。

中国哲学高度概括,不够细,够深(可惜遗失太多,传承不好)。与西方哲学各有擅场,相互补充,无有高低。

与安博所说正好相反,真正的佛教其实最讲究辩论。所谓的“辩才无碍”,就是用来检验修行者的开悟程度。坐禅,修行,闭关静思只是自己学习修炼的一种手段。当然今日的和尚都在干些什么那是另一回事了。我博中介绍过一个苦行僧,他可以说是我碰到的最擅长辩论的人。
回复 | 0
作者:蜉蝣之暮 留言时间:2013-04-13 19:56:24
老几兄好!过奖了。要说知识渊博,在下真不敢当, 只是胡乱啃过一些没有消化的杂七杂八的东西,一知半解,不足为提。
谢老几兄代为回复,顺祝周末好!
回复 | 0
作者:蜉蝣之暮 留言时间:2013-04-13 19:52:18
多谢山泉水博和安博, 才发现刚才的回复是以思考博的名义的,忘记登出了。 在这里再谢过了。
回复 | 0
作者:思考为了未来 留言时间:2013-04-13 19:49:29
多谢山泉水博赞誉。
比知识总是山外有山,一点浅见,希望能够引来大家思想中的珠玉。
回复 | 0
作者:思考为了未来 留言时间:2013-04-13 19:45:05
安博问得问题很好,正是我在想的问题。 个人的认识是,禅佛教过分强调主体的感受, 甚至以主体的感受替代了对客体特征的认识,过分强调主客体在人的意识中的统一,走到了二元论的另一个极端。
禅佛教把个人体验推到了一个甚至超越客体存在的极端,强调个人领悟思辨,而立“不言之说”,其实是为了回避语言的误区,把语言思维揭弊的功能忽略了。
所以个人感觉思和辨同样重要,而西方重视“言说” 和“ 辨” 的传统刚好可以弥补中国哲学陷入不可言说的困境之窘。 虽然中国对原初的道的不可说道出了语言思维的局限, 但在某种程度上,西方语言的思维方式对展开中国的哲学也能起到补足的作用。
回复 | 0
作者:老几 留言时间:2013-04-13 19:37:57
老几替蜉蝣谢谢山泉水的回馈。
蜉蝣是万维上有数的谈得上学兼中西,而又表里如一不失儒者风范的饱学之士,文章自然比较典雅。
不过希望您不要被这里时常展现的气势汹汹所吓到。比如老几经常就这样,原因其实是底气不足,没有找到合适的理由而已。
回复 | 0
作者:安博 留言时间:2013-04-13 19:22:51
好文,哲学的基础是智慧,但佛教通向智慧的路,坐禅,修行,并不强调辩论,反倒强调闭关静思,请博主说说在哲学中思和辩两者孰轻孰重。
回复 | 0
作者:山泉水 留言时间:2013-04-13 18:47:26
好文。分析的有条有理。没有打着大旗讲道理,非要你接受不可的气势。倒有对思考哲学真谛的初学者的启发。
回复 | 0
我的名片
思考为了未来
注册日期: 2013-03-11
访问总量: 267,146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老几:“礼”“仪”之辨
· 蜉蝣之暮:观阅兵,侃周礼
· 蜉蝣之暮:也谈巴门尼德的“三条
· 从巴门尼德的存在观点看鲁迅
· 《未来社》第三期上线
· NG 时间扭曲(视频)
· 老几: 漫谈老子的道法自然
分类目录
【俱乐部公务】
· 关于未来俱乐部的活动
· 社员请登陆讨论内部事务
· 未来社成员请进:内部事务讨论
· 就未来人俱乐部迁址征求意见
· 安博:"驴“案已结,未来人
· 就未来人俱乐部迁址征求意见
· 蜉蝣之暮:关于未来社哲学议题二
· 未来社:安博的建议
· 特此通知:兔子视频讲座纯属个人
· 鉴于最近俱乐部内部纷争...
【讨论室】
· 致逝去的青春:怀念六四 (pia)
· 当你有个好的理由的时候。。。
· 哲学词汇
· 未来俱乐部条例(讨论稿)
· 关于未来人俱乐部的调查意见
【议题一:哲学死了吗?】
· ZT:史语:哲学灵魂与她的敌人
· (ZT)史语:哲学的灵魂与骗局
· 蜉蝣之暮: 小议人人都懂的哲学
· 安博:哲学是个 hOS
· 老几: 哲学是个啥?
· 慕容青草:哲学死了吗?
