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道還的博客
  紀念李宗吾
我的名片
道還
註冊日期: 2016-01-10
訪問總量: 204,954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欄
《中國傳統學術之結構:從道德到厚黑學》近日開始發行
楊道還的博客文章均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和鏈接!
最新發布
· 去中國化,內卷也
· “不”與“弗”
· 御夢人
· 楊道還的“吾”“我”之辨
· 黃鶴升:古人“吾”與“我”之義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兩個版本
· 善
友好鏈接
· 老幾:老幾的博客
· jingchen:陳京的博客
分類目錄
【書海偶識】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兩個版本
【新書簡介】
· 御夢人
· 楊道還的“吾”“我”之辨
· 黃鶴升:古人“吾”與“我”之義
· 善
· 體用
· 靈感非直覺小議
· 思維的本質
· 現實世界是半開半閉的
· 哲學家的工廠
· 傳統學術與個人修養
【得支離】
· “不”與“弗”
· “有教無類”的英文翻譯
·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 雜談《老子》與老子
· 《老子》中道的“常”與“恆”
【隨感】
· 去中國化,內卷也
· 也說木心:千里之行,始於竹下
· 玉帝遣神 等(二則)
· 敝帚自珍(二) 2019-11
· 無題
· 金庸及其他
· “封建二字不可濫用”一文讀後
· 2017歲末感懷
· 讀“越獄:徐洪慈——中國版肖申
· 文化差異之一斑:中國繪畫有沒有
【諸子偶拾】
· 君子不器
· 識與見——讀羅素的《如何避免愚
· 三十而立
· 莊子與理工男
【雜談】
· 賊
· 不輪迴,也成佛
· 金庸及其他
· 在魏中軍博文章後的回覆
· 關於“有”的哲學
· 中國傳統學術是必由之路--對嘎拉
· 中國人的性格:風氣篇(下)
· 中國人的性格:風氣篇(中)
· 中國人的性格:風氣篇(上)
· 中國人的性格:明恩溥篇
【中國學術視角】
· 經濟的兩重性
· 《中國哲學之結構》內容簡介
· 人之德,人生目的,論命——略論
· 道與德的關係--略論老莊異同(之
· 老莊與西方--略論老莊異同(之三)
· 通老必先通莊--略論老莊異同(之
· 略論老莊異同(之一)
· 道德談略
· 在老幾,潤濤閻,慕容博主的文章
· 人道的完整循環
【中國學術泛論】
· “不”與“弗”
· “聽專家的”,有毛病麼?
· 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五
· 識與見——讀羅素的《如何避免愚
· 無字天書雖好,可人讀得懂嗎?—
· 談談無字天書
· 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四
· 丸之走盤(三)
· 政治由於人才,人才由於學術(一
·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二
存檔目錄
06/01/2021 - 06/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9/01/2020 - 09/30/2020
05/01/2020 - 05/31/2020
04/01/2020 - 04/30/2020
11/01/2019 - 11/30/2019
08/01/2019 - 08/31/2019
05/01/2019 - 05/31/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3/01/2019 - 03/31/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2/01/2018 - 12/31/2018
11/01/2018 - 11/30/2018
02/01/2018 - 02/28/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01/01/2016 - 01/31/2016
發表評論
作者:
用戶名: 密碼: 您還不是博客/論壇用戶?現在就註冊!
     
評論:
在老幾,潤濤閻,慕容博主的文章後的留言匯總
   

在老幾,潤濤閻,慕容博主的文章後的留言匯總(小有修改)


在老幾“知行合一與人格分裂 文後的回帖


博文地址:http://blog.creaders.net/u/2372/201612/277151.html


【西化在上個世紀就已經結束】,這個是真知灼見。現狀是半美化半蘇化,沒有傳統。傳統只能尋諸野。


宗教改革是個轉折點,此後的基督教人性論可以與傳統文化兼容。【要知道中國的偽君子之類,根本上說他們是沒有追求的,不是真正的信仰。】這句講得好。信仰這個東西,人皆可能有,但到頭來,其實“因信稱義”的人非常罕見,見了也難識。信仰這個東西,不是口頭說信了,行為守教義了,就有了。那樣的話,監獄裡聖徒最多。自我對於信的認識和能力,是基礎。這個基礎又在於,要先回到“我”,就是我書中講的吾。西方只有基督教認識到了這個“吾”。沒有“吾”,就無法自立,這時候講想,不是“非想非非想”,而變成純粹由外物“信仰”驅動的“非想非常想”。這樣的異化,反之動,當然有時可能是很積極的動力。退一步,進兩步;“雷鋒”們浪子回頭,煞是厲害呢----人心之不可攖也(《莊子》語)。


