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思考为了未来  
未来人俱乐部  
网络日志正文
ZT:玄野:耶稣与孔子论行善 2013-04-17 19:52:17

转贴按语: 未来社议题之二讨论善和伦理在哲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和知识意识形态的关系、对社会的影响。玄野博关于耶稣与孔子论行善 的博文比较了基督教和儒家关于善和仁爱的观念,主张“善”人应当从“善”己开始,并推及家庭,社会,反对过分强调“克己奉公”。 网友评论见仁见智,特转来未来社,希望能对大家从哲学角度出发讨论伦理和善恶有所启示。多谢玄野博同意转发博文!

                (蜉蝣之暮)

耶稣说,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马 太福音6:3)。意思是行善不要为了回报,不要因为行善而自以为义,不要因为自己行善了就觉得世界亏欠了自己。人在物质世界的最高价值追求是秩序,行善是 人的属性,是上帝规定给人的道。行善者绝对不能以成功者自居,或者作为别人的挽救者来行善。用物质换来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会随着物质的腐朽而腐朽,精神的提 升在人的内心里。帮助别人不能要回报,也不能考虑回报,这是自我修养过程,是人自己向人类价值的皈依,是人对自我灵魂的关照。索取回报或者目的在于回报的 帮助不是行善而是交易,为了达成个人虚荣心的资助也不是行善而是对人性的玷污,为了名誉的资助不是行善而是对民众的欺骗。用钱财来证明自己的优越是虚荣, 虚荣作祟,是对个人人格的践踏。

不 再因为善行给自己带来的结果而烦恼,不再纠结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再顾忌自己的善行所聚集的外界的各色目光,不再诚惶诚恐于世俗对你的善行的评价,而 是以耶稣所述的原则行善,那么我们首先最应该行善的空间在哪里呢?不在天涯海角,而就在你的家庭和亲人那里。照顾家人,培养子女,很多人认为是自私,其实 人们误解了,这些事情正是每个人所能行的最好的善。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再来看儒家的理念。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本 文仅限于讨论父子关系,这就是孔子主张的父慈子孝,或者通俗地说,父母对子女要慈爱,子女对父母要孝敬。后世的说法则更加简单直接,诸如:"百善孝为 先","子不教,父之过。"就是说父母投资教育儿女是其必尽的义务。基督教和儒教在人的修行上看似别若泾渭,实际上是到达同一目标的两个道路,面对同一圣 道的两种视角。耶稣一语道出行善的根本原则,儒家则修撰了行善的具体章法。

人 们的潜意识中普遍有一种误解,认为行善就帮助素不相识的人,帮助与自己完全没有利益关系的人,要避免利己,只能利人,也就是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当中提出的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当然,这些情况的确是行善,但是这在你自己的生活中并不占主要部分,你一生只有很少的机会如此行善,你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自己的家 人,朋友和同事间度过。其实人行善与作恶是贯穿在自己生命的每分每秒的,你可以贪欲虚荣或者懒惰而挥霍物质财富,并且污染自然环境,你也可能因为放纵个人 而失职于对子女或者父母的责任;另一方面,你恪尽职守,履行个人的社会职责,可以对家人或者朋友稍加关注而解决他们时刻都可能遭遇的困境,你也可以对自然 多加敬畏而尽量节约资源。而在行善方面的这一似是而非的原则也正是共产主义最终销声匿迹的核心原因之一。共产主义在道德体系上彻底排斥传统社会建立在家庭 单元上的架构,而片面夸大克己奉公,将统治阶层塑造成了本性上无法脱离传统价值,而表面上还要表现出伟光正面貌的两面人。最后的结果是共产主义的虚幻当然 无法实现,而传统的道德体系也被遗忘。共产主义在教化风俗与道德上面所造之业还要肆虐一两代人。

如 果你只看重那生命中不足万分之一的时间去给陌生人行善,而忽略了自己身边的人,忽略了自己分秒都在交互的自然界,从而错过了自己绝大部分的行善机会,那是 何等的遗憾呢?这种思路中,好像个人利益和行善是对立冲突的。表象上这看似圣人的舍己无我,本质上与圣道相反。因为这样的错误,大家往往在行善过程中刻意 地避免自己与相关的亲朋得到好处。自我与世界对立起来,自我在世界中独立出来。这种状态的忘我恰恰是某种层面上的自我执着。如果真正理解了无我境界,人就 不会在世界和自我之间焦虑挣扎,会用最平静的心看待世界一体看待自我。自我和世界之间并不是利益冲突的双方,自我属于世界。人对包含自我的这个世界整体行 善,你的行善效果最显著的就是与你联系最密切的你能看得最清晰的那个社会空间。

