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思考为了未来  
未来人俱乐部  
我的名片
思考为了未来
注册日期: 2013-03-11
访问总量: 267,237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老几:“礼”“仪”之辨
· 蜉蝣之暮:观阅兵,侃周礼
· 蜉蝣之暮:也谈巴门尼德的“三条
· 从巴门尼德的存在观点看鲁迅
· 《未来社》第三期上线
· NG 时间扭曲(视频)
· 老几: 漫谈老子的道法自然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俱乐部公务】
· 关于未来俱乐部的活动
· 社员请登陆讨论内部事务
· 未来社成员请进:内部事务讨论
· 就未来人俱乐部迁址征求意见
· 安博:"驴“案已结,未来人
· 就未来人俱乐部迁址征求意见
· 蜉蝣之暮:关于未来社哲学议题二
· 未来社:安博的建议
· 特此通知:兔子视频讲座纯属个人
· 鉴于最近俱乐部内部纷争...
【议题5 论道家治国】
· 蜉蝣之暮:从旧“三民”主义走向
【议题四:人本主义】
· 人本主义初探:民族腾飞的关键
· 润涛阎: 扬弃邪道公知, 唤醒公民
· 西方腾飞的原动力:人本主义 (pi
【哲学与科学】
· NG 时间扭曲(视频)
· 老几:漫话混沌,科学,与算命仙
· 老几:中国没有产生"科学&qu
【讨论室】
· 致逝去的青春:怀念六四 (pia)
· 当你有个好的理由的时候。。。
· 哲学词汇
· 未来俱乐部条例(讨论稿)
· 关于未来人俱乐部的调查意见
【议题总汇】
· 《未来社》第三期上线
· 《未来社》电子期刊第二期
· 《未来社》电子期刊创刊号发布
【百家争鸣】
· 从巴门尼德的存在观点看鲁迅
· 刘利民:十二月党人的妻子们
· 海哲:“小国寡民”思想的纠结
· 廖廷弼:决定论:从因果决定论到
· 显一杂语:什么是哲学的内在经验
· 老几:关于数字的逻辑问题
· 蜉蝣之暮:中国社会道德和功利的
· 老几: 打破人类思维的框框
· 老几:深刻源自简单:关于“存在
· 曹街京:海德格尔与老子思想 zt
【直播室】
· 关于讲座提问的几个事项
· 视频窗口
· 直播频道对话窗口链接
【议题一:哲学死了吗?】
· ZT:史语:哲学灵魂与她的敌人
· (ZT)史语:哲学的灵魂与骗局
· 蜉蝣之暮: 小议人人都懂的哲学
· 安博:哲学是个 hOS
· 老几: 哲学是个啥?
· 慕容青草:哲学死了吗?
· 安博:索菲亚和哲学
【议题三:哲学的名实之争】
· 关楚婧:从《论自然》残篇看巴门
· 老罗:巴门尼德
· ZT: 再见驴十八:朴素的世界
· 蜉蝣之暮:也谈中国有没有哲学:
【哲学与经济学】
· 林毅夫:搭上开往复兴的高铁
【议题二: 哲学之初: 善恶和伦理】
· 老几:从宗教和哲学观点看坏人
· ZT:慕容青草:坏孩子的先机和柔
· 老风:有人这样说中国的哲学和宗
· 老几:小议武侠和网络打斗的道德
· 蜉蝣之暮: 善恶之分,离道之始
· ZT:玄野:耶稣与孔子论行善
【东方哲学】
· 老几:老子的“玄虚”是指什么?
· pia:"顿悟"经典:《阿什塔夫梵歌
· 老几: 老子乐听之语-希言自然
· 老几:老子的小国寡民与大一统
· 老几:老子的治国方略
· 老几:不出戶,知天下
· 《道德经》原文
· 老几: "智慧出,有大伪"
· 杨朱--中国古代人本主义的“右派
· 老几:老子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
【西方哲学】
· 蜉蝣之暮:也谈巴门尼德的“三条
· 一切都不“是”,谁“在”?zt
· 老罗:西方近代哲学产生的背景
· 未来俱乐部:西哲理性传统系列讲
· 评“哲学词汇”
· 哲学词汇
· 两个抛砖引玉的讨论题
· 康德超验主义简介提纲
【当西方遇到东方】
· 无知无为:东西方文化的道德观之
· 蜉蝣之暮:西方人论中国之一:莱
· 跨越时空的对话: 海德格尔和老
【宗教信仰】
· 老呼:就宗教的理性和星辰兄商榷
· 该隐杀亚伯
【中国传统文化(1)】
· 老几:“礼”“仪”之辨
· 蜉蝣之暮:观阅兵,侃周礼
· 老几: 漫谈老子的道法自然
· 显一:强调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
· 《千字文》讲记(1.7)-剑号巨阙,
· 《千字文》讲记(1.6)-云腾致雨,
· 《千字文》讲记(1.5)-闰余成岁,
· 《千字文》讲记(1.4)-寒来暑往,
· 《千字文》讲记(1.3)-日月盈仄,
· 《千字文》讲记(1.2)-天地玄黄,
【大众反馈】
· pia:万维上的不守法
· (ZT)欢乐颂:《哲学家国际足球
· 评“哲学词汇”
· 哲学词汇
· ZT: 万维望那儿一汪: 旁听有感
【过期文件】
· deleted
· deleted
· deleted
存档目录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8/01/2014 - 08/31/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老风:有人这样说中国的哲学和宗教
   

