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耳朵,擺設
漢字當中,最有革命精神的,當屬“聾”這個字。俗語說,聾子耳朵擺設——聾子的耳朵只有形式上的意義,於聽覺全無幫助。具體到“聾”,我們發現,“聾”=“龍”+“耳”,也就是,聾、什麼也聽不見,是因為長了一對“龍”耳朵。
龍,是一種莫須有的動物,但是,因為它具有不可抗拒的暴力,令人膽戰心驚而不得不下跪從命,所以,深受專權者的喜愛;龍,最終成了皇家和皇帝的專用商標,其他人,不可濫用,否則,乃犯上作亂,是要掉腦袋的。
“龍”是不存在的,僅僅是一種傳說;皇帝,可是無處無時不在的,“國不可一日無主”。換句話說,“聾”明言“龍”之耳朵,暗指皇帝的耳朵,其實是擺設。“龍”,皇帝也;“龍”“耳”,非皇帝莫屬。倉頡老兒,居然對“偉大光榮正確”的皇帝老爺進行人身攻擊,用心不良,膽大包天,是可忍孰不可忍?
可是,“聾”這個字,居然在帝制的眼皮底下,平安無事地活了2000多年。連“文字獄”盛行的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代,也沒看出來。可見,“聾”之所言,是實——皇帝的耳朵,只是擺設;皇帝像一隻澳洲大駝鳥一樣,整天貓在紫禁城裡,對“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一無所知。或者說,皇帝是最早、最深的“宅男”,當下的宅男,應以皇帝為榜樣。
有比較,才有鑑別——看看英國女王,就知道中國皇帝是不是聾子的耳朵了。
伊麗莎白一世(1533年——1603年)生活的時代,相當於中國的明朝晚期。她在位期間,英國分別打敗了法國和西班牙,奠定了世界歷史的英國時代。但我想說的,不是她的武功,而是她對自然之聲的傾聽。她的宮廷御醫威廉·吉爾伯特,既是一位醫學博士,也是同時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一個女王,對戲劇、歌舞、服飾和音樂有興趣,並不奇怪。與眾不同的是,伊麗莎白對科學有非常濃厚的興趣。在女王的宮殿裡,她經常召集大臣,請威廉·吉爾伯特演示像魔術一樣神奇的電磁學實驗。
吉爾伯特在王宮作了一系列科學實驗,最有名的是“小地球”實驗。他用一塊天然磁石,磨成一個大磁石球,然後,把小鐵絲製成的小磁針放在“小地球”上面,結果發現,小磁針和指南針在地球上的行為十分相似。於是,他提出一個假設: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磁石,它的兩極位於地理北極和南極附近。伊麗莎白女王是這些實驗活動的贊助者,對其中蘊含的科學道理,我想,她達不到精通,至少,是理解的。
200年之後,當英國人帶着他們的科學發現和工業成果,前往中國“朝貢”的時候,“十全老人”乾隆皇帝,既不知道英國人是從哪兒來的,也不知道他們是來幹什麼的,卻自以為是,給英國國王喬治三世降旨:“奉天承運皇帝敕諭英吉利國王知悉,咨爾國王遠在重洋,傾心向化,特遣使恭齎表章,航海來廷,叩祝萬壽,並備進方物,用將忱悃。朕披閱表文,詞意肫懇,具見國王恭順之誠,深為嘉許。”
白話文是:
“朕讚賞你雖遠在重洋,卻傾心歸順天朝、受天朝教化,特派使者恭敬上表,並準備了禮物渡海前來叩祝朕萬壽,這些已經表達了你們的忠心。朕翻閱了表文,真摯懇切,足見國王恭順之誠意,朕深為嘉許。”
乾隆的“諭旨”,還有很長,恕不照抄了。即便如此,也足以證明乾隆老了,耳朵聾了,不光是聾了,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瞎子。200年前,伊麗莎白女王“立足英國放眼地球”;200年後,乾隆爺下旨展現大清皇帝對英國國王和國民的皇恩浩蕩。這種不可理喻的行徑,除去聾子瞎子和傻子之外,誰能做得出來呢?
特別是,在皇帝中間,乾隆絕對是“好學生”。在2000多年的帝制中,能排在乾隆前面的,實在沒幾個。因為,滿族入關,以少御多,和坐在火山口上差不多。如果當權者沒有緊迫感,沒有“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精神,早就崩盤了。所以,清朝的皇帝,由順治康熙雍正直到乾隆,都是兢兢業業,只爭朝夕的。可就是這麼一個“品學兼優”的好皇帝,在與西方蠻夷的對抗中,卻全面落敗;留給歷史的,只有一聲嘆息。
原因在於,“龍”“耳”是拒絕視聽的——沒有視聽,何來信息;沒有信息,何來知識;沒有知識,何談進步。絕對的權力,帶來的是絕對的愚昧。絕對的愚昧帶來的,只有絕對的貧窮和落後。中國社會的停滯不前,一字可見,“聾”也。
2010年4月16日,北京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