一 个有充足理性的人,一个能够基本超越欲望支配的人,他首先要负责的是自己的个体,其次是对自己家庭成员的身体和心灵的关照,然后是自己的亲朋好友直到自己 这个民族,再后面就是普天下的人和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生命与秩序。这里不是说跟你近的人你就先关照,远的人就靠后,而是说,只有跟你近的人你才了解他们,你 才明白他们最需要什么,而你的作为的实际效果也会更好,这样你的作为对世界整体的作用才是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生活中,如果因缘造化将一位落难人安排到 你面前,使得你成为最了解他的困境并最适合帮助他的人,从儒家角度说,就是见义勇为,在所不辞;而从基督教角度说,就是那个著名的好撒马利亚人的典故。行 善的要旨不在于你将个人利益放在裤兜里还是抛到了九霄云外,而在于你的那个有限的努力最终起到的效果。

对于行善的具体操作过程,儒家的思路很好很确切,如孔子所道:"推己及人",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还有就是比这种思路更激进的"己欲利则利人,己欲达则达人。"在平常生活意义下,行善的次第就是儒家八条目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家 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在家庭中的善行能够将家庭安定了,就是对社会的贡献。从我们所能影响的深度看,对自己家庭和亲戚内部的善行,可能获得最深入最明 显也是最长久的效果。因为家庭内部我们最熟悉,而且也知道其症结所在,这种投入与关爱往往事半功倍。最大的不同是这样的作为很难为外人知晓。如果我们能够 在处理对父母的关系和对兄弟姊妹的关系中抛却利益的考虑,抛却个人声誉的考虑,完全从一个长远的家庭关系和后代教育,以及自身和亲人的修养出发的话,此种 善行所付出的最少,所收获的最大。

关 于行善,很多人往往执着于公平回报,其实人的本性规定了你有行善的义务,而回报是社会结构的问题,不是个人所应追求的东西。社会的公平正义应该是人的追 求,但个人的公平回报却是可以关注但不能求索的事情。人进入物质世界无端拥有了许多,也必然无端抛弃了一切而离开这个世界。物质是人类精神的承载,人应该 打理物质世界。但是,若执着于物质权益在人际间的对等交换,人必将迷失在物质世界繁复难测的流动中。

关于耶稣的爱人如己和儒家的爱有差等,基督教和儒教间争吵了有些年头了。其实,这是双方没有互相理解也没有仔细分析各自经典要义造成的。爱有差等不是基于关系的远近而确定的亲疏次第,而是基于人的影响范围认知范围所确定的最有效的行善次第。

正如本文的逻辑叙述过程,如果你从耶稣的行善理念出发,用理性工具来推导自己的行善方式,那么必然会得出儒家所倡导的行善路径。



评论(5) 引用 浏览(91)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思考为了未来
留言时间:2013-04-17 09:44:50

玄野博好文, 想把此文转至思考为了未来, 不知博主同意与否?事先征求一下意见,先行谢过!

(蜉蝣之暮)







作者:pumbaa
留言时间:2013-04-17 11:26:56

博主对于福音的道理与儒家的伦理,有非常深刻的见解。

“施比受有福”,“施恩不望报”,我觉得也是比较具有二者的不同特色。

古文观止中有一篇《义田记》中,写了儒家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道理。

福音更是传播大爱。

我的理解是,施是基于爱的。儒家的“仁爱”与基督的“博爱”是相通的。

不知博主以为然否?







作者:pumbaa
留言时间:2013-04-17 11:35:44

又仔细看了一遍。博主此文有非常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关于共产主义的道德理念,我将此文收下,要慢慢细读,理解。






作者:玄野
留言时间:2013-04-17 11:50:38

敬请转载。不用客气。谢谢。






作者:宣教士
留言时间:2013-04-17 15:26:45

博 主可能没有真正理解马太福音6:3耶稣说那句话的用意,犹太人是那种典型的想靠行为得救的那种人,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伯拉纠主义”者,他们以为靠行善能 救赎自己的罪,加上他们仗着是亚伯拉罕肉身的后裔,所以以为不用靠信基督得救,就拼命做善事,而且故意做给别人看,站在大街口祷告给别人听,来显示自己的 属灵。与此相反,那些真信基督的人,会把信心放在基督的教导上(如马太第8章所说的百夫长),把基督的教导高举起来,把自己的善行隐藏起来,做善事是应当 的,但唯独耶稣的教导(道)才是真正让人从死里复活的,所以百夫长要去传耶稣的教导(太8:5-13),而与百夫长作为对照的本国人则大多会下地狱。