     西方人看到儒家思想渗透中国人的生活,就觉得儒家是宗教。可是实事求是地说,儒家并不比柏拉图或亚力士多德的学说更像宗教。“四书”诚然曾经是中国人的“圣经”,但是“四书”里没有创世纪,也没有讲天堂、地狱。

    当然,哲学、宗教都是多义的名词。对于不同的人,哲学、宗教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义。人们谈到哲学或宗教时,心中所想的与之相关的观念,可能大不相同。至于我,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每一个人,只要他没有死,他都在人生中。但是对于人生有反思的思想的人并不多,其反思的思想有
系统的人就更少。哲学家必须进行哲学化;这就是说,他必须对于人生反思地思想,然后有系统地表达他的思想。

    这种思想,所以谓之反思的,因为它以人生为对象。人生论,宇宙论,知识论都是从这个类型的思想产生的。宇宙论的产生,是因为宇宙是人生的背景,是人生戏剧演出的舞台。知识论的出现,是因为思想本身就是知识。照西方某些哲学家所说,为了思想,我们必须首先明了我们能够思想什么;这就是说,在我们对人生开
始思想之前,我们必须首先“思想我们的思想”。

    凡此种种“论”,都是反思的思想的产物。就连人生的概念本身、宇宙的概念本身,知识的概念本身,也都是反思的思想的产物。无论我们是否思人生,是否谈人生,我们都是在人生之中。也无论我们是否思宇宙,是否谈宇宙,我们都是宇宙的一部分。不过哲学家说宇宙,物理学家也说宇宙,他们心中所指的并不相同。哲
学家所说的宇宙是一切存在之全,相当于古代中国哲学家惠施所说的“大一”,其定义是“至大无外”。所以每个人、每个事物都应当看作宇宙的部分。当一个人思想宇宙的时候,他是在反思地思想。

    当我们思知识或谈知识的时候,这个思、谈的本身就是知识。用亚力士多德的话说,它是“思想思想”;思想思想的思想是反思的思想。哲学家若要坚持在我们思想之前必须首先思想我们的思想,他就在这里陷入邪恶的循环;就好像我们竟有另一种能力可以用它来思想我们的思想!实际上、我们用来思想思想的能力,也就
是我们用来思想的能力,都是同一种能力。如果我们怀疑我们思想人生、宇宙的能力、我们也有同样的理由怀疑我们思想思想的能力。

    宗教也和人生有关系。每种大宗教的核心都有一种哲学。事实上,每种大宗教就是一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这就是我所说的宗教。

    这样来规定宗教一词的含义,实际上与普通的用法并无不同,若照这种含义来理解,就可以看出,不能认为儒家是宗教。人们习惯于说中国有三教:儒教、道教、佛教。我们已经看出,儒家不是宗教。至于道家,它是一个哲学的学派;而道教才是宗教,二者有其区别。道家与道教的教义不仅不同,甚至相反。道家教人顺乎
自然,而道教教人反乎自然。举例来说,照老子、庄子讲,生而有死是自然过程,人应当平静地顺着这个自然过程。但是道教的主要教义则是如何避免死亡的原理和方术,显然是反乎自然而行的。道教有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对中国科学史有兴趣的人,可以从道士的著作中找到许多资料。

