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幾,潤濤閻,慕容博主的文章後的留言匯總(小有修改)
在老幾“知行合一與人格分裂” 文後的回帖
博文地址:http://blog.creaders.net/u/2372/201612/277151.html
【西化在上個世紀就已經結束】,這個是真知灼見。現狀是半美化半蘇化,沒有傳統。傳統只能尋諸野。
宗教改革是個轉折點,此後的基督教人性論可以與傳統文化兼容。【要知道中國的偽君子之類,根本上說他們是沒有追求的,不是真正的信仰。】這句講得好。信仰這個東西,人皆可能有,但到頭來,其實“因信稱義”的人非常罕見,見了也難識。信仰這個東西,不是口頭說信了,行為守教義了,就有了。那樣的話,監獄裡聖徒最多。自我對於信的認識和能力,是基礎。這個基礎又在於,要先回到“我”,就是我書中講的吾。西方只有基督教認識到了這個“吾”。沒有“吾”,就無法自立,這時候講想,不是“非想非非想”,而變成純粹由外物“信仰”驅動的“非想非常想”。這樣的異化,反之動,當然有時可能是很積極的動力。退一步,進兩步;“雷鋒”們浪子回頭,煞是厲害呢----人心之不可攖也(《莊子》語)。
孔子先知天命,而後耳順。天之命己,已經得知;天之命人,也就在其中了。孔子由同情而生容忍,但絕不認同。莊子以天下沉濁,可批評的不可勝舉,孔子何嘗不是。孔子到了耳順是非常消極的,但同時也達到了最有力的地步。取實,不取名。這與老子柔弱勝剛強是一致的。
在慕容博“老子的無與黑格爾的無”文後的回帖
博文地址:http://blog.creaders.net/u/980/201612/277131.html
慕容博好。你這裡所講的《老子》,是第二章,不是第一章,而第一章是最重要的,老子不是從二開始講。老子的論述總是按照道一二三萬物來的。有無相生是對善美這類對象而言的。第一章,同出而異名,是第二章中那種有無的“一”的根源,這個根源是玄而又玄,眾妙之門。
正如你大象的比喻,辯證法的轉圜需要辯證法之外的東西,但黑格爾有意地(?)避而不談。這樣的辯證就成了黑是白,黑不是白;但這兩者之間的轉圜,不能從其本身得到,必須引入額外的東西。避而不談,就導致詭辯。老子的辯證是圓環的。所以老子的辯證並不是什麼樸素的辯證,而是搞哲學的人只能理解到這一步。
從柏拉圖的理型到黑格爾的純無,都是“死”的。這樣的哲學只能認識杯子,桌子一類的對象,無法認識河流,春天,等對象。這個問題在老莊學術中可以得到解決。你如有興趣,可以參見拙著: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VQC-DQAAQBAJ&pg
在閻潤濤博“對比中國,猶太人悲慘之源” 文後的回帖
博文地址:http://blog.creaders.net/u/798/201612/276274.html
老閻好。我想你可能沒抓住關鍵。宗教與共產主義同構,以前有本《人性七論》,有較為詳細的論證。這兩者類似的關鍵在於,他們是倒置的邏輯,即因為未來如何,所以我們現在應該如何做。你的本本主義,我理解好像也是這個意思:本本只能管1-200年的未來,然後這個未來決定我們應該如何做。如果我理解的對,那你所講的就是個改進版。這個改進版也有問題,就是管1-200年的東西多去了。每個本本都是“過度肥大症”(威爾遜《人性的本質》),最後自己胖死了。在這個不斷胖死的過程中,人們有時能夠領悟到一些東西。中國兩千年並不是反覆循環,沒有演進,只是我們這一百年的人經過跌倒到半爬起來,用着白話文(北方講“白話”,可不是什麼褒義,焉有一百年就可建立一種語言的?)和洋涇浜英語,還有點暈。再過50年的人,應該能看得比我們清楚。
但是話不是這樣說的。除了這個倒置,還有正的。這個正的邏輯就是人性是不變的,天道遠,人道邇,知道人性的由來和道理,也還可以決定我們現在應該如何做。你似乎是搞生物的,你可檢查一下我下面的觀點:現在人說什麼文化基因,傳統造成人性,這都是胡說八道。儒家和傳統都是社會穩定時出現的,強化的,有哪個生物在穩定情形下自己去基因突變,去進化的?!所以說人性是不變,未改變的。
現代人對孔子的理解是極為膚淺的,現代人至少應該了解一下東周的國際形勢,不是高中那些洗腦的東西,也不是評書小說,去看看真正的歷史書。然後估量一下,自己能不能想出比孔子所講更高明的國際學,現代人畢竟多了兩千年的知識,然後再來評價孔子。這種估量,能夠將廢話的人99.999%剔除掉,如果不是百分之百的話,我傾向於百分之百。
老莊孔孟提出的,是從人性這個局域解來的,正序的邏輯。當猶太人與這一邏輯相遇,如前人所講,猶太人輸掉了,開封的猶太人被同化了。有了這樣的中西框架,然後才能真正地將puzzle擺在the same page,開動腦子。在這之前,都是痴人說夢,腦子越動,就越亂。
(拙著《中國哲學之結構》目前在以下平台有售,鏈接: lulu.com http://tinyurl.com/gng64as 亞馬遜 https://www.amazon.com/Structure-Chinese-Philosophy-Thick-Theory/dp/1365466531/ Google內容預覽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VQC-DQAAQBAJ
本人計劃花一年時間(2017)推廣《結構》,包括回答詢問,問題討論和交流。讀者如有問題,意見和建議,敬請留言,我將盡力回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