孔子先知天命,而後耳順。天之命己,已經得知;天之命人,也就在其中了。孔子由同情而生容忍,但絕不認同。莊子以天下沉濁,可批評的不可勝舉,孔子何嘗不是。孔子到了耳順是非常消極的,但同時也達到了最有力的地步。取實,不取名。這與老子柔弱勝剛強是一致的。



慕容博老子的無與黑格爾的無”文後的回帖   


博文地址:http://blog.creaders.net/u/980/201612/277131.html


慕容博好。你這裡所講的《老子》,是第二章,不是第一章,而第一章是最重要的,老子不是從二開始講。老子的論述總是按照道一二三萬物來的。有無相生是對善美這類對象而言的。第一章,同出而異名,是第二章中那種有無的“一”的根源,這個根源是玄而又玄,眾妙之門。


正如你大象的比喻,辯證法的轉圜需要辯證法之外的東西,但黑格爾有意地(?)避而不談。這樣的辯證就成了黑是白,黑不是白;但這兩者之間的轉圜,不能從其本身得到,必須引入額外的東西。避而不談,就導致詭辯。老子的辯證是圓環的。所以老子的辯證並不是什麼樸素的辯證,而是搞哲學的人只能理解到這一步。


從柏拉圖的理型到黑格爾的純無,都是“死”的。這樣的哲學只能認識杯子,桌子一類的對象,無法認識河流,春天,等對象。這個問題在老莊學術中可以得到解決。你如有興趣,可以參見拙著: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VQC-DQAAQBAJ&pg



在閻潤濤博“對比中國,猶太人悲慘之源” 文後的回帖


博文地址:http://blog.creaders.net/u/798/201612/276274.html


老閻好。我想你可能沒抓住關鍵。宗教與共產主義同構,以前有本《人性七論》,有較為詳細的論證。這兩者類似的關鍵在於,他們是倒置的邏輯,即因為未來如何,所以我們現在應該如何做。你的本本主義,我理解好像也是這個意思:本本只能管1-200年的未來,然後這個未來決定我們應該如何做。如果我理解的對,那你所講的就是個改進版。這個改進版也有問題,就是管1-200年的東西多去了。每個本本都是“過度肥大症”(威爾遜《人性的本質》),最後自己胖死了。在這個不斷胖死的過程中,人們有時能夠領悟到一些東西。中國兩千年並不是反覆循環,沒有演進,只是我們這一百年的人經過跌倒到半爬起來,用着白話文(北方講“白話”,可不是什麼褒義,焉有一百年就可建立一種語言的?)和洋涇浜英語,還有點暈。再過50年的人,應該能看得比我們清楚。


但是話不是這樣說的。除了這個倒置,還有正的。這個正的邏輯就是人性是不變的,天道遠,人道邇,知道人性的由來和道理,也還可以決定我們現在應該如何做。你似乎是搞生物的,你可檢查一下我下面的觀點:現在人說什麼文化基因,傳統造成人性,這都是胡說八道。儒家和傳統都是社會穩定時出現的,強化的,有哪個生物在穩定情形下自己去基因突變,去進化的?!所以說人性是不變,未改變的。


現代人對孔子的理解是極為膚淺的,現代人至少應該了解一下東周的國際形勢,不是高中那些洗腦的東西,也不是評書小說,去看看真正的歷史書。然後估量一下,自己能不能想出比孔子所講更高明的國際學,現代人畢竟多了兩千年的知識,然後再來評價孔子。這種估量,能夠將廢話的人99.999%剔除掉,如果不是百分之百的話,我傾向於百分之百。


老莊孔孟提出的,是從人性這個局域解來的,正序的邏輯。當猶太人與這一邏輯相遇,如前人所講,猶太人輸掉了,開封的猶太人被同化了。有了這樣的中西框架,然後才能真正地將puzzle擺在the same page,開動腦子。在這之前,都是痴人說夢,腦子越動,就越亂。



拙著《中國哲學之結構》目前在以下平台有售,鏈接:

lulu.com http://tinyurl.com/gng64as

亞馬遜 https://www.amazon.com/Structure-Chinese-Philosophy-Thick-Theory/dp/1365466531/

Google內容預覽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VQC-DQAAQBAJ


本人計劃花一年時間(2017)推廣《結構》,包括回答詢問,問題討論和交流。讀者如有問題,意見和建議,敬請留言,我將盡力回復。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