    作为哲学的佛学与作为宗教的佛教,也有区别。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对佛学比对佛教感兴趣得多。中国的丧祭,和尚和道士一齐参加,这是很常见的。中国人即使信奉宗教,也是有哲学意味的。

    现在许多西方人都知道,与别国人相比,中国人一向是最不关心宗教的。例如,德克·布德教授DerkBodde) 有篇文章,《中国文化形成中的主导观念》①,其中说:“中国人不以宗教观念和宗教活动为生活中最重要、最迷人的部分。……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不是宗教(至少不是正规的、有组织的那一类宗教)。……这一切自然标志出中国文化与其他主要文化的大多数,有根本的重要的不同,后者是寺院、僧侣起主导作用的。”

    在一定意义上,这个说法完全正确。但是有人会问:为什么会这样?对于超乎现世的追求,如果不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为什么事实上大多数民族以宗教的观念和活动为生活中最重要、最迷人的部分?这种追求如果是人类基本欲望之一,为什么中国人竟是一个例外?若说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不是宗教,这是否意
昧着中国人对于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毫无觉解
?

   
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可以叫做“超道德的”价值。爱人,是道德价值;爱上帝,是超道德价值。有人会倾向于把超道德价值叫做宗教价值。但是依我看来,这种价值并不限于宗教,除非此处宗教的含义与前面所说的不同。例如,爱上帝,在基督教里是宗教价值,但是在斯宾诺莎哲学里就不是宗教价值,因为斯宾诺莎所说
的上帝实际上是宇宙。严格地讲,基督教的爱上帝,实际上不是超道德的。这是因为,基督教的上帝有人格,从而人爱上帝可以与子爱父相比,后者是道德价值。所以,说基督教的爱上帝是超道德价值,是很成问题的。它是准超道德价值。而斯宾诺莎哲学里的爱上帝才是真超道德价值。

    对以上的问题,我要回答说,对超乎现世的追求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中国人并不是这条规律的例外。他们不大关心宗教,是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他们不是宗教的,因为他们都是哲学的。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他们也在哲学里表达了、欣赏了超道德价值,而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
道德价值。

    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积极的知识。我是指关于实际的信息),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第四十八章)这种损益的不同暂且不论,《老子》这个说法我也不完全同意。现在引用它,只是要表明,中
国哲学传统里有为学、为道的区别。为学的目的就是我所说的增加积极的知识,为道的目的就是我所说的提高心灵的境界。哲学属于为道的范畴。

    哲学的功用,尤其是形上学的功用,不是增加积极的知识,这个看法,当代西方哲学的维也纳学派也作了发挥,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为了不同的目的。我不同意这个学派所说的:哲学的功用只是弄清观念;形上学的性质只是概念的诗。不仅如此,从他们的辩论中还可以清楚地看出,哲学,尤其是形上学,若是试图给予实
际的信息,就会变成废话。

    宗教倒是给予实际的信息。不过宗教给予的信息,与科学给予的信息,不相调和。所以在西方,宗教与科学向来有冲突。科学前进一步,宗教就后退一步;在科学进展的面前,宗教的权威降低了。维护传统的人们为此事悲伤,为变得不信宗教的人们惋惜,认为他们已经堕落。如果除了宗教,别无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的确
应当惋惜他们。放弃了宗教的人,若没有代替宗教的东西,也就丧失了更高的价值。他们只好把自己限于尘世事务,而与精神事务绝缘。不过幸好除了宗教还有哲学,为人类提供了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一条比宗教提供的途径更为直接的途径,因为在哲学里,为了熟悉更高的价值,无需采取祈祷、礼拜之类的迂回的道路。通
过哲学而熟悉的更高价值,比通过宗教而获得的更高价值,甚至要纯粹得多,因为后者混杂着想象和迷信。在未来的世界,人类将要以哲学代宗教。这是与中国传统相合的。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他一旦是哲学的,他也就有了正是宗教的洪福。

 

这人如此说中国的哲学和宗教,知道是谁吗?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