浏览(559) (0)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思考为了未来
注册日期: 2013-03-11
访问总量: 257,986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老几:“礼”“仪”之辨
· 蜉蝣之暮:观阅兵,侃周礼
· 蜉蝣之暮:也谈巴门尼德的“三条
· 从巴门尼德的存在观点看鲁迅
· 《未来社》第三期上线
· NG 时间扭曲(视频)
· 老几: 漫谈老子的道法自然
分类目录
【俱乐部公务】
· 关于未来俱乐部的活动
· 社员请登陆讨论内部事务
· 未来社成员请进:内部事务讨论
· 就未来人俱乐部迁址征求意见
· 安博:"驴“案已结,未来人
· 就未来人俱乐部迁址征求意见
· 蜉蝣之暮:关于未来社哲学议题二
· 未来社:安博的建议
· 特此通知:兔子视频讲座纯属个人
· 鉴于最近俱乐部内部纷争...
【讨论室】
· 致逝去的青春:怀念六四 (pia)
· 当你有个好的理由的时候。。。
· 哲学词汇
· 未来俱乐部条例(讨论稿)
· 关于未来人俱乐部的调查意见
【议题一:哲学死了吗?】
· ZT:史语:哲学灵魂与她的敌人
· (ZT)史语:哲学的灵魂与骗局
· 蜉蝣之暮: 小议人人都懂的哲学
· 安博:哲学是个 hOS
· 老几: 哲学是个啥?
· 慕容青草:哲学死了吗?
· 安博:索菲亚和哲学
【议题三:哲学的名实之争】
· 关楚婧:从《论自然》残篇看巴门
· 老罗:巴门尼德
· ZT: 再见驴十八:朴素的世界
· 蜉蝣之暮:也谈中国有没有哲学:
【议题二: 哲学之初: 善恶和伦理】
· 老几:从宗教和哲学观点看坏人
· ZT:慕容青草:坏孩子的先机和柔
· 老风:有人这样说中国的哲学和宗
· 老几:小议武侠和网络打斗的道德
· 蜉蝣之暮: 善恶之分,离道之始
· ZT:玄野:耶稣与孔子论行善
【哲学与经济学】
· 林毅夫:搭上开往复兴的高铁
【东方哲学】
· 老几:老子的“玄虚”是指什么?
· pia:"顿悟"经典:《阿什塔夫梵歌
· 老几: 老子乐听之语-希言自然
· 老几:老子的小国寡民与大一统
· 老几:老子的治国方略
· 老几:不出戶,知天下
· 《道德经》原文
· 老几: "智慧出,有大伪"
· 杨朱--中国古代人本主义的“右派”
· 老几:老子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
【西方哲学】
· 蜉蝣之暮:也谈巴门尼德的“三条
· 一切都不“是”,谁“在”?zt
· 老罗:西方近代哲学产生的背景
· 未来俱乐部:西哲理性传统系列讲
· 评“哲学词汇”
· 哲学词汇
· 两个抛砖引玉的讨论题
· 康德超验主义简介提纲
【当西方遇到东方】
· 无知无为:东西方文化的道德观之
· 蜉蝣之暮:西方人论中国之一:莱
· 跨越时空的对话: 海德格尔和老
【宗教信仰】
· 老呼:就宗教的理性和星辰兄商榷
· 该隐杀亚伯
【中国传统文化(1)】
· 老几:“礼”“仪”之辨
· 蜉蝣之暮:观阅兵,侃周礼
· 老几: 漫谈老子的道法自然
· 显一:强调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
· 《千字文》讲记(1.7)-剑号巨阙,
· 《千字文》讲记(1.6)-云腾致雨,
· 《千字文》讲记(1.5)-闰余成岁,
· 《千字文》讲记(1.4)-寒来暑往,
· 《千字文》讲记(1.3)-日月盈仄,
· 《千字文》讲记(1.2)-天地玄黄,
【大众反馈】
· pia:万维上的不守法
· (ZT)欢乐颂:《哲学家国际足球
· 评“哲学词汇”
· 哲学词汇
· ZT: 万维望那儿一汪: 旁听有感
【过期文件】
· deleted
· deleted
· deleted
【议题5 论道家治国】
· 蜉蝣之暮:从旧“三民”主义走向现
【议题四:人本主义】
· 人本主义初探:民族腾飞的关键
· 润涛阎: 扬弃邪道公知, 唤醒公民
· 西方腾飞的原动力:人本主义 (pi
【哲学与科学】
· NG 时间扭曲(视频)
· 老几:漫话混沌,科学,与算命仙
· 老几:中国没有产生"科学&qu
【议题总汇】
· 《未来社》第三期上线
· 《未来社》电子期刊第二期
· 《未来社》电子期刊创刊号发布
【百家争鸣】
· 从巴门尼德的存在观点看鲁迅
· 刘利民:十二月党人的妻子们
· 海哲:“小国寡民”思想的纠结
· 廖廷弼:决定论:从因果决定论到
· 显一杂语:什么是哲学的内在经验
· 老几:关于数字的逻辑问题
· 蜉蝣之暮:中国社会道德和功利的
· 老几: 打破人类思维的框框
· 老几:深刻源自简单:关于“存在”
· 曹街京:海德格尔与老子思想 zt
【直播室】
· 关于讲座提问的几个事项
· 视频窗口
· 直播频道对话窗口链接
存档目录
2015-09-01 - 2015-09-19
2015-08-26 - 2015-08-30
2015-04-10 - 2015-04-19
2015-03-17 - 2015-03-17
2014-08-09 - 2014-08-09
2014-03-13 - 2014-03-13
2014-02-08 - 2014-02-09
2014-01-09 - 2014-01-09
2013-11-03 - 2013-11-26
2013-10-03 - 2013-10-14
2013-09-01 - 2013-09-30
2013-08-27 - 2013-08-31
2013-06-03 - 2013-06-23
2013-05-04 - 2013-05-30
2013-04-01 - 2013-04-29
2013-03-11 - 2013-03-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