· 安博:索菲亚和哲学
【议题三:哲学的名实之争】
· 关楚婧:从《论自然》残篇看巴门
· 老罗:巴门尼德
· ZT: 再见驴十八:朴素的世界
· 蜉蝣之暮:也谈中国有没有哲学:
【议题二: 哲学之初: 善恶和伦理】
· 老几:从宗教和哲学观点看坏人
· ZT:慕容青草:坏孩子的先机和柔
· 老风:有人这样说中国的哲学和宗
· 老几:小议武侠和网络打斗的道德
· 蜉蝣之暮: 善恶之分,离道之始
· ZT:玄野:耶稣与孔子论行善
【哲学与经济学】
· 林毅夫:搭上开往复兴的高铁
【东方哲学】
· 老几:老子的“玄虚”是指什么?
· pia:"顿悟"经典:《阿什塔夫梵歌
· 老几: 老子乐听之语-希言自然
· 老几:老子的小国寡民与大一统
· 老几:老子的治国方略
· 老几:不出戶,知天下
· 《道德经》原文
· 老几: "智慧出,有大伪"
· 杨朱--中国古代人本主义的“右派”
· 老几:老子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
【西方哲学】
· 蜉蝣之暮:也谈巴门尼德的“三条
· 一切都不“是”,谁“在”?zt
· 老罗:西方近代哲学产生的背景
· 未来俱乐部:西哲理性传统系列讲
· 评“哲学词汇”
· 哲学词汇
· 两个抛砖引玉的讨论题
· 康德超验主义简介提纲
【当西方遇到东方】
· 无知无为:东西方文化的道德观之
· 蜉蝣之暮:西方人论中国之一:莱
· 跨越时空的对话: 海德格尔和老
【宗教信仰】
· 老呼:就宗教的理性和星辰兄商榷
· 该隐杀亚伯
【中国传统文化(1)】
· 老几:“礼”“仪”之辨
· 蜉蝣之暮:观阅兵,侃周礼
· 老几: 漫谈老子的道法自然
· 显一:强调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
· 《千字文》讲记(1.7)-剑号巨阙,
· 《千字文》讲记(1.6)-云腾致雨,
· 《千字文》讲记(1.5)-闰余成岁,
· 《千字文》讲记(1.4)-寒来暑往,
· 《千字文》讲记(1.3)-日月盈仄,
· 《千字文》讲记(1.2)-天地玄黄,
【大众反馈】
· pia:万维上的不守法
· (ZT)欢乐颂:《哲学家国际足球
· 评“哲学词汇”
· 哲学词汇
· ZT: 万维望那儿一汪: 旁听有感
【过期文件】
· deleted
· deleted
· deleted
【议题5 论道家治国】
· 蜉蝣之暮:从旧“三民”主义走向现
【议题四:人本主义】
· 人本主义初探:民族腾飞的关键
· 润涛阎: 扬弃邪道公知, 唤醒公民
· 西方腾飞的原动力:人本主义 (pi
【哲学与科学】
· NG 时间扭曲(视频)
· 老几:漫话混沌,科学,与算命仙
· 老几:中国没有产生"科学&qu
【议题总汇】
· 《未来社》第三期上线
· 《未来社》电子期刊第二期
· 《未来社》电子期刊创刊号发布
【百家争鸣】
· 从巴门尼德的存在观点看鲁迅
· 刘利民:十二月党人的妻子们
· 海哲:“小国寡民”思想的纠结
· 廖廷弼:决定论:从因果决定论到
· 显一杂语:什么是哲学的内在经验
· 老几:关于数字的逻辑问题
· 蜉蝣之暮:中国社会道德和功利的
· 老几: 打破人类思维的框框
· 老几:深刻源自简单:关于“存在”
· 曹街京:海德格尔与老子思想 zt
【直播室】
· 关于讲座提问的几个事项
· 视频窗口
· 直播频道对话窗口链接
存档目录
2015-09-01 - 2015-09-19
2015-08-26 - 2015-08-30
2015-04-10 - 2015-04-19
2015-03-17 - 2015-03-17
2014-08-09 - 2014-08-09
2014-03-13 - 2014-03-13
2014-02-08 - 2014-02-09
2014-01-09 - 2014-01-09
2013-11-03 - 2013-11-26
2013-10-03 - 2013-10-14
2013-09-01 - 2013-09-30
2013-08-27 - 2013-08-31
2013-06-03 - 2013-06-23
2013-05-04 - 2013-05-30
2013-04-01 - 2013-04-29
2013-03-11 - 2013-03-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