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逝世及其聯想 圖1, 斯蒂芬 霍金(1942-2018)
今天早上無論是打開微信和電視,見到的第一條新聞就是當今最偉大的宇宙物理學家去世。他的有些研究太深奧,如黑洞蒸發理論等,對學生物的我來說掏盡腦細胞還是一竅不懂,但卻很能理解他在2010年參與攝製的在記錄片【霍金宇宙大探索】(Stephen Hawking's Universe)中對地球居民提出警告,“若外星人來到地球,會如同當年歐洲人哥倫布造訪美洲大陸之後,美洲原生居民消失殆盡一樣,不具足夠對抗力量的地球人不會有好的下場。”生物間存和亡似乎永遠尊重叢林規則,地球人常用的緊箍咒,如政治正確,普天價值在發達的外星人面前同樣是靠不住的。 21歲的霍金,正在劍橋深造,不幸患了絕症肌萎縮側索硬化,醫生給他判了存活2年的預後,然而他卻奇蹟般地又活了55年。是什麼給他帶來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當然有對宇宙探索的神聖使命感,我想還有他最鍾愛的歌劇和古典音樂。在霍金的節目單上幾乎列滿了歐洲最有名作曲家,貝多芬,莫扎特,威爾第,勃拉姆斯和格魯克等等,但其中對莫扎特的D小調安魂曲,卻更是愛的痴心。霍金曾在一次採訪中說,如果只允許保留一張唱片,他會選擇安魂曲,而且可以連續地聽直至唱機的電池耗盡。霍金還有一個嗜好就是企圖收集所有莫扎特安魂曲的所有錄音和錄像的版本。 霍金喜愛莫扎特的安魂曲又讓我想入非非。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即使是極為雷同的,卻可以產生相反的效果,有的欺騙明明是被拆穿了,卻還是為世人所接受。1791年奧地利的一個性格怪癖的瓦爾塞根伯爵(Franz von Walsegg 1763-1827),他喜愛音樂和戲劇,派使者以匿名的方式要求莫扎特寫一部安魂曲,先付一半的費用,其餘的將在樂譜完成後支付。在電影【莫扎特】(Amadeus)中為了給故事帶來更誘人的神秘性,乾脆把那位使者改成傳說中嫉妒莫扎特成性的意大利音樂家薩列里(Antonio Salieri),帶着面具在安魂曲完成後,毒死莫扎特把作品竊為己有。可能是上帝的安排,薩列里和莫扎特同時安葬在維也納的中央公墓內,我親眼看到人們在薩列里的墓前指指點點,不經證實的謠傳害苦了薩列里。
圖2,2006年考古學家發現的莫扎特遺孀康斯坦斯唯一的一張照片。前排左一為莫扎特遺孀,當時她已78歲,去世前不久。
當然電影裡的這段故事是虛構的,不過過度勞累的莫扎特還沒有寫完安魂曲就駕鶴西去。問題立刻就來了,一貧如洗的莫扎特遺孀康斯坦斯急於從瓦爾塞根伯爵那裡得到另一半的報酬,她先找到莫扎特的生前好友艾伯拿。沒幾天工夫艾伯沒塗上幾筆幾乎向康斯坦斯交了白卷,她再向莫扎特的助手蘇斯邁爾求救。這會靈了,可能是多年為莫扎特抄譜產生某種靈感,或莫扎特夢中傳技,蘇斯邁爾不但填補了莫扎特未完成的前半部(安魂曲有8個樂章組成),還按傳統安魂曲的格式添加了其餘四個樂章。大功告成,並在總譜上冒名頂替地代簽了莫扎特的名字,康斯坦斯也如約拿到剩餘的那一半稿費。
在報酬上,康斯坦斯雖然如願以償,但她卻從此背上更為沉重的包袱,必須處處謹慎,決不能泄露真相,也不能曝光蘇斯邁爾對安魂曲的參與,讓人們永遠蒙在鼓裡。當然紙是包不住火的,然而這個“騙局”卻意料之外地被音樂界和世人所接受,還變得如此溫馨,成為佳傳。如果不是莫扎特的粉絲,可能還真不知道這段故事,那個性格怪癖的瓦爾塞根伯爵也大借其光,竟然在史冊上留下了不朽的大名。 當然我絕非在此讚美謊言,安魂曲僅是一個特例,人類行為上的欺騙幾乎都是可惡的,至今還在一些國家中,當政者專靠欺騙維持統治,更可悲的是那裡的人也乾脆為了苟且偷生,對真的或假的養成了習慣性的不以